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電子最新文章 衣物自發電,為身上的醫療傳感器持續供電 研究人員打造的新式電路圖案能印刷在衣物等各種軟性導電聚合物上,產生從身體熱量中采集能量的材料,并用于為測量生命征象(如心率與呼吸等)的簡單生物傳感器供電。 發表于:10/31/2017 人工智能可以診斷結腸直腸癌 準確率達86% 北京時間10月31日,AI在醫療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比如預測心臟病、偵測老年癡呆癥。新研究告訴我們,AI可以用來診斷癌癥。日本研究人員找到一套方法,可以用AI診斷結腸直腸癌腫瘤,在腫瘤變成惡性腫瘤之前就能發現。 發表于:10/31/2017 虛擬現實頭戴設備對健康的影響比想象中嚴重 很少有研究表明,使用虛擬現實(VR)頭戴設備會帶來潛在的健康風險。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這種設備正變得越來越受歡迎。英國利茲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決定接受這一挑戰。為了測試 VR 頭戴設備對健康的影響,他們對使用 VR 頭戴設備玩游戲 20 分鐘之后的 8 到 12 歲兒童進行了研究。 發表于:10/31/2017 當人與金屬結合:"身體黑客"重塑人體變超人 10月31日消息,據英國衛報報道,行走于技術和生物學的邊緣之間,“身體黑客”先驅們正在挑戰自然,重新設計他們自己的身體,以便讓他們擁有超越人類的能力。這真的代表著未來趨勢嗎? 發表于:10/31/2017 心臟起搏偽像的檢測與識別 通常,在普通ECG圖上看不到單純植入起搏器的活動,因為非常快的脈沖都被過濾掉了。不過,掌握了起搏療法的人員可以通過查看ECG曲線,確定起搏器的存在,并評估其與心臟的相互作用。 發表于:10/30/2017 Maxim推出業內首款皮膚電反射測量參考設計,加速可穿戴設備開發 Maxim Integrated推出MAXREFDES73#參考設計,幫助可穿戴開發人員快速評估皮膚電反射(GSR)測量系統。 發表于:10/30/2017 西門子Healthineers計劃上市,為了對抗飛利浦? 最近一周內連續三天出現的高頻詞匯就是“西門子”,不是因為我過分愛它,而是它動作挺大…… 發表于:10/30/2017 醫療產業第四次革命:智能醫療產業商機水漲船高 智能醫療產業商機水漲船高。根據工研院表示,2016年臺灣生物技術產值為3,150億臺幣,其中,醫材產業產值達1,415億元、規模最大,年增率約6.5%。 發表于:10/30/2017 中國何時能治療癌癥?我們和李彥宏一樣迫切想知道 近日,今日2017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暨未來論壇年會在京舉辦,在基因科學研討會上,百度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向在場科學家提問。 發表于:10/30/2017 工業4.0深入時代,機械工業轉型升級進入攻堅期 近日,NBA金州勇士已經開始利用VR虛擬現實技術來監控球員的傷病情況。 發表于:10/30/2017 機器人做手術比人更精準更熟練?研究稱并非這樣 據外媒Telegraph報道,日前,一項最新的研究表明,人類醫生在外科手術方面的表現仍然會勝過“機器醫生”。相比機器人,人類醫生完成手術的時間要更短,失誤率也不高。 發表于:10/30/2017 微醫生APP受三甲醫院青睞 成醫生必備工具 近來,一款名為“微醫生”的APP在醫生間悄然走紅,成為醫生管理患者和展示個人品牌的有效工具。北京、上海、廣州、湖南、江西、陜西、山西等各省市的三甲醫院率先推行、并鼓勵醫生安裝“微醫生”APP,在手機上建立在線診室,方便醫患交流。 發表于:10/29/2017 “扇貝”微型機器人,暢游人體微循環 還記得 Google 之前提出的納米級磁性癌癥診斷粒子的研發計劃嗎?盡管后來遭到了科學家的質疑,但是至少是醫學的一個新方向。近日,來自德國馬克斯 普朗克研究所的智能系統科學家團隊開發了一個能在人體內游動的微型扇貝機器人。據悉,這個微型機器人憑肉眼勉強可見,可在血液,眼球液,以及其他體液中游 泳。研發團隊認為,模仿扇貝是最佳的表現方式。 發表于:10/29/2017 國內首例無線充電腦起搏器植入人體,這事有點懸 記者從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獲悉,省內首例可充電腦起搏器植入術在湖南省腦科醫院成功實施。憑借著可體外無線充電的優勢,71歲鄒奶奶植入的腦起搏器不僅可以擁有比非可充電腦起搏器長一倍的使用壽命,而且還可以獲得更精確的刺激效果。 發表于:10/29/2017 醫療信息化,反對的竟是醫生? 1987 年,美國開始了“衛生信息傳輸標準”這一戰略技術的推廣與開發,掀起了醫院信息化建設的新紀元,而這一切都建立在 PC 機的發明和大規模使用的基礎之上。 發表于:10/29/2017 ?…21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