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電子最新文章 聊天機器人Woebot幫助人們戰勝抑郁和焦慮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數據,全球約有3億人患有抑郁癥。其中,超半數的抑郁癥患者沒有得到有效治療。臨床心理學家 Alison Darcy 相信,技術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她給出的方案是 Woebot,一個 Facebook Messenger 上的聊天機器人。 發表于:6/13/2017 永恒的問題:我還能活多久?AI或將給你答案 人工智能通過分析患者胸部影像預測未來五年內哪些病人會死亡,精確度為69%,與人類醫生判斷的精準度相當。 發表于:6/12/2017 中美科研人員合作研究基因調控網絡建模獲得進展 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法則指出了從DNA編碼基因到RNA再到蛋白質的遺傳信息的流動方向。一個基因被轉錄為RNA時,人們稱之為“表達”。基因調控網絡,即對基因表達水平進行精準控制的蛋白與DNA間相互作用 發表于:6/12/2017 中澳科學家協力研發軟件可用于早期癌癥診斷 日前,來自中國和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新算法,這種新算法能夠幫助檢測血管的早期形成,未來或有望幫助進行惡性腫瘤的早期診斷,并且改善患者療法的成功率。研究人員開發出的這種新型軟件(算法)能夠明顯改善對新血管產生的檢測,我們都知道新血管的產生(血管發生)能夠促進癌癥的進展。 發表于:6/12/2017 中科院發表電子皮膚新進展,超薄貼附皮膚 昨日中科院官網宣布,半導體研究所半導體超晶格國家重點實驗室沈國震課題組與解放軍總醫院教授姜凱展開深度合作,在前期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在電子皮膚領域取得了新進展,開發了一種可直接貼附在人體表面的超薄高像素柔性電子皮膚陣列。 發表于:6/11/2017 剖析肺癌早期診斷,詳解AI與液體活檢形態 在醫享網肺癌圈論壇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肺癌患者從發病到最后的自述》。故事講述了主人公王麗(化名)從肺癌病發到治療的過程。 發表于:6/11/2017 醫生最可靠的幫手,Watson診斷癌癥準確率超90%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在上周的年度會議中披露的數據顯示,IBM的Watson給出的癌癥治療方案大部分時候與醫生的建議十分吻合。IBM公司也宣布,其用于幫助醫生診斷和治療患者的癌癥護理產品已在分布全球的九家新醫療中心投入使用。 發表于:6/11/2017 VR手術模擬系統,幫助新手醫生練習 在普通人看來,VR 技術是創造幻想世界的一把好手,不過它的應用范圍可沒有這么窄,在教育領域,VR 也可以成為學習利器,特別是幫醫學生練習那些平時很難接觸到的手術。 發表于:6/11/2017 計算機對器官分析預測患者死亡率 使用計算機分析患者器官的CT圖像,研究人員能夠預測他們的5年死亡率,準確率高達70%。這是發表在《科學報告》雜志上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 發表于:6/11/2017 喜訊!世界首例計算機輔助4D打印乳房重建術獲得成功 2016年8月,罹患乳腺癌的張雪(化名)在西京醫院接受治療。當時腫瘤的大小超過了6cm,盡管實施了新輔助化療,但仍只能實施乳房全切。專家決定為其實施計算機輔助4D打印生物可降解材料填充物乳房重建手術。 發表于:6/11/2017 科院自主研發我國首個精準放射治療計劃系統 記者近日從中科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獲悉,該所自主研發的“調強精準放射治療計劃系統”(麒麟刀),日前順利通過國家檢測,這是自調強放射治療計劃系統國家標準實施以來,首個通過該標準檢測的國產調強放療計劃系統。 發表于:6/10/2017 推想科技:人工智能讓醫療影像效率提升120倍 推想科技創始人陳寬就讀美國芝加哥大學,既是經濟學專業高材生,又有技術背景,而之所以給公司取名“推想”,是源于2012年陳寬和朋友做的一個叫TwitterThinks的項目。TwitterThinks運用了深度學習技術,可根據Twitter上網民發布的狀態數據,建立模型來預測諸如總統大選這樣的事件。 發表于:6/10/2017 大數據逐步成為人工智能醫療行業的關鍵 數據是“醫療+人工智能”行業發展的關鍵。我們認為,醫療與人工智能結合的關鍵在于“算法+有效數據”。 發表于:6/10/2017 可以幫癱瘓病人站起來的輪椅,AbilityLab開發全新輪椅 如何讓這些行動不便的人能夠更好的生活是AbilityLab(原芝加哥康復中心)一直在致力去做的事情。AbilityLab開發了一款特殊的輪椅,它能夠讓使用者在坐和站立之間進行自主切換,同時具有向任何方向移動和駕駛的功能。 發表于:6/10/2017 經顱直流電刺激(TDCS)技術激發人的創造力 在之前的實驗中,將爵士樂演奏者置入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機中,揭示了大腦如何在即興表演過程中從“自我監控”模式轉變為創造性模式。 發表于:6/10/2017 ?…24224324424524624724824925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