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最新文章 因為電動飛機,我們將迎來第二次飛行革命 飛行員 Hugues Duval 駕駛小型電動飛機 Cri-Cri 來回飛越了英吉利海峽,并順利在法國加來降落。 Duval 的飛行讓人回想起飛行史上最偉大的時刻之一:人類在 1909 年首次飛越英吉利海峽。這次飛行也是為了追隨飛行先驅們的腳步,正是他們駕駛著飛速發展的飛機一次次打破記錄。過去幾周的飛行活動更是讓人感覺 2015 年成了飛行史上新的黃金時代。 發表于:7/24/2015 基于LabVIEW的彈載計算機測試系統 為了測試某彈載計算機的控制策略及工作時序的準確性,設計了一套基于PXI總線和LabVIEW軟件的彈載計算機的自動化測試系統。該系統能準確地完成彈載計算機的各種功能測試,同時,利用LabVIEW豐富的信號處理模塊穩定且高效地完成系統參數配置、信號監控、數據采集、數據處理、數據保存等功能。實際應用表明,該系統工作穩定、操作便捷、擴展性強,極大地提高了彈載計算機的研制效率。 發表于:7/23/2015 借助手機攝像頭專長 索尼移動進軍無人機行業 Aerosense無人機可以對偏遠山區展開測量,或者在建設高層建筑前采集照片。索尼發言人說:“這些無人機還可以測量農田,了解暴風雨之后的破壞情況。” 發表于:7/23/2015 美開發新型微波驅動航天飛機:發射不需燃料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在不久之后的將來,新型航天飛機或許將可以不必攜帶任何燃料就能發射升空進入軌道,其所需能源將通過微波的形式傳輸 發表于:7/23/2015 借助遠程微波 航天飛機從此不需燃料 據國外媒體報道, 科學家構想出一種不需要攜帶燃料的航天飛機 ,利用遠程微波能量傳輸原理將地面上的能量傳輸到航天飛機上,通過熱交換器這樣的裝置形成推力 ,最終推動航天飛機升空。 發表于:7/23/2015 MEMS陀螺儀參數校準方法研究 針對陀螺儀標定成本與精度之間矛盾的問題,建立了陀螺儀的誤差模型,探索了一組最佳標定位置,提出了針對陀螺儀的零偏、標度因數和安裝誤差角等參數引起測量數據出現偏差的4位置標定方法。并將該方法應用于機載系統的姿態測量單元,估計出了陀螺的標定參數,并對標定后的陀螺儀進行試驗測試。測試結果表明,標定后陀螺儀的性能滿足預期試驗要求,驗證了該標定方法的正確性和有效性。 發表于:7/22/2015 無人機將成為智能載體和智能節點 在百度新聞The Big Talk與極客公園聯合舉辦的“新飛行時代”論壇上,JetpackInternational公司帶來了他們的噴氣式飛行背包,并在大會現場的空地上進行了中國首飛。但從目前來看噴氣背包的未來太過遙遠,而無人機的前景則更加光明,在未來將會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平臺,機會無限。就筆者來看,其中程序員的機會最大。 發表于:7/21/2015 波音公司開發核能激光引擎:飛機從此不燒油 波音公司近日推出了一項奇特的專利,暗示未來的飛機將利用迷你型聚變裝置作為動力,該動力使用了激光與放射性物質的作用產生能量,形成推力。目前波音公司已經著手聚變動力的專利申請,旨在使用高能激光與放射性物質作用產生聚變反應。 發表于:7/20/2015 神舟十號發射前險情:北斗系統被不明信號干擾 在浩瀚的宇宙,有一種輕于無量、存于無形的物質,自被人類發現以來,迅速成為改變世界和影響戰爭勝負的“魔幻之手”。它就是縱橫陸、海、空、天四維空間,承載億萬信息穿梭“地球村”的電磁波。 發表于:7/20/2015 地下核爆炸:能將井蓋送入地球軌道 蘇聯在1957年將第一顆人造衛星送入軌道,美國人在1958年也發射了第一顆衛星“探險者一號”,目前科學史上的記載是第一顆人造衛星由蘇聯發射。事實上人造衛星屬于人造的軌道物體,要把載荷送入軌道,就要利用火箭這樣的工具,如果我們可以獲得足夠的能量推動,不需要火箭也能把物體送入軌道,因此有研究人員認為美國在內華達州的測試核彈時,巨大的地下核武器測試可能把井蓋送入了軌道,從某種意義上看,井蓋可能是第一個人造軌道物體。 發表于:7/20/2015 中國北斗產品“落戶”俄羅斯市場 第六屆俄羅斯國際創新工業展期間,中國北斗產品及相關應用落戶俄羅斯市場。這款產品是為俄羅斯市場定制的北斗/格洛納斯雙模系列終端。北京合眾思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中國衛星導航企業代表團一員,在參加俄羅斯國際創新工業展時,同時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展臺和俄羅斯合作伙伴Shvabe公司展臺展出。 發表于:7/20/2015 “北斗+”時代成就千億元市場 概念股引資本競逐 日前,“北斗移動通信一體化芯片發布會暨智能終端北斗應用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本次高峰論壇是在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的指導和支持下,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牽頭主辦,展訊通信(上海)有限公司、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聯芯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協辦,國內外數十家企業和高校代表參加了本次會議。 發表于:7/16/2015 人類首次冥王星飛掠探測任務成功:回傳信號確認 據各方最新報道,正如事先預計的那樣,美國宇航局今天上午宣布,該局位于西班牙馬德里的深空網測控站已經接收到新視野號探測器回傳的信號,確認飛船目前狀態良好,已經于昨晚成功完成人類對冥王星的首次近距離飛掠探測行動。 發表于:7/16/2015 俄擬2016年開始制造航天器核動力裝置樣機 俄羅斯原子能國有集團公司年度報告稱,計劃在2016年開始為航天器制造俄羅斯核動力裝置樣機。 發表于:7/16/2015 美國耗資百億的最大核電站:建成就是奇跡 人類歷史上有很多偉大的工程,但也有不少因為各種原因被最終放棄,比如前不久被人發現的兩架前蘇聯機密航天飛機。 發表于:7/15/2015 ?…277278279280281282283284285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