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最新文章 "共享火箭"時代迎新挑戰者 移動發射破局商業航天 中國新研發的快舟系列運載火箭或能打破人們對火箭發射的固有印象。借助高機動性的發射車,快舟火箭可以實現便捷的移動和發射。 發表于:9/5/2017 Dream Chaser太空飛機成功完成首次系留掛載飛行試驗 經過多年的研發和無數次的迭代,最新的Dream Chaser(追夢者)太空飛機已經在莫哈韋沙漠上空成功完成了首次系留掛載飛行試驗。 發表于:9/5/2017 盧克空軍基地放松對F-35A的飛行高度限制 盧克空軍基地在8月30日發布的一份聲明中稱,基地已放松了從今年6月20日開始執行的F-35A戰斗機25000英尺(7620米)飛行高度限制。 發表于:9/5/2017 SpaceX宣布于今年11月發射獵鷹重型火箭,但愿別再出岔子了 SpaceX發推文表示,將在11月首次發射獵鷹重型(Falcon Heavy)火箭。 發表于:9/5/2017 女航天員結束288天任務 回地球最想吃披薩沖馬桶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女航天員惠特森(Peggy Whitson)于當地時間9月3日結束288天任務重返地球,成為置身太空中累積時間最久的美國人,長達665天。NASA稱,她在置身太空時間最久的航天員里排名第8。 發表于:9/5/2017 微型衛星:靈活多變成本低 近日,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宣布,他們與菲律賓科研機構聯合研制的迪瓦塔-1微型衛星已成功從國際空間站上釋放。 發表于:9/4/2017 什么是高通量通信衛星? 高通量通信衛星(HTS,High Throughput Satellite),也稱高吞吐量通信衛星,是相對于使用相同頻率資源的傳統通信衛星而言的,主要技術特征包括多點波束、頻率復用、高波束增益等。 發表于:9/4/2017 衛星互聯網:在雪山、森林、沙漠中“沖浪” 在上個月舉行的珠海航展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發布的2020 年建成“鴻雁星座”的計劃格外引人注目,該星座旨在為用戶提供全球實時數據通信和綜合信息服務,做到“溝通萬物,永不失聯”。在地球的另一端,12 月8 日,美國空軍最新一顆全球寬帶通信衛星WGS-8 發射成功,帶寬比之前的WGS 衛星增加了45%。此外,韓國、日本等國家也紛紛有計劃發展自己的衛星互聯網系統。那么,衛星互聯網到底有何魔力吸引各國紛紛為其砸錢?它又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便利? 發表于:9/4/2017 偵察衛星“轉崗”引思考 2012 年5 月,美國國家偵察辦公室(NRO)捐贈給美國宇航局兩臺先進的偵察衛星相機。美國宇航局如獲至寶,為此修改了“寬視場紅外巡天儀”這種紅外天文衛星的總體設計,選用了偵察相機上的一個關鍵部件,擴大了“寬視場紅外巡天儀”的光學孔徑,這樣就能具備更好的性能。而另外一個相機可以做什么用呢?人們一度提議,用它來研制“火星軌道空間望遠鏡”。可是幾年過去了, 發表于:9/4/2017 關于災害預警,衛星能做這些事 到目前為止,人類已經通過氣象衛星能做到不間斷地跟蹤大氣變化。其中,會造成嚴重后果的臺風、熱帶風暴、颶風、沙塵暴、寒潮等災害,都可以實時跟蹤、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我國學者還曾經利用氣象衛星對積雪進行過測量和計算。這對祁連山、天山等高度依賴融雪灌溉的農業區有重要意義。 發表于:9/4/2017 VR技術:“出生”自軍營“成長”于航天 VR 是由美國VPL公司創建人拉尼爾在20 世紀80 年代初提出的概念。這是一種計算機仿真系統,通過對三維世界的模擬,創造出一種嶄新的交互系統。通俗來講,就是一種可創建和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系統,使用戶產生“看、聽、觸、聞”等這些如同在真實世界中才有的體會。 發表于:9/4/2017 海監飛機歷經1年零76天的安全整頓后 正式復飛 8月22日上午,中國海監B-70HQ飛機在上海大場機場起飛,執行海域巡航執法任務,這是去年“六七事件”后,中國海監直升機首次執行海監執法任務。 發表于:9/3/2017 中國海監新入列的運-12F型飛機執行任務首飛 8月31日,編號為B-50AS的中國海監新入列運-12F型固定翼飛機在舟山機場起飛,執行保障金磚會議光纜專項執法任務,這是該型飛機入列后執行的首架次任務飛行。 發表于:9/3/2017 卡西尼號9月15日撞入土星后 太空探索還有5步要走 “卡西尼”號即將退役。它已經進入“輝煌的終結(Grand Finale)”階段,生命只剩下最后兩周。 發表于:9/3/2017 皮拉圖斯將于2019年停產PC-6單發渦槳飛機 瑞士皮拉圖斯飛機公司近日宣布,將在2019年初停產PC-6渦槳單發飛機。 發表于:9/3/2017 ?…183184185186187188189190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