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電子最新文章 人工智能與醫療結合,僅僅就是炒概念嗎 近年來,“人工智能+醫療”概念方興未艾。最近的案例之一,是阿里健康宣布將與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等簽約,在人工智能研究、智慧醫院建設等方面推進智慧醫療落地。 發表于:11/6/2017 冷凍電鏡技術揭開重要蛋白原子結構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英國科學家利用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重要成果——冷凍電鏡技術,攻克了與基因表達有關的一種重要蛋白的結構難題。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雜志上的相關論文稱,蛋白結構顯示,流感病毒可與該蛋白中特定位點結合,摧毀細胞的基因表達能力,為深入研究流感、癌癥等疾病打開了一扇大門。 發表于:11/3/2017 我國自主研發第三代基因測序儀成功用于NIPT 近日,由南方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以下簡稱“浙大婦產科醫院”)等多家單位聯合完成的“第三代單分子測序儀的無創產前檢測研究”結果顯示,使用我國完全自主研發的第三代單分子基因測序儀,可成功應用于無創產前檢測(英文簡稱NIPT),且檢測結果100%準確,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由非營利機構美國冷泉港實驗室運營的BioRxiv網站上。 發表于:11/3/2017 通過血腦障壁的納米機器人,腦部疾病治療效果有望突破 日本研究團隊近日成功運用氨基酸開發出一種納米機器人(nanomachine),能夠順利通過腦中血腦障壁(BBB)的屏障將藥物送入腦內,預計未來將能用在治療阿茲海默癥等腦部疾病。 發表于:11/3/2017 DNA機器人或將成為未來打擊癌癥的利器 作為納米前沿科技快速發展的產物,加州理工大學“錢實驗室”的DNA機器人步子又小又緩慢。它走一步需要5分鐘,步長6納米,差不多是人類一步的600萬分之一。 發表于:11/3/2017 人+機械臂=機器人? 人類用長達2米的機械臂,輕松舉起了1000 磅的重物——你可能覺得這樣的場景只會出現于科幻電影里,但現在這些外骨骼將適用于實際場景中:石場工人可以利用它們,幫助自己運送重物從而降低受傷的風險。 發表于:11/3/2017 外科醫生被搶飯碗,手術機器人到底有多牛叉? 曾經,說到機器人就會聯想起它們冰冷機械零件堆砌出的外表,生硬的機器語言,受人類操控為人類服務;現如今,人工智能等技術賦予機器人以“個性”,一個個形態萬千,功能迥異的機器人出現在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發表于:11/3/2017 江雷:納米技術和基因技術結合 人類器官或能實現重生 10月29日上午消息,2017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暨未來論壇年會于10月28日-29日在京舉辦。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江雷在材料科學研討會發表題為《仿生智能超浸潤界面材料體系》演講。 發表于:10/31/2017 全球首次公開亞洲首例計算機輔助設計下高難度 Fontan 手術 2017 年 10 月 22 日,在“計算科學與臨床應用國際研討會”上,我國著名的心臟外科專家喬彬教授帶領的心臟手術團隊借助國際領先的計算機模擬仿真技術,以 Fontan 手術的設計為范例,通過現場直播的形式,成功地為一名復雜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實施了“改良心外管道 Fontan 手術”,向全世界首次公開亞洲首例計算機輔助設計下高難度 Fontan 手術,向社會展現計算科學與臨床醫學融合取得的最新成果。 發表于:10/31/2017 法國批準生物眼人體試驗 通過植入芯片恢復患者視力 五名患有嚴重視力喪失癥狀的患者將在眼睛里植入一種實驗性的芯片來幫助他們恢復視力。法國監管機構上周批準了生物眼人體試驗,通過植入芯片治療萎縮性增齡性黃斑變性,這種疾病會導致年齡超過 50 歲的患者喪失視力。 發表于:10/31/2017 腦科學突破進展:計算機虛擬可活動人腦神經細胞模型 數世紀以來,科學家對大腦奧秘的了解仍然十分有限。艾倫腦科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取得了突破性神經科學研究成果,通過大數據計算機創造出了活動的虛擬腦神經細胞模型,該研究能夠使今后對人腦和器官的探究過程更加便利和深入。這項計算機模擬人腦神經細胞3D模型能夠虛擬活體人腦細胞運作,其基于外科手術團隊直接供給的真實腦細胞樣本的大數據構建,是科學家迄今創建的最接近人腦臨床表現的虛擬腦細胞模型。 發表于:10/31/2017 高通進軍醫療界 未來將VR技術用于恐懼癥治療 尋求更好的醫療幫助是人類進步的重要課題,而在改善醫療培訓手段上,虛擬現實正在向我們走來。 發表于:10/31/2017 中國醫療器械總產值達5000億元 年均增幅超10% 醫療器械藍皮書——《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報告(2017)》28日在北京發布。藍皮書指出,截至2016年底,中國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有15343家,醫療器械行業總產值近5000億元人民幣,中國已成全世界醫療器械的主要生產國和主要消費國之一。 發表于:10/31/2017 陜西發明3D打印急救藥,幾秒或救人命 聽說過3D打印頭蓋骨,3D打印心臟模型,3D打印藥品又是什么呢?一顆直徑只有21毫米的藥片,放入嘴里只需三四秒便可以速崩,這是西安棣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專門為特定人群提供的3D片劑。 發表于:10/31/2017 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如何用AI定位肺結節 癌癥,猶如黑暗中的魔鬼,帶給人們恐懼與絕望。而肺癌,在我國作為發病率、死亡率最高的一類癌癥,傷害著無數家庭。在我國每年都有近60萬人死于肺癌。 發表于:10/31/2017 ?…21021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