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電子最新文章 從電動汽車續航到安全,SiC功率元器件有望實現“雙解” 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能量源。為保障電池高效、可靠、安全運行,需要通過電池管理系統(BMS)對動力電池進行實時監控、故障診斷、SOC 估算、短路保護等,并通過 CAN 總線與車輛集成控制器進行信息交互。BMS 在業內被稱為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系統的“大腦”,與動力電池、整車控制系統共同構成了電動汽車的三大核心技術。 發表于:2/27/2020 華為布局自動駕駛仿真市場,將涵蓋5G 及 V2X等技術 自動駕駛仿真測試平臺能很好地補足傳統實地路測的不足,成為自動駕駛企業的剛性需求。據推算,未來 5 年仿真軟件與測試的國際市場總規模約在百億美元左右。 發表于:2/27/2020 加州DMV發布2019年自動駕駛路測報告,用“人工接管次數”衡量技術水平遭質疑 今日,美國加州車輛管理局(DMV)的2019年度自動駕駛人工接管報告(Autonomous Vehicle Disengagement Reports)新鮮出爐。這份一年一度的報告常被用來給自動駕駛公司排座次,但其近年引發的爭議與其受到的關注一樣多。 發表于:2/27/2020 貿澤電子與兆易創新簽署全球分銷協議 2020年2月27日 – 專注于引入新品的全球電子元器件授權分銷商貿澤電子 (Mouser Electronics) 宣布與知名的非易失性存儲器解決方案供應商兆易創新 (GigaDevice) 簽署全球分銷協議并達成合作伙伴關系。簽署此項協議后,貿澤電子現已成為兆易創新SPI NOR、SPI NAND和Parallel NAND Flash產品的授權分銷商,這些器件適用于汽車、消費電子、物聯網 (IoT)、工業、移動設備、計算、網絡和通信等嵌入式應用。 發表于:2/27/2020 智能汽車真的滿足了需求嗎 在汽車的“新四化”變革中,智能化的到來似乎要比其他“三化”來得更簡單。尤其造車新勢力們,更是多以智能座艙為噱頭進行大肆營銷。究其根本,很大程度上復制了手機功能的智能化系統,是核心賣點。 發表于:2/27/2020 2030年全球近半數電動汽車電動化,芯片廠商為整車的耐用性提供保障是關鍵 據預測,到 2030 年,全球近半數新生產的汽車將電動化(包括純電,插電混動以及微混),電動車的普及使得市場上電動汽車的保有量逐漸增加,基數增加后,電動汽車的可靠性和耐用性將是各個廠家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與傳統燃油車成熟的 ECU 技術相比較,電動汽車是新事物,歷史短,樣本小,積累有限。芯片廠商如何能從器件角度為整車的可靠耐用性提供保障是非常關鍵的一點。(數據來源: Strategy analytics, HIS, Evercore, NXP CMI) 發表于:2/27/2020 紫光展銳打入國產手機廠商,海信F50搭載虎賁T7510處理器亮相 據了解,海信的這款 5G 手機 F50 將搭載紫光展銳虎賁 T7510,該處理器由由展銳首款 5G 基帶芯片春藤 V510 +虎賁 T710 組合而成。 發表于:2/27/2020 新能源汽車電池進入寧德時代? 與非網 2 月 27 日訊,2 月 26 日晚間,創業板一哥寧德時代發布《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以下簡稱《預案》),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 200 億元,募投資金擬投向 5 個項目,預計合計新增 52GWh 鋰離子電池產能。 發表于:2/27/2020 特斯拉一句話,兩大板塊憑何蒸發943億與暴增3730億 本周,在特斯拉對新電池技術做出相關回應后,A股中鈷概念股和鋰電池概念股雙雙暴跌。24日早盤,此前暴漲的磷酸鐵鋰板塊,從電池企業到材料企業,一片飄綠。2月24日Wind數據鋰電池指數下跌逾1.4%,板塊內95只個股市值蒸發近700億元;鈷礦指數大跌3.9%,板塊內13只個股市值蒸發近243億元。 發表于:2/26/2020 超級觀點 | 無人車行業在去泡沫,而運營商會比預期更早出現 36氪現發起“特約觀察員入駐”計劃,邀請各賽道的創業者、大公司業務線帶頭人等一線的商業領軍者們,在這里分享你的創業體悟、干貨、方法論,你的行業洞察、趨勢判斷,期待能聽到來自最前沿的你的聲音。 發表于:2/26/2020 從CANopen到CANopen FD的技術升級 2019年11月21日,在SPS 2019慶祝30周年展會上,CiA組織通過兩個網橋連接的網絡展示了從經典CANopen到CANopen FD的移植。那么CANopen FD的出現帶來哪些變化這里重點介紹一下CANopen FD的特性。 發表于:2/26/2020 深度解析M1808 AI核心板AI算力性能 一、AIoT概述 AIoT(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ternet of Things)中文譯為人工智能物聯網,是將人工智能(AI)與物聯網(IoT)兩者有機結合的一種技術。AI在這個系統中充當了大腦的角色,賦予了物聯網更多的可能性,將萬物互聯提升到萬物智聯,如目前的智能醫護助手、人體測溫攝像頭、智能配送機器人都是在AI的加持下得以實現。 據2019年的市場調查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AIoT硬件市場及相關產業的規模將突破萬億元。目前AIoT的主流方案以邊緣計算和云計算結合為主,相比之下,邊緣計算有部署靈活、穩定性強、網絡依賴度低、安全性強更有利于保護隱私的特點。作為布局AIoT的重要產品,ZLG發布了M1808 AI核心板。本文將針對M1808核心板的AI性能參數做具體講解。 發表于:2/26/2020 做汽車界的Siri HERE拓展語音助理功能 當你開車遭遇惡劣天氣時,車輛的語音助理可以幫助你快速尋找到附近的避雨場所;當你的電動車電量過低時,語音助理也可幫你尋找到最近的電動車充電站。通過自然語音用會話式體驗來完成移動出行,已經不再是電影中的高科技橋段。 發表于:2/26/2020 斯坦福聯手豐田利用AI開發新型動力電池 外媒報道稱,斯坦福大學與豐田研究人員合作開發了一種新機器學習方法,可以加速電動汽車電池的開發。 發表于:2/26/2020 從印度交通電動化,看太陽能與電動汽車充電系統的布局 眾所周知,印度政府在全國推行交通工具電動化,積極推廣電動汽車,電子產業看好本土電動汽車的研制活動。大型OEM廠商正在研發電動汽車,同時電動汽車生態系統也在平穩的建設中,老牌企業以及各種初創公司在電動汽車充電器、充電站以及軟件和云計算服務開發方面開始發力,且初見成效。但是,電子系統還有很多改進機會。本文將以印度的交通電動化趨勢為例, 探討太陽能與電動汽車充電系統的應用與布局。 發表于:2/26/2020 ?…421422423424425426427428429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