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與制造相關文章 中科院研發出基于數字投影技術的超級快速3D打印機 中科院福建物構所林文雄課題組在國內首次突破了可連續打印的三維物體快速成型關鍵技術,開發出一款能夠連續打印的超級快速3D打印機, 比傳統打印機快100倍。 發表于:2/5/2016 基于混合原型平臺的UART IP核設計與驗證 傳統的軟硬件設計方法已無法滿足SoC快速驗證的應用需求。針對此現狀,闡述了虛擬平臺與硬件平臺相結合的混合原型驗證技術,主要介紹了UART IP混合驗證方案,分析了UART IP核協議、功能模塊設計以及FPGA平臺搭建,最后通過構建虛擬平臺和編寫測試腳本,對IP核進行混合原型驗證。驗證結果表明,該IP核復用性好,完全可以應用于SoC設計中。 發表于:11/18/2015 2015中國智能制造技術與產業發展高峰論壇 《電子技術應用》聯合中電會展于2015年11月12日在上海卓美亞喜瑪拉雅大酒店舉行“2015中國智能制造技術與產業發展高峰論壇”。 2015年5月19日,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而制造技術的智能化改造將是這一戰略實現的前提條件。 如今,智能制造正在世界范圍內興起,它是制造技術與信息技術融合發展的必然,是自動化和集成技術向縱深發展的結果。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智能制造作為今后一個時期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 發表于:11/1/2015 EDA技術 EDA是電子設計自動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的縮寫,在20世紀90年代初從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制造(CAM)、計算機輔助測試(CAT)和計算機輔助工程(CAE)的概念發展而來的。 發表于:10/16/2015 Matlab命令大全 MATLAB命令大全 發表于:10/14/2015 用于電壓反饋放大器的SPICE運算放大器宏模型的開發 一個電壓反饋放大器宏模型可以仿真共同效果,如瞬態響應、頻率響應、電壓噪聲和輸入/輸出壓擺率(slew rate)限制。接下來我們將以實例模型詳盡描述每個級和相關實際器件的行為。這里沒有提供完整的晶體管原理圖,客戶可以利用充分提取的3D器件模型進行精確的仿真來開發宏模型。 發表于:10/14/2015 安捷倫發布最新SPICE模型提取和模型驗證軟件 MBP 和 MQA 2013 包含多項重要改進,使器件建模工程師能夠為他們的客戶提供高質量的模型。其中最首要的改進是在安捷倫器件建模平臺上提供一套完全集成的數據流程,以及為團隊協作建模建立一套標準化的操作流程。 發表于:10/14/2015 基于片上網絡改進HT模型的測試方法及仿真 NoC結構規模巨大,內部電路互連非常復雜,NoC內部串擾嚴重影響了片上系統的信號完整性。基于改進HT模型提出一種串擾測試的方法,實驗結果表明,在改進的HT模型來中,N根傳輸線傳統串擾測試方法需要測試6N次,而此方法只需要18次,從而有效地減小了開銷。基于改進的HT故障種類模型設計了一套基于改進HT模型的測試代碼,根據測試代碼利用Pspice仿真軟件設計了一種測試代碼電路,該測試電路是利用16位數據選擇器和16進制計數器構成,并對測試電路進行仿真測試,測試結果表明該電路能夠滿足測試要求并且具有可移植的優點。 發表于:10/14/2015 SPICE 仿真和模型簡介 電路系統的設計人員有時需要對系統中的部分電路作電壓與電流關系的詳細分析,此時需要做晶體管級仿真(電路級),這種仿真算法中所使用的電路模型都是最基本的元件和單管。仿真時按時間關系對每一個節點的I/V關系進行計算。這種仿真方法在所有仿真手段中是最精確的,但也是最耗費時間的。 發表于:10/14/2015 物聯網網絡安全 EDA為此做好準備了嗎 引言:如今有關云計算、物聯網和網絡安全的話題非常熱,事實上,所有這三個主題都共享同一個考慮因素,那就是安全。云計算的應用正在使我們的信息暴露得越來越多,而物聯網則進一步放大了數據量和數據收集點的數量。每個新的節點都潛在地為黑客提供了新的入口。 發表于:10/14/2015 工程師離不開的那些EDA電路設計工具 EDA技術是在電子CAD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計算機軟件系統,是指以計算機為工作平臺,融合了應用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信息處理及智能化技術的最新成果,進行電子產品的自動設計。利用EDA工具,可以將電子產品從電路設計、性能分析到設計出IC版圖或PCB版圖的整個過程在計算機上自動處理完成。 發表于:10/14/2015 IP授權與EDA 合作大于競爭 談到EDA與IP業者之間的合作關系,Imagination行銷執行副總裁Tony King-Smith表示,Imagination與主要的EDA及居于領導地位的晶圓代工業者都有相當密切的合作,在考量到PPA(性能、功耗與面積)最佳化的前提下,以協助共同客戶群的設計流程能執行的更加順暢,所以Imagination會提供“參考設計流程”供客戶們參考之用。 發表于:10/14/2015 突破IC設計專利關卡 大陸布局IP/EDA 中國大陸IC設計業急起直追。在中國大陸政府積極扶植下,當地IC設計廠商數量和規模雖已大量成長,但仍面臨極大的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工具與矽智財(IP)授權金等成本壓力,因此中國政府不惜砸下重金成立專利基金和EDA公共平臺強化IP和EDA專利布局。 發表于:10/14/2015 EDA技術發展前景 自20世紀80年代初期誕生至今,自動化軟件(組態軟件)已有20年的發展歷史。應該說組態軟件作為一種應用軟件,是隨著PC機的興起而不斷發展的。80年代的組態軟件,像Onspec、Paragon 500、早期的FIX等都運行在DOS環境下,圖形界面的功能不是很強,軟件中包含著大量的控制算法,這是因為DOS具有很好的實時性。 發表于:10/14/2015 EDA簡介 EDA是電子設計自動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的縮寫,在20世紀90年代初從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制造(CAM)、計算機輔助測試(CAT)和計算機輔助工程(CAE)的概念發展而來的。EDA技術就是以計算機為工具,設計者在EDA軟件平臺上,用硬件描述語言HDL完成設計文件,然后由計算機自動地完成邏輯編譯、化簡、分割、綜合、優化、布局、布線和仿真,直至對于特定目標芯片的適配編譯、邏輯映射和編程下載等工作。EDA技術的出現,極大地提高了電路設計的效率和可操作性,減輕了設計者的勞動強度。 發表于:10/14/2015 ?…367368369370371372373374375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