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電子最新文章 這五大原因讓國產影像設備市場“堅挺”起來 醫療設備器械尤其是大型醫療設備銷售困難,一直是企業及經銷商們頭痛的事,大致原因有三,一是進口產品競爭,二是許多醫療機構對國產設備質量心存疑慮,三是目前大中型醫院大型醫療設備基本飽和,即便是更新也主要瞄向國外進口貨,因此從生產到銷售,國產大型醫療設備市場一直疲軟。 發表于:10/25/2017 3D打印肝臟“補丁”可延長移植患者壽命一兩年 在短短三年內,等待肝移植的患者可能能夠捐贈健康細胞,并將它們通過3D打印機復制成可以延長其壽命的美元大小的組織。 發表于:10/25/2017 哺乳動物細胞“變身”生物計算機 據報道,波士頓大學合成生物學家威爾森·黃帶領的團隊提出一種方法,用基因工程方法編輯哺乳動物細胞DNA,從而進行復雜的計算,使這類細胞變成生物計算機。他們希望新的編程技術有助于癌癥治療、按需生長可以替換受損身體部位的組織等。 發表于:10/25/2017 治療艾滋病新策略:只殺病毒不殺細胞 美國天普大學華人科學家胡文輝等人近日報告說,他們利用基因編輯技術,有效剔除了一種人源化小鼠多個器官組織中的人類艾滋病病毒,朝著開展人類臨床試驗的方向邁出一大步。 發表于:10/25/2017 新型抗HIV免疫細胞正式進入美國臨床試驗 Scripps研究所(TSRI)的科學家們制造出一種能對抗艾滋病病毒的免疫細胞。在實驗室條件下測試結果顯示,這些抗病毒細胞能迅速取代患病的免疫細胞。具有極高的臨床價值,有望治愈HIV疾病。 發表于:10/25/2017 突破!使用Cpf1基因編輯糾正DMD基因突變 該研究顯示,使用來自Prevotella和Francisella 1(Cpf1),這是一種通常使用的基因編輯CRISPR的相關蛋白9(Cas9)的酶替代物,可以校正動物模型以及人細胞中的疾病相關病變。 發表于:10/25/2017 新型質譜技術讓神經化學研究進入單細胞時代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細胞也是。然而,科學家們在進行現代生物學研究時,大多時候都考察的是細胞群體,而忽略了細胞異質性。 發表于:10/25/2017 大聯大詮鼎集團推出基于MicroVision的微激光掃描投影技術 2017年10月24日,致力于亞太地區市場的領先電子元器件分銷商---大聯大控股宣布,其旗下詮鼎推出基于MicroVision的微激光掃描投影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方案。 發表于:10/25/2017 雅培推出首個兼容智能手機的植入心臟監護儀 近日,雅培公司推出的智能手機兼容可植入心臟監護儀(ICM)——Confirm Rx獲得FDA批準上市。 發表于:10/24/2017 手術室新寵,這機器人咋這么驚悚 讓一個蛇形機器人從你的嘴巴鉆進去,然后穿過喉嚨進入你的身體,這乍聽起來有點毛骨悚然。而讓蛇形機器人從你身上的其他創口鉆進你的身體更是難以想象。 發表于:10/23/2017 生物技術與芯片的結合,器官變成處理器? 除了在好萊塢電影里,你不可能在生物實驗室中看到漂浮在器皿中的人體活器官。體外維持器官活性的技術難題暫且不提,可用于移植的活體器官過于珍貴,是不可能在實驗中使用的。 發表于:10/23/2017 手術機器人欲成主角,這技術真不賴 “未來的手術怎么做?有可能多由手術機器人做!”近日,在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第2臺“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系統展示會中,普通外科主任余佩武教授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手術機器人正悄無聲息地引領一場“精準外科”技術革命。而隨著手術機器人應用前景看漲,手術機器人國產化研究,也在加緊進行。 發表于:10/23/2017 虛擬現實+醫療,癱瘓病人都能恢復 提到虛擬現實(VR),想必很多人對其帶來的新奇娛樂體驗已不陌生,然而VR技術的應用潛力遠遠不止于此。當虛擬現實與醫療保健結合,飽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將會受益無窮。 發表于:10/23/2017 醫療機器人手術陪護無所不能,研發進度為啥這么慢 根據《2016-2020年中國醫療機器人產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將達到5140億美元,2013-2020年間的復合年均增長率為5%。2020年全球醫療器械研發投入將達到305億美元,2013-2020年間的復合年均增長率約4.2%。 發表于:10/23/2017 醫學+人工智能,未來看病的正確姿勢 跟動畫片里一樣,萌萌的“大白”陪伴在側,守護你的健康;部分疾病不需要再去擁擠的醫院;哪怕在太空旅行,也可隨時遠程診療;手術中,虛擬現實(VR)技術已經將最復雜的人體變得“可視化”……隨著人工智能、機器人、虛擬現實等新技術在醫療領域漸行漸近,上述這些“科幻”場景不再是虛無縹緲的。 發表于:10/23/2017 ?…213214215216217218219220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