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電子最新文章 腦機接口有助于重度殘疾人士獲得更多獨立性 腦機接口(BCI)能實現重度殘疾人對輪椅、機器人手臂以及電腦等設備的控制。雖然在提高這些設備的準確度與精密度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為了使用戶熟悉這些技術,需要長時間的繁瑣訓練。必須讓計算機學會理解每個用戶獨特的腦電活動模式,從而對腦電活動進行編碼,實現用戶想要執行的動作。 發表于:1/26/2018 超靈敏脈搏傳感器可診斷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最常見的致死因素之一,通過監控心電、心音、脈搏等信號可達到疾病預防目的。近日,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所研究員李舟和中科院外籍院士王中林領導的團隊,與北京安貞醫院和朝陽醫院的專家合作,研發出無需信號放大就可藍牙傳輸、針對心血管疾病進行預警和診斷的自驅動超高靈敏脈搏傳感器。 發表于:1/26/2018 應用生命雷達識腫瘤 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進步,惡性腫瘤已從不治之癥轉變為一種可以長期生存的慢性疾病,而治療惡性腫瘤的關鍵就是早期發現,及時去除病灶,并顯示腫瘤對抗腫瘤藥物的敏感性。在這些方面,PET-CT (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作為一項全身檢查影像技術,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發表于:1/26/2018 諾基亞CEO:將出現可提前預報癌癥的穿戴設備 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24日報道,在達沃斯的世界經濟論壇上,諾基亞首席執行官拉杰夫?蘇瑞(Rajeev Suri)表示,公司正在研究可以提取有關生物標記信息的掃描裝置,可將在癌癥形成前數月預報癌組織的生長。此外,醫療創新在未來或將受益于5G移動網絡。 發表于:1/26/2018 數字化轉型助力人工智能改變醫療保健的三種方式 盡管完全以人工智能為主導對世界所帶來的影響仍然成謎,但越來越明顯的是,人工智能或許很快就能為我們提供更為準確的解決方案,以解決之前未被發現的健康問題。 雖然醫療保健的數字化轉型仍然緩慢而謹慎地進行中,但在過去五年中,超過90%的醫院已經從紙質轉化為電子系統。 發表于:1/24/2018 電子皮膚可讓你操縱虛擬物體 它對標準虛擬現實技術的影響最直接,無論是游戲還是學習體驗。但是,除了VR,電子皮膚技術還可以大大改變增強現實(AR)的當前能力。 發表于:1/23/2018 工智能助遠程醫療發展 "看病難"或緩解 “跑路幾千里、等候幾小時、就診幾分鐘……”這樣的就醫體驗,對于患者來說,何嘗不是一種“雪上加霜”?當前,蓬勃成長中的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能否為遠程醫療的發展“雪中送炭”,在解決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上助一臂之力? 發表于:1/23/2018 IC Tag應用進入醫療院所 有助提高藥品器材訂購管理效率 目前廣泛應用在物流管理的電子卷標(IC Tag),將隨工業4.0進入工廠生產線管理,據報導,日本醫療設備廠也推動在醫療院所的應用,希望提高藥品器材的訂購管理效率,同時也強化病患管理業務,如就診等號或新生兒管理。 發表于:1/23/2018 Biotricity遠程心臟監控裝置獲FDA上市許可 Biotricity的遠程心臟監控裝置Bioflux,已于日前獲得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上市核可,Bioflux裝置包含一個隨身心電圖(ECG)監測儀和一套ECG監看軟件,能讓醫生遠程監控患有心血管冠狀動脈疾病的病人,依據回傳的心律失?;蚱渌呐K信息等做出診斷。 發表于:1/23/2018 半導體激光治療儀的作用及原理 半導體激光治療儀的低強度激光照射血液可以引發人體一系列的生化反應,通過活血和靜血兩方面作用改善和恢復血液的生理功能。在術后消炎止痛方面具有顯著效果。該治療儀的安全可靠,操作簡便,療效顯著等特點在臨床醫學上備受好評,是臨床手術不可缺少的治療儀器之一。 發表于:1/22/2018 新型可穿戴機器人問世,人工肌肉指日可待! 科學家們距離人工肌肉又更進一步了!盡管器械矯形學由來已久,但是迄今為止用于補充肌肉力量的矯形工具卻鮮有創新。 發表于:1/22/2018 聽著很科幻,機器人幫豬修復受損食道 在如今這個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世界,時不時地就會出現一例聽起來十分科幻的研究成果。這不,一篇在《Science Robotics》學刊上發表的論文就屬于這個范圍:成功在活體里工作的細胞再生機器人。 發表于:1/22/2018 醫療信息化行業發展前瞻:醫療IT總投資占比超過60% 目前我國醫療信息化整體處于第二個發展階段,大多數醫療機構已經初步建成自己的醫療信息系統,基礎的計算機硬件和網絡設備基本搭建完畢。未來硬件設施除去產品定期更新外,新增量將逐步減少。 發表于:1/22/2018 用1平方英寸芯片,研究人員做了一個模擬心臟 當研究疾病或者測試潛在的藥物療法時,研究人員通常借助于培養皿中的細胞或者利用實驗室動物開展的試驗。但最近,科學家開發出一種不同的方法:能模擬人類器官功能并且可充當更廉價和更高效工具的器官芯片小型設備。 發表于:1/19/2018 可感測壓力的植入物在完成工作后能在體內溶解 當醫生想要監測腦部腫脹等情況時,他們有時會植入一個傳感器,當受到壓力時會發出可讀的電信號。問題是,那些傳感器必須從患者身體中取出,需要額外的手術。然而,現在這種情況可能發生改變,科學家們已經創造了一種無害的生物降解植入式壓力傳感器。 發表于:1/19/2018 ?…196197198199200201202203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