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元件相關文章 東京大學版「一生一芯」:自制CPU、C編譯器,還成功運行了類Unix系統 前段時間,中國科學院大學的「一生一芯」計劃引發熱議,五位本科生帶著自己設計的處理器芯片正式畢業,被稱為「最硬核畢業證」。其實,東京大學信息科學系也有一個自制 CPU 的實踐課程。近日,微軟軟件工程師 Takaya Saeki 刊文回顧了五年前他們小組的 CPU 實驗項目:不僅通過自學自制了 CPU、C 編譯器,還成功移植了一個類 Unix 操作系統(Xv6)。雖然回顧的是五年前的往事,但這篇文章應該也能為芯片和操作系統人才培養工作帶來一些啟發。 發表于:10/8/2020 為何以色列沒有產生半導體巨頭? 在科技創業公司方面,以色列與中國和美國一起走在前面。但說到大型本土科技巨頭,在這個國家卻不見蹤影。 幾乎所有大型半導體公司都在以色列開展業務,許多公司通過英才中心或他們收購的公司在那里擁有強大的影響力。但經過幾十年的創新,從自動汽車系統到安全軟件、芯片分析和人工智能,都沒有以色列擁有的巨型半導體公司。 發表于:10/8/2020 華為路在何方? 一、路在腳下 1986年的《西游記》,成為了不可逾越的經典。師徒四人,歷盡艱難去取經。 差不多時候,順應改革開放的浪潮,華為和中興于深圳成立。經歷三十多個春秋,華為成長全球最大的通信網絡設備企業,同城對手中興通信則居第四。 一路走來,正如《西游記》主題曲所唱:你挑著擔,我牽著馬;迎來日出送走晚霞。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場場酸甜苦辣。 發表于:10/8/2020 高啟全:中國大陸高端半導體發展恐被圍堵,做好中低端芯片鏈需10~15年 美中貿易戰持續升溫,美國除了禁止任何內含美國技術的芯片出售予華為及其相關企業,近期亦要求設備及材料供應商若要出貨予中芯國際需要獲得美國許可。剛剛從紫光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退休的高啟全表示,中國在未來會把中低端的芯片供應鏈做好,但至少需要10~15年時間。 發表于:10/8/2020 中芯國際攤上的這檔子事兒 長假期間,想必大家都已經知道,中芯國際攤上事兒了。 根據上圖中芯國際港股公告,通過向供應商進行詢問,證實了美國出口管制的事實。 所謂的出口管制,是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根據美國出口管制條例EAR744.21(b),向部分供應商發出信函,對于向中芯國際出口的部分美國設備、配件及原物料會受到美國出口管制規定的進一步限制,須事前申請出口許可證后,才能向中芯國際繼續供貨。 發表于:10/8/2020 芯片戰爭: 開源架構RISC-V前世今生 至今,已有IBM、NXP、西部數據、英偉達、高通、三星、谷歌、華為等100多家科技公司加入RISC-V陣營。 發表于:10/8/2020 一個印度本科生的RISC-V項目,感覺不輸我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印度卡納塔克邦國立技術學院的高級EE本科生Shivam Potdar。大約一年前,我通過CS61C和UC Berkeley的課程內容接觸到了RISC-V 。然后,我有機會作為自由和開源硅基金會(FOSSi)的Google Summer of Code(GSoC)學生,探索幾種新穎的技術,這些技術與RISC-V一起將塑造我們的未來行業。現在,它已成為知識和探索的永無止境的旅程。 發表于:10/8/2020 何為工業互聯網的“摩爾定律”? 如果說,每隔一個時代就會有一次工業革命,在當前傳統工業制造遭遇成本上升、利潤太低這些企業發展中的”攔路虎“,迫切需要轉型的境況下,第四次工業革命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催化下正在發生。而工業互聯網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石,正在顛覆傳統制造模式、生產組織方式和產業形態等。 發表于:10/8/2020 三年燒光百億,停擺兩年半,成都格芯或將被韓企接盤,將轉產 DRAM 內存芯片 停擺兩年半的成都格芯工廠終于等來了接盤人。 據集微網報道,由前 SK 海力士副會長崔珍奭(CHOI JINSEOG)任企業法人的一家新公司將接盤格芯,并在此基礎上建設 DRAM 生產線。 企查查顯示,該家新公司名為成都高真科技有限公司,于今年 9 月 28 日注冊成立,注冊資本為 51.09 億元。公司目前有兩大股東:成都積體半導體有限責任公司出資 30.65 億元,持股 60%,隸屬于成都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崔珍奭擔任法人和執行董事的真芯(北京)半導體有限責任公司出資 20.43 億元,持股 40%,該公司成立于 2019 年 11 月。 發表于:10/8/2020 換湯不換藥!為壓制中國崛起,美國軍方與英特爾達成合作研發先進芯片 為壓制中國崛起,美方在芯片領域又有了新動作。 據路透社10月2日消息,英特爾集團在當地時間周五集團宣布,該公司與美國軍方已達成合作,協助軍方生產更先進的半導體。根據合作安排,英特爾將在位于亞利桑那和俄勒岡州的工廠中使用自研的半導體封裝技術,幫助軍方開發出芯片原型。 發表于:10/8/2020 英偉達DPU計算吞吐量三年將跨越近1000倍!Jetson AI機器人價格低至59美元 雷鋒網消息,10月5日,英偉達召開一年一度的2020 GTC(GPU技術大會)。黃仁勛再次在自家廚房發表了開幕演講,這次演講主要分為4個部分:數據中心、邊緣人工智能、協作工具和醫療保健。 核心亮點包括: 數據中心:推出英偉達Blue Field-2 DPU和英偉達Blue Field-2X DPU,具有英偉達Mellanox的所有功能;推出DOCA SDK。 發表于:10/8/2020 中芯國際后,美國又鎖定長江存儲、長鑫存儲!長電、華天也危險... 在中芯國際被美國商務部加入實體清單后,美方狙擊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動作并未就此收手,有傳聞稱下一個目標鎖定DRAM產業。 發表于:10/8/2020 半導體設備提前備貨?業界:不太可能 ? 外媒報導中芯為避免美國將其列入貿易限制實體清單中,所以大幅采購增加半導體設備及重要替換零組件庫存。不過此一說法受到業界人士質疑,因為半導體設備都是接單后才生產,下單到交貨的前置時間最長可能要9或12個月,加上交機后還需要由原廠協助安裝及調校參數,幾乎完全不可能提前備貨。 發表于:10/8/2020 挑戰Mellanox,英特爾技術重生 英特爾的Omni-Path Architecture高速互連技術在一家獨立的公司中獲得了新生,這家獨立的公司從芯片制造商中剝離出來并籌集了20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再次為合作伙伴提供了Mellanox的InfiniBand的替代方案,而后者現在歸英偉達所有。 發表于:10/8/2020 如何維持全球半導體領先?美國專家給出四點建議 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許多國家都致力于實現價值最大化。但是志同道合的國家也可以通過發展技術和生態系統,知識產權和貿易自由化方面的合作來共同維持其領先地位。在本文,我們建議志同道合的國家在半導體技術開發,技術保護,生態系統發展和貿易自由化這四個領域進行合作,以保證公司在半導體方面的領先地位。 發表于:10/8/2020 ?…410411412413414415416417418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