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電子最新文章 醫學影像+人工智能的發展如火如荼 競爭已然進入白熱化階段 醫療是AI應用場景中最被看好的領域之一,由于慢性病患者群體增長、優良醫療資源緊缺及不均衡等現狀,使得醫療AI被寄予厚望。 發表于:12/30/2018 2019年將對醫療行業產生影響的五大醫療創新領域及其趨勢淺析 該報告由BIP Capital副總裁Sarath Degala撰寫。BIP Capital是東南亞最為活躍、成功的風投公司之一,為企業家、投資者和運營商提供服務,以培育新興的企業生態系統。Sarath Degala擁有17年的投資經驗,在醫療保健各個領域取得了顯著的運營和財務業績。他的投資專業包括衛生系統戰略、并購、運營改進、醫生實踐管理、收入周期、ASC運營、病例管理、整合和周轉服務。 發表于:12/30/2018 紫外線光療是治療MF尤其是早期MF的有效方法之一 紫外線光療儀專治銀屑病,白癜風。是利用紫外線照射人體來防治疾病的一種物理治療技術。紫外線光療是治療MF尤其是早期MF的有效方法之一。常用的紫外線包括PUVA、寬譜中波紫外線(BB-UVB)以及NB-UVB。1984年開始NB-UVB應用于臨床,最初主要用于治療尋常性銀屑病,其療效明顯優于BB-UVB,與PUVA療效相當,但不良反應較小。 發表于:12/30/2018 可視遠程醫療的應用場景擴大 使醫療資源的分配更加高效 4G時代,現有的智能移動終端將面臨一場新的革命。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的理論傳輸速度可以達到100Mbps至150Mbps,將達到目前3G標準傳輸速度的50倍。 發表于:12/30/2018 利用超聲波來測血壓 準確快捷且人體不會感覺到疼痛 現在,醫生們都在使用超聲波,就像蝙蝠一樣,利用多普勒效應檢測體內血液流動的情況。但這種技術目前還不能用于檢測那些血液流通緩慢、病癥多發的小血管流動情況。不過音爆技術可以通過加熱一小滴血液,從而完成對其觀察。 發表于:12/30/2018 首款國家創新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獲批上市 12月25日,由華科精準(北京)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正式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審批準產,成為首款獲得國家創新審評通過的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標志著我國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此款產品也是我國首款同時適用于兒童和成人的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不僅填補了我國在此領域的空白,也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醫療器械。 發表于:12/29/2018 前百度高管研發全球首款AI篩查眼底相機 在眼底篩查領域,北京至真互聯網技術有限公司推出全球首臺手持便攜型“智能篩查眼底相機”,其定位是為基層醫生量身打造,拍攝過程更加簡單,便攜和智能。 發表于:12/29/2018 機器人、AI添翼醫療發展 非侵入式手術時代將來臨 英國皇家外科學院(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指出,拜藥物、疫苗接種和基因學進步之賜,未來許多人不必開刀就能治療癌癥或關節疾病。手術技術的發展也能讓創傷更小、患者更快痊愈,而且將有更多患者愿意采取預防措施來阻止疾病惡化。 發表于:12/29/2018 光纖溫度傳感器在超聲波治療儀中的應用 隨著經濟水平的逐步提高、健康意識的整體增強、生活方式的全面改進以及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速,人們對健康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急劇增長。當前,美國、法國和德國的健康消費支出占GDP比重均超過10%,英國、日本、澳大利亞在10%左右。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健康產業規模仍然較小,占GDP比重不足5%,健康需求正由“溫飽型”向“小康型”加速轉變,生命健康日益擴大需求帶來對生物醫療設備產業的新需求。 發表于:12/29/2018 比手環監測更靈敏 新款睡眠質量檢測儀長這樣 科學家們發現,獲得適當的睡眠似乎有助于我們的免疫系統發揮最佳功能。當我們的身體休息時,T細胞會在我們的身體內游走。其他免疫細胞也可以更好地休息。 發表于:12/29/2018 哈佛大學開發出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柔性可穿戴傳感器 人體的手和手指是我們不同生理學指標的診斷窗口。手部活動和握力可以反應人體整體健康狀況。 發表于:12/29/2018 顯著減少醫療事故 人工智能明年將在醫療行業帶來變革 在人工智能的發展過程當中,醫療保健可能是最容易被擾亂的行業之一。那人工智能為什么會對醫療行業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呢? 發表于:12/29/2018 物聯網趨勢下的智慧醫療變革之路 醫院管理系統是智慧醫療的核心,是一門集醫學、信息、管理、計算機等多種學科為一體的邊緣科學。今天我們將探討,如何借用物聯網技術對其更高效的管理。 發表于:12/29/2018 AI醫療想要落地 還要看醫療與大數據的結合 12月22日,“AI+云+醫療大數據&醫療器械“發展研討峰會在北京舉行。北京市科委、衛健委等領導出席,來自中國科學院等高校的教授、來自阿里健康等企業代表以及軟銀資本等資本方也參與研討,就AI、RT、云服務顛覆性技術本身、落地應用和產業投資話題進行了討論。 發表于:12/25/2018 國內手術機器人起步不久 技術底蘊仍在積累期 在工作和生活的雙重壓力下,很多80后乃至90后的青年都“光榮”地加入了“脫發一族”。為了拯救發際線或是不變成“地中?!保芏嗳藦拇俗呱狭藢めt問藥之旅。而最終的結果,往往是部分人因為藥石無效選擇了植發?;蛟S你沒想到的是,鑒于植發手術時間長、過程繁瑣等原因,如今已經出現了專門的人工智能植發機器人。 發表于:12/25/2018 ?…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