航空航天最新文章 媒體解析馬航MH370殘骸如何漂到留尼汪島 波音777的機翼在改進757和767設計的基礎上,增加了機翼的長度及厚度,翼展加大到60.9米,優化了機翼的性能。在該機的機翼上,有著為數眾多的氣 動面,包括前緣襟翼、后緣襟翼、減速板和其他不可動的翼面。這其中,減速板與前緣襟翼都與這片殘骸的結構完全不同,而該機的后緣襟翼倒是和殘骸極相似。 發表于:8/6/2015 基于SystemVerilog可重用測試平臺的實現 對于中小型設計,傳統的驗證效率低、可重用性差,而基于方法學的高級驗證測試平臺搭建較繁瑣,驗證流程不太靈活。以ARINC429收發器IP核為驗證對象,采用SystemVerilog語言,通過層次化設計,改善工程組織架構,運用虛接口與回調等關鍵技術,實現了一種可重用測試平臺。將不同的測試案例在測試平臺上運行,結合斷言與覆蓋率驅動等驗證技術完成了對ARINC429收發器IP核的功能驗證,代碼覆蓋率和功能覆蓋率均達到100%。實踐表明,該測試平臺具有良好的可重用性、易操作性,驗證效率較高。 發表于:8/5/2015 電容式加速度計接口電路非線性建模與仿真設計 非線性是Sigma-Delta(ΣΔ)加速度計系統的關鍵指標之一。基于一個五階ΣΔ加速度計結構,分析了其主要的非線性模塊,在MATLAB中建立了整體結構的行為級模型,并利用根軌跡法進行了穩定性分析。基于TSMC 0.35 μm工藝實現了一位量化的開關電容接口電路設計和版圖設計,版圖的后仿真結果和模型的行為級仿真結果一致,驗證了所建立模型和設計電路的準確性。 發表于:8/5/2015 卷積信道編碼與物理層網絡編碼的聯合設計 針對無人機作為中繼平臺在異步通信條件下數據傳輸誤碼率高的問題,提出將物理層網絡編碼與卷積信道編碼聯合設計的方案。在方案中,中繼節點引入置信傳播(Belief Propagation)算法,將信道譯碼和網絡編碼聯合起來,解決了符號偏移和相位偏移對通信系統的影響。仿真結果顯示,該方案與未進行信道編碼和RA碼信道編碼方式相比誤碼率最低,提高了系統的魯棒性,可以更好地抵制相位偏移和符號偏移對通信系統的影響,提高無人機的抗干擾能力。 發表于:8/5/2015 太空花生:奇特形狀小行星近距離掠過地球 據國外媒體報道,近日,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拍攝到了一顆花生形狀的小行星,它在上周末以非常近的距離掠過地球。據介紹,這可能是一顆“密接小行星”,由兩個圓形突出的部分組成。 發表于:8/5/2015 WiFi上網:衛星模式已成主流 以前,在飛機上刷微信、收發郵件、購物都只是國外航班的專利,現在,國內航空公司也扎堆推出了空中Wi-Fi服務。東航、南航、國航、海航、深航等已經推出了Wi-Fi航班,春秋航空在7月下旬也宣布進入。國航則繼續在飛機Wi-Fi砸下巨資,7月28日國航發布公告稱,將投入1.5億元用于機上Wi-Fi項目。 發表于:8/4/2015 “北斗兄弟”98%來自“中國創造” 近日,我國發射兩顆北斗導航衛星,使北斗導航衛星家族成員增加到19枚。與“哥哥”們相比,這對新生的“北斗兄弟”部件國產化率提高到98%,關鍵器件和部件全部實現國產化,渾身洋溢著濃濃的中國創新味。 發表于:8/4/2015 日本研制世界功率最強激光器:功率一千萬億瓦特 據國外媒體報道,日本聲稱已研制出迄今為止發射功率最強的激光器。位于大阪的研究人員已經能夠使用該激光器發射出功率為2拍瓦(一千萬億瓦特)的激光束,并將該激光器命名為激光快速點火實驗平臺 (LFEX)。 發表于:8/3/2015 華虹半導體與矽睿科技聯手推出國內第一款單芯片三軸陀螺儀QMG6982 完善運動傳感器系列 香港, 2015年7月30日 - 亞太商訊 - 全球領先的200mm純晶圓代工廠──華虹半導體有限公司(「華虹半導體」或「公司」,連同其附屬公司,統稱「集團」,股份代號:1347)與上海矽睿科技有限公司(「矽睿科技」或「QST Corporation」)今日共同宣布,聯合推出新一代單芯片三軸陀螺儀QMG6982。這標志著由矽睿科技和華虹半導體共同研發和生產的國內首款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單芯片三軸陀螺儀在上海問世。此為繼雙方2013年以來成功發布磁傳感器和加速度傳感器之后又一款里程碑的產品。 發表于:8/3/2015 商務部:加強對無人機和高性能計算機出口管制 商務部與海關總署聯合公告稱,為維護國家安全,決定自2015年8月15日起,對部分無人駕駛航空飛行器和高性能計算機實施出口管制。 發表于:8/3/2015 Facebook首架互聯網無人機完工 翼展達42米 Facebook周四宣布,該公司第一架完整的無人機已制造完成。這架無人機的翼展達到了波音737的水平,將向全球最偏遠的地區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 發表于:8/3/2015 北斗衛星首次成體系批量使用數十款國產芯片 我國用長征三號乙/遠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兩顆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在北斗衛星和遠征一號上面級上,全部使用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九院772所研制生產的國產CPU芯片。此外,北斗雙星和上面級上的數據總線電路、轉換器、存儲器等近40款產品均為772所研制和生產。 發表于:8/3/2015 宇宙原來是被虛擬出來的? 據國外媒體報道,在一些科幻作家作品中,構想了宇宙可能是一個人造的情景,即宇宙可能是一個虛構的場景 。這個觀點得到物理學家的興趣,進一步的研究發現,宇宙就像一臺電腦,宇宙中的事件如同一個信息模式,由于信息處于不斷變化之中,因此宇宙也可以產生許多事件。如果宇宙是被模擬的,那么我們該如何知道呢?科幻作家布霖認為計算機模擬都存在一個后門,如果我們是被模擬產生的,那么每一個原子都會透露出信息 。 發表于:8/3/2015 地球遠古生命起源太空?隕星帶來維生素B3 目前美國宇航局表示,地球上的維生素B3可能起源于太空,是通過隕星送遞至地球的。 發表于:8/3/2015 星際旅行神器四小時可至月球 不可能的科學或將變為現實 據英國媒體報道,科研人員最近證實,一種先前被認為是不可能的火箭推進裝置事實可行。如果最終能夠實際應用,人類從地球去月球旅行僅需4小時。 發表于:8/3/2015 ?…275276277278279280281282283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