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相關文章 Melexis發布突破性Arcminaxis?位置感應技術及產品 2024年11月8日,比利時泰森德洛——全球微電子工程公司Melexis宣布,推出突破性磁性技術Arcminaxis?,這一技術專為滿足市場對經濟實惠且高精度機器人關節位置感應解決方案需求的日益增長而設計。首款搭載Arcminaxis?技術的產品MLX90384,通過簡化機器人關節的組裝流程,為制造商提供高效益低成本的解決方案。該產品附帶支持校準和高效操作的磁鐵及軟件包,為設計提供簡便性和經濟性。 發表于:2024/11/17 Works With線上開發者大會即將展開,在線領略全球活動內容精髓 中國,北京 – 2024年11月8日 – 致力于以安全、智能無線連接技術,建立更互聯世界的全球領導廠商Silicon Labs(亦稱“芯科科技”,NASDAQ:SLAB)興奮地宣布,2024年Works With線上開發者大會現已開放注冊。這一行業盛會定于11月20日至21日舉行,將匯集全球各地的物聯網開發人員、設備制造商、無線技術專家、工程師和商業領袖,觀眾可免費注冊參加。同時,為了方便中文觀眾,所有在線視頻均配有中文字幕。 發表于:2024/11/17 OpenAI呼吁建立北美人工智能聯盟與中國競爭 11 月 14 日消息,美國人工智能初創企業 OpenAI 近日呼吁,美國及其盟國應合作建立“北美人工智能聯盟”,共同支持開發人工智能系統所需的基礎設施,應對來自中國的競爭。 OpenAI 周三表示,美國及其鄰國可以通過組建“北美人工智能聯盟”來簡化獲取人才、融資和供應鏈資源的渠道,從而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該公司指出,該合作模式未來有望擴展為涵蓋更多美國盟友與合作伙伴的全球網絡,其中包括中東國家。 發表于:2024/11/15 OpenAI回應AI在教育界爭議 OpenAI 11月14日發布《學生使用 ChatGPT 寫作指南》博文,認為 ChatGPT 可以作為教育工具,幫助學生提升嚴謹思維和清晰寫作的能力。 發表于:2024/11/15 基于改進AlexNet卷積神經網絡人臉識別的研究 近期,人臉識別技術在社會上廣受關注,其非接觸式的識別特性相較于指紋等傳統接觸式識別方法展現出明顯優勢。在深度學習領域,由于傳統卷積神經網絡在人臉識別任務上的準確性和速度尚有提升空間,因此提出采用改進的AlexNet卷積神經網絡進行人臉識別。通過實驗驗證,與傳統卷積網絡相比,改進后的AlexNet在人臉識別上不僅準確度更高,而且識別過程更為穩定。 發表于:2024/11/14 計及可再生能源接入配電網的負荷預測和優化 目前,可再生能源大量接入配電網,但是太陽能、風能、光伏及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的間歇性和隨機性不可避免地會造成配電網的波動。考慮電網內可再生能源發電功率與用電負荷隨時間變化的特點,提出一種基于小波變換和神經網絡的可再生能源接入配電網的負荷預測和優化方法。首先采集配電網的發電與負荷數據,利用小波變換處理收集到的數據,得到局部尺度和頻率分解的特征參數,建立神經網絡預測模型;然后,對經過小波變換后得到的特征參數進行訓練,根據預測負荷對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量進行調節,保持配電網供需側的動態平衡。結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夠對負荷進行有效預測,通過提前預測負荷量,保證配電網用電穩定性的同時,最大化利用可再生能源。 發表于:2024/11/14 基于Transformer殘差網絡的事件重建算法 目前的人工視覺系統仍然無法處理一些涉及高速運動場景和高動態范圍的真實世界場景。事件相機因其低延遲和高動態范圍捕捉高速運動的優勢具有消除上述問題的能力。然而,由于事件數據的高度稀疏和變化性質,在保證其快速性的同時將事件重建為視頻仍然具有挑戰性。因此提出了一種基于Transformer殘差網絡和光流估計的事件流重建算法,通過光流估計和事件重建的聯合訓練,實現自監督的重建過程,并引入去模糊預處理和亞像素上采樣模塊來提高重建質量。實驗結果表明,在公開數據集上,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事件流的重建效果。 發表于:2024/11/14 英偉達與軟銀試運行全球首個AI+5G “AI總龍頭”英偉達和軟銀集團(SoftBank Group)的電信部門軟銀公司(SoftBank Corp)周三表示,兩家公司已經試運行了世界上第一個人工智能(AI)和5G電信網絡。 根據英偉達的說法,軟銀使用其AI Aerial加速計算平臺,成功試行了世界上第一個人工智能和5G電信網絡的結合,這是計算領域的突破,為電信運營商打開了潛在價值數十億美元的人工智能收入流。 發表于:2024/11/14 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AI PC市場份額提高至20% 11 月 14 日消息,Canalys 今日發布報告稱,2024 年第三季度,全球 AI PC 出貨量達到 1330 萬臺,占本季度 PC 總出貨量的 20%。 AI PC 是指臺式機和筆記本,其中配備專門用于 AI 工作負載的芯片組或模塊,如 NPU。隨著此類設備供應量的增加,AI PC 連續增長 49%。 報告提到,Windows 設備首次在 AI 功能 PC 出貨量中占據多數,市場份額達到 53%。盡管 Windows 11 更新周期和處理器路線圖將繼續推動 AI PC 的普及,但未來的關鍵挑戰將是如何說服客戶為即將爆發的端側 AI 應用做好前瞻性的準備。 發表于:2024/11/14 蘋果計劃2025年推出AI驅動的智能家居控制中心 深耕智能家居領域,蘋果計劃2025年推出AI驅動的智能家居控制中心 發表于:2024/11/14 OpenAI發布美國人工智能基礎設施藍圖 OpenAI 在華盛頓發布了一份“美國人工智能基礎設施藍圖”,明確表示計劃與新政府合作制定人工智能政策,并幫助美國政府去打造一個 AI 數據中心。 該數據中心預計耗電量達 5 吉瓦(規模將比該公司目前正在開發的數據中心大五倍)。這一構想似乎與其“星際之門”(Stargate)類似,后者是 OpenAI 與微軟商討過的一個價值 1000 億美元(注:當前約 7237.82 億元人民幣)的超級計算數據中心。 發表于:2024/11/14 阿里通義千問開源Qwen2.5-Coder全系列模型 阿里通義千問開源 Qwen2.5-Coder 全系列模型,號稱代碼能力追平 GPT-4o 發表于:2024/11/13 華為百度阿里云等發起大模型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 11 月 13 日消息,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聯盟第十三次全會于 11 月 12 日在北京召開,華為數據存儲聯合中國信通院、工信部人工智能關鍵技術和應用評測實驗室、工商銀行、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百度、阿里云、騰訊云、螞蟻集團等正式發起 "大模型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 該計劃以提升大模型基礎設施的質量與效能為目標,共同加快布局 "高效計算調度 + 高性能 AI 存儲 + 高通量網絡 + 高效能開發平臺 + 智能化運維平臺",助力大模型工程化落地。 發表于:2024/11/13 微軟AI CEO:始終致力于建立人類與AI間的信任 日前,微軟 AI CEO 穆斯塔法·蘇萊曼在清華大學的演講中,分享了他對人工智能未來發展的深刻洞見。蘇萊曼提出了三個對于 AI 的核心觀點——首先,他強調,發展人工智能的目標應當是服務人類并對社會產生積極影響,而不僅僅關注技術性能的比較。其次,他提出人工智能應被用于解決全球面臨的最緊迫社會挑戰,如氣候、環境問題等,將 AI 的能力擴展到更廣闊的應用領域;最后,蘇萊曼強調了負責任地發展人工智能的重要性。 發表于:2024/11/12 人形機器人“天工”面向行業開源開放 國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昨天宣布啟動“天工開源計劃”,對外公布創新中心成立一年以來取得的建設成就。 創新中心將陸續把本體、數據集、運動控制等方面的技術成果面向行業開源開放,推動具身智能加快落地。全球高校、科研院所、集成商等可在此基礎上再開發,加速推動人形機器人真正進入人類生活。 發表于:2024/11/12 ?…3031323334353637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