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電子最新文章 Teledyne e2v擴充北京運營中心,強化亞太地區市場地位 Teledyne e2v是醫療及安檢領域上全球領先的高性能線性加速器系統的技術開發商,近日在北京朝陽區的辦事處及運營中心舉辦盛大的擴充開幕典禮。 發表于:1/3/2018 用1平方英寸芯片,研究人員做了一個模擬心臟 當研究疾病或者測試潛在的藥物療法時,研究人員通常借助于培養皿中的細胞或者利用實驗室動物開展的試驗。但最近,科學家開發出一種不同的方法:能模擬人類器官功能并且可充當更廉價和更高效工具的器官芯片小型設備。 發表于:1/3/2018 “無痛皮膚貼片”,有望為2型糖尿病提供長期安全及個性化治療 “每周一次智能貼片,有望取締繁瑣的血糖監控以及促胰島素藥物服用過程。”近日,來自于中國、美國的研究團隊研發出了一種“無痛皮膚貼片”,能夠長期、安全地釋放腸促胰島素類藥物,調控機體內的血糖平衡。 發表于:12/29/2017 “無痛皮膚貼片”,有望為2型糖尿病提供長期安全及個性化治療 “每周一次智能貼片,有望取締繁瑣的血糖監控以及促胰島素藥物服用過程。”近日,來自于中國、美國的研究團隊研發出了一種“無痛皮膚貼片”,能夠長期、安全地釋放腸促胰島素類藥物,調控機體內的血糖平衡。 發表于:12/29/2017 硅谷巨頭在醫療領域各顯其能:五年內投資增長875% 北京時間12月28日早間消息,據《紐約時報》報道,在2017年的前11個月里,美國十家最大的科技公司總共參與了27億美元的醫療保健股權交易,比2012年的2.77億美元的交易額增長了875%。 發表于:12/29/2017 不只嗅探糞便樣本味道,電子鼻還可檢測腸道疾病 通常,克羅恩氏病和潰瘍性結腸炎等結腸相關疾病需要通過侵入性測試來診斷。然而多虧了可以通過分析患者糞便味道的全新“電子鼻”,醫務人員可能很快就可以區分這些疾病。這種被稱為Moosy 32 eNose的設備由來自西班牙瓦倫西亞理工大學和La Fe健康調查研究所的研究小組開發。 發表于:12/29/2017 “AI+大數據”可提前一周預測傳染病發生 人工智能(AI)技術在流感、手足口等流行病的監測和預警上有了新突破。昨日,中國平安與重慶疾控中心聯合公布了一項智能疾病預測的最新進展:重慶智能疾病預測與篩查兩大模型,可以提前一周預測傳染病發生情況,指導民眾進行疾病預防。 發表于:12/29/2017 0.3秒測癌,日本借助人工智能診斷大腸癌 在日本,大腸癌是死亡率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癌癥。對患者來說,早期發現是治療最關鍵的一步。最近,日本公布了一項人工智能成果,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不到一秒就可以測出,大腸息肉是否存在癌癥。 發表于:12/29/2017 養老院智能管理看護系統解決方案 目前,我國人口逐步進入老齡化,據統計中國老年人口已經達到1.6億左右,占全國人口的12%.養老機構在我國也在不斷增加,看護人員短缺,有很多年輕人因種種原因會選擇老人送至養老院,讓自己的父母在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中享受晚年,隨之而來的便是老人的安全問題。 發表于:12/28/2017 物聯網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應用案例 我國的城鎮醫療衛生改革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完善社區衛生服務功能。社區醫院和健康小屋都是社區的衛生醫療服務機構,社區醫院可以為社區居民提供疾病預防等公共衛生服務和一般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基本醫療服務,大力發展社區醫院能夠緩解患者的就醫壓力和大醫院的醫療服務壓力。 發表于:12/28/2017 9種不同類型心電監護儀的設計方案,包括便攜式、遠程控制、低功耗等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加快,人口逐漸老齡化,心臟疾病成為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心電監護系統為心臟病人診斷和治療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手段,對心臟疾病的防治和診斷具有重大的意義,本文為大家介紹幾種心電監護儀的設計方案,包括便攜式,低功耗,遠程監控等類型。 發表于:12/28/2017 為醫療設備選擇小巧可靠的無源元件 近些年來,醫療設備一直朝著體積越來越小的趨勢發展;小型可植入設備在植入過程中能夠讓患者感覺更舒適,對身體的擾亂也更小。為滿足可植入醫療設備對更小型混合元件的需求,人們不斷改進微控制器(MCU)——或專用集成電路(ASIC)——及電源系統的混合布局與封裝技術。本文探討了無源元件的選型過程,目的是縮小醫療設備中的混合元件和電路板空間。 發表于:12/28/2017 基于Atmega16單片機醫療護理小衛士的設計與實現 本作品是一款以Atmega16為控制核心的醫療方面的電子產品。主要是應用于現在醫療護理方面,能實現對病人的體溫脈搏等正常生理特征的實時測量,一旦這些特征偏離正常范圍,護理小衛士就可以發出警報,從而使病人獲得及時的救治,守護病人的生命健康。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功能多樣,人性化程度高的特點。 發表于:12/28/2017 模仿蒼蠅聽覺系統的智能免電池助聽器 從一只蒼蠅聽覺而來的靈感,啟發研究人員們開發出一款全新的低功耗麥克風組件,可望為打造新一代的智能型免電池助聽器而鋪路。 發表于:12/28/2017 治療高血壓、ADHD和帕金森癥的智能腕帶? 該設備經過以色列數十位患者的臨床驗證,原理上是以特定頻率傳輸低壓3V的電子脈沖,用來治療ADD、抑郁癥和焦慮癥;壓力、偏頭痛和頭痛;失眠。且下一代產品還可以用來治療帕金森癥、ADHD和癲癇。 發表于:12/28/2017 ?…20020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