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電子最新文章 大腦傳感器就在不久的將來?Facebook團隊對其進行研發 杜甘表示,現在這個團隊最主要的目標就是在18個月內開發出不會侵害大腦的傳感器原型,它要能在1分鐘內將想法變成100字的文本。 發表于:6/27/2017 可穿戴醫療設備全新爆發點!汗液傳感器有助于提高糖尿病診斷 這個裝置內置有彈性的傳感器和微處理器,當被檢測者將其佩戴時,該裝置會刺激皮膚上的汗腺,使之分泌一定量的汗液以便檢測。 發表于:6/27/2017 舌頭也能智能化?日本研發出“舌控輪椅” 日媒稱,日本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電動輪椅,使用者可以通過舌頭控制附于下巴上的硅膠片來操控輪椅。 發表于:6/27/2017 中國數字醫療被持續看好,這三個領域將在未來獲益最大 中國的數字科技市場,幾乎由移動技術、社交媒體、電子商務三分天下。醫療健康行業則顯得不夠“摩登”,數字化程度一直較為落后。新技術對于醫療板塊來說的確是個大挑戰,但也同樣預示著一種巨大機會——用創新的、個性化的方式來治療患者。 發表于:6/27/2017 醫生日子苦,還要和人工智能競爭上崗 人工智能閱片軟件“阿爾法狗”出現在武漢同濟醫院。“看一張肺部CT,醫生平常需要十幾分鐘到半個小時,而它只需要5秒鐘;對于3毫米以內的小病灶,肉眼很容易遺漏掉,它卻能清晰識別,給病人下診斷多加了一道保險。”同濟醫院放射科主任夏黎明教授說起新開發引進的“阿爾法狗”贊嘆不已。 發表于:6/25/2017 可穿戴機械臂用腿控制,全新機器人技術為你帶來另外一只手 這個項目名叫Metalimbs,可以讓我們直接像書包一樣背起來。雖然是手臂,但想操作它卻要依靠佩戴者腳和膝蓋的動作,而負責感應信號的則是佩戴者肢體上裝備的彎曲傳感器。 發表于:6/25/2017 如何低成本監測空氣污染?加州科學家提出兩種新方法 從一開始, Ron Cohen 就決定使用廉價的感應器。這些感應器精度不高,但是,當它們組成網絡后,Cohen 可以比對信息,得出精確的數據。 發表于:6/25/2017 十大科技技術的智能胰島素貼片獲投資 目前,糖尿病已成為全球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對于1型和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長期注射胰島素并配合血糖監控是必須的治療手段。然而,這類療法不僅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還可能會導致低血糖等并發癥。 發表于:6/24/2017 人工智能無孔不入!準備進入藥品研發領域 據悉,該機構的成立是為了大幅降低藥品的研發成本。據相關數據統計,所有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藥物的研發周期在10年左右,研發經費高達26億美元,另外,只有不到12%的藥品最終能夠上市銷售。“而通過人工智能研發的藥物周期可以縮短至三年,成本降低一半。 發表于:6/24/2017 UAlberta開發數字模型揭示HIV病毒感染過程 由UAlberta研究團隊開發的一種新的數學模型揭示了大腦中艾滋病毒感染的進展,臨床醫生和研究人員正在開發鼻噴霧劑來更有效地進行藥物治療。 發表于:6/24/2017 同濟醫院人工智能CT閱片,5秒出結果,水平已達主治醫師 21日,同濟醫院放射科主任夏黎明教授指著面前一臺安裝了人工智能閱片軟件“AI-DR”的電腦,由衷地贊嘆。近日,人工智能技術(AI)應用首次現身我省醫療領域。 發表于:6/24/2017 人工智能是如何降低你看病的醫療成本 中國簽就業合同講究五險一金,遠隔大洋的美國也一樣,企業需要為員工繳納醫療保險。美國57%的職工會選擇直接通過公司的這些保險滿足自身的醫療需求。 發表于:6/24/2017 劍橋大學最新研究成果使人們能準確評估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風險 一項針對10,000名女性開展的最新研究為BRCA1和BRCA2變異基因攜帶者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風險提供了更為準確的、與年齡相關的評估。該研究還顯示,家族史和基因突變位點也應該一并考慮在內。 發表于:6/24/2017 內膠囊內窺鏡磁場定位檢測系統的設計 隨著MEMS技術的快速發展,內窺鏡技術已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特別是人體胃腸道無線膠囊內窺鏡是醫用電子內窺鏡系統的一個重大突破。圍繞著膠囊式內窺鏡,越來越多的研究正在展開。 發表于:6/23/2017 基于計算機信息技術防范輸液及用藥差錯 藥品猶如“雙刃劍”,可以治療疾病,也可引起嚴重不良后果,藥物的這種雙重性取決于用藥是否合理。不合理用藥的危害十分嚴重,合理用藥的必要性不容質疑,問題在于應采用什么手段才能防范不合理用藥。 發表于:6/23/2017 ?…23823924024124224324424524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