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電子最新文章 基于IntraSense產品線,SMI公司推出微創手術領域的芯片產品 —帶導線預連接的1-French壓力傳感器 發表于:10/11/2017 醫學機器人在臨床手術中的重要作用 “現在,醫學領域正朝著精準醫學的理念方向發展,醫學機器人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正符合這種趨勢。”日前,在北京科技交流學術月活動——“青年創新前沿論壇”上,來自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的神經外科醫師白洪亮詳細介紹了多功能機器人在神經外科手術上的應用。 發表于:10/10/2017 號稱“最強大腦”的“機器人醫生”沃森,真能取代人類醫師嗎? 近日,被稱為“最強大腦”的“機器人醫生”沃森在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正式亮相。它還與滬上知名腫瘤專家展開了一場結直腸癌治療的“人機對話”。結果顯示,沃森給出的推薦診療方案,跟現場幾名專家的討論判斷幾乎一致。人工智能時代已經來臨,未來你愿意讓機器人替你診療嗎?人工智能的廣泛運用,對醫生來說是助手還是對手? 發表于:10/10/2017 新型3D顯微鏡技術更加準確檢測癌癥 來自瑞典卡羅琳學院和卡羅琳大學醫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型的顯微鏡技術,相比當前的二維方法而言,這種新技術能夠在三維環境下檢測腫瘤組織并能更準確地對癌癥進行診斷。 發表于:10/10/2017 FDA批準首個不需要指尖采血的血糖監測儀 當你必須一直做指尖采血來監測你的血糖水平時,微痛感的指刺就不再是那么愉快的事情了。幸運的是,近日,FDA剛剛批準了第一個無需刺破皮膚的血糖監測儀FreeStyle Libre Flash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這款產品也是美國FDA批準的首個成年患者可以使用的連續葡萄糖監測系統。 發表于:10/10/2017 生物芯片檢測:從唾液中找出病原菌 一種快速判斷呼吸道疾病病原菌的生物芯片檢測方法最近開始應用——只要檢測患者痰液,2個小時就能判斷出細菌感染種類,比傳統方法快6倍至240倍。由于節省時間對癥治療,避免延誤病情,北京博奧晶典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這項技術,對于兒童和老人呼吸道疾病的治療尤具價值。 發表于:10/10/2017 基于多特征和BP神經網絡的腦-機接口研究 研究了一種基于運動想象識別的腦-機接口(BCI)系統,通過提取想象過程中的腦電信號(EEG)中Alpha波特征,采用多特征分類的方法,以提高腦-機接口系統運動想象識別的正確率。針對腦電信號單特征分類精確度低、耗時長等缺點,采用自回歸模型法、統計特征提取和頻域分析的方法對Alpha波提取多個特征值,利用BP神經網絡進行分類,對運動想象進行識別。通過實驗驗證了其識別率較高,取得了預期的效果,證明了多特征融合結合BP神經網絡運用于腦機接口系統的可行性。 發表于:10/10/2017 3D打印繃帶縮短傷口愈合時間,還能無線發送監控數據 芬蘭VTT技術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正在用纖維素納米纖維開發3D打印材料,以制造一種可以監測傷口情況的3D傷口護理產品供醫院使用。這些材料結合印刷電子產品,帶來了下一個水平的醫療保健。這項研究已經發表在了《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 發表于:10/10/2017 基于MSP430的便攜式哮喘智能監測系統 為了滿足哮喘病患者日常家用監測需求,以及將來為智慧、遠程監護哮喘病患者提供關鍵節點監測技術,提出了一種小型化、便攜式、智能哮喘監測系統。該系統設計了Big-Little雙傳感器前置放大結構結合分量程16 bit采樣技術,實現寬范圍、高精度監測目的;基于Mallat以及神經網絡算法完成信號去噪,并構建電壓與氣流標定曲線,最終通過生理指標處理算法得到呼氣峰值流速(PEF)、一秒鐘用力呼氣量(FEV1)以及FEV1與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關鍵生理指標。測試結果表明,系統穩定性好,PEF最大相對級差低于5%,PEF最大相對示指誤差低于10%。該監測系統具有移動便攜、智能、低功耗等應用優勢,特別適用于哮喘病患者日常家用監測,對哮喘病患者病情管控與監護具有重要價值。 發表于:10/10/2017 蘇州納米所可穿戴汗液傳感器研究獲進展 人體汗液中富含大量潛在的與健康和疾病相關的標志物,相比較常規的血液和尿液檢測,其具有非侵入(Non-invasive)和實時連續監測等優勢,因此可穿戴汗液傳感器的研究成為可穿戴健康電子設備領域發展的重點之一。微型化、集成化的全固態離子選擇性電極和全固態參比電極,是檢測汗液中電解質離子濃度的核心傳感技術。然而,現有的大部分固態離子傳感器多采用導電聚合物作為離子/電子的傳導層材料,存在穩定性差、干擾因素多、使用壽命短等缺點,限制了其在可穿戴汗液檢測領域的應用。 發表于:10/2/2017 腎臟病人福利:可穿戴透析設備,提高病人生活質量 根據美國腎臟學會第35屆年度透析會議的報告,美國Xcorporeal/Inc.開發的一款可穿戴式人工腎臟給透析病人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降低了他們需要在椅子上安坐的時間,提高了生活質量。 發表于:9/29/2017 最精確的生理傳感器,心電心肌都能監測 來自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新型可穿戴傳感器,使用銀質納米線來監測電生理信號,比如心電圖或肌電圖。這種新型傳感器與在醫院使用的“濕電極”傳感器一樣精確,但其還可被用于長期監測,而且在病人運動時比現有的傳感器更精準。 發表于:9/29/2017 遠程醫療,靠物聯網才能實現 遠程醫療是未來醫療行業發展的主要方向,但是其發展必需要有信息技術的支持才能實現。物聯網作為下一代信息技術的新生力量,必然能夠促使信息技術更加徹地底融入日常生活。我國醫療衛生行業應該積極借助物聯網技術,推動個性化醫療服務發展,使居民能夠享受 IT 行業和醫療行業共同發展所帶來的福利。因此,本文基于物聯網技術構建具有智能采集、智能遠程監控和智能遠程醫護等特征的智能遠程醫療系統,從而實現遠程醫療的信息化、個性化和智能化。 發表于:9/29/2017 血液現在能發電!未來的可穿戴設備大概可以直接長在身體里 為了保持活力,我們的身體每天需要消耗2000至2500卡路里的熱量,這足以為一個適度使用的智能手機供電。因此,如果這些能量中的一部分可以被虹吸,那么我們的身體理論上可以運行任何數量的電子設備,從醫療植入物到電子隱形眼鏡,所有這些設備都可以沒有電池。 發表于:9/29/2017 Intarcia糖尿病植入設備因制造問題遭FDA拒絕 近日,總部位于波士頓的Intarcia治療公司傳來了不幸的消息。美國FDA已經拒絕了該公司糖尿病植入藥物/裝置ITCA 650的批準申請。 發表于:9/29/2017 ?…216217218219220221222223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