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網最新文章 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麥克·斯德林:智能電網本質是優化控制 “大智物云移+新能源”時代,面對新能源大規模接入,智能電網有哪些作為?基于特高壓輸電的技術創新,對用戶側的互動新需求、新模式、新技術,當如何綢繆?本刊日前采訪了英國首相科技理事會能源工作主席、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麥克˙斯德林。他結合歐洲的情況分析認為,大規模接入新能源需要以大范圍電網互聯為基礎,并統籌考慮儲能技術。在與用戶側進行互動時,第三方的智能化方案需要兼顧電網與用戶訴求,智能電網的本質是優化對系統和用戶的控制能力。 發表于:11/25/2017 30年以后 能實現100%可再生能源嗎? 十幾年前,不會有人想到,2016年全歐洲超過85%的新增發電裝機來自于可再生能源,也不會有人想到,中國會成為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不過,即便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結構中的占比以出乎預料的速度增長,在未來,100%可再生能源的目標是否可以實現,目前尚未達成統一意見。近期,21世紀可再生能源政策網絡(REN21)就此問題調查了全球超過100位行業專家的看法。 發表于:11/25/2017 能源新體制:市場歸市場 政府歸政府 很長一段時間,能源的戰略性特征被更多地強調,行業競爭不足,價格由政府制定,而其具有的一般商品屬性被忽視,市場感知“溫度”、配置資源的功能難以發揮,這導致能源價格市場不能及時、準確地反映能源產品市場供求關系、稀缺程度以及對環境的影響程度,對投資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激勵和約束也難免失靈。要想扭轉,市場要有條件發揮作用,政府也要準確定位。 發表于:11/25/2017 中國企業持續發力非洲電力市場 近來,中國與非洲國家電力合作捷報頻傳,一批重大電力項目或簽約或竣工,將優化當地能源結構,有力緩解當地電力緊張狀況。中國企業承建的項目為非洲電力行業發展、拓展電力普及和促進經濟增長作出了重大貢獻 發表于:11/24/2017 關于可再生能源、電力投資、電動汽車 IEA的最新展望說了什么? 國際能源署11月14日發布《世界能源展望》2017年版,主要描述了既有政策和已經公布的規劃可能在哪些方面引領能源系統的發展,值得一讀。我們從中摘取了與可再生能源、電力投資、電動汽車、天然氣有關的內容。 發表于:11/24/2017 工業自動化諸神之戰:羅克韋爾自動化第三次拒絕艾默生收購 羅克韋爾自動化認為,艾默生電氣給出的收購價格低估了公司價值,并且不利于其未來在工業自動化和信息市場上的發展能力。 發表于:11/24/2017 電力輔助市場重要文件出臺 首次將用戶納入輔助服務市場 2017年11月22日,國家能源局官網發布《完善電力輔助服務補償(市場)機制工作方案》(下稱《方案》)。 發表于:11/24/2017 “光儲充”技術發展升溫 需探索更多的盈利模式 11月22日,記者從“第十屆北京國際充電站(樁)技術設備展覽會和2017北京國際儲能技術與應用展覽會”上獲悉,“光儲充”技術受到越來越多充電樁產業鏈企業關注。隨著新技術的運用,充電樁的充電速度和充電設施利用得到極大提高。但是,行業經營情況堪憂,需探索更多的盈利模式。 發表于:11/24/2017 新能源汽車市場掀擴張熱潮 中外車企厲兵秣馬加速布局競爭或加劇 從設立雙積分政策,到提升貸款發放比例,再到多個城市正式啟用專用號牌等,近期新能源汽車產業連迎利好消息。專家表示,得益于持續的政策支持,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銷規模出現了快速增長。按此趨勢發展,到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200萬輛。目前,國內外汽車企業紛紛擴大了對新能源汽車的投資和生產,未來這個領域的競爭或將有所加劇。 發表于:11/24/2017 國電環境保護研究院副院王圣:可再生能源發展尚需突破一些盲區 當前,我國已經成為可再生能源發電方面的世界第一。在可再生能源消費增加的同時,我國煤炭消費量已自2014年開始已經連續3年下降。可再生能源是否完全實現了“環境友好”?其消納政策體系和責任體系的構建需要突破哪些桎梏?煤電如何與可再生能源協調共進?本報記者就此專訪了國電環境保護研究院副院長,國家環境保護大氣物理模擬與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王圣。 發表于:11/22/2017 ABB史畢福先生署名文章:為電動汽車的未來充電續航 ABB集團首席執行官史畢福博士近日外電發文指出,在德國波恩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三屆締約方大會(COP23)為政策制定者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倡議通過普及電動汽車,加快實現可持續交通。 發表于:11/22/2017 多能互補壓縮空氣儲能電站的構想 多能互補集成優化作為新的能源發展方向,也是能源變革的發展趨勢,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高度。2016年7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關于推進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建設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將在“十三五”期間建成多項國家級終端一體化集成供能示范項目及國家級風光水火儲多能互補示范工程。今年10月,國家能源局再次下發《關于促進儲能產業與技術發展的指導意見》,這是我國大規模儲能技術及應用發展的首個指導性政策,進一步深化和完善了多能互補集成優化+儲能的能源發展模式。 發表于:11/22/2017 互聯網、韋爾奇、伊梅爾特……誰讓GE走到今天的地步? 從工業領域的美國偶像,到危機四伏的麻煩生產者者——GE在2017年經歷了劇烈的起伏。這家有著125年歷史的天之驕子,到底怎么了? 發表于:11/22/2017 能源轉型大時代中的分布式能源 未來學家里夫金為人類描繪了一幅宏大的未來能源圖景:數億人在基于可再生能源技術和互聯網技術構建的能源互聯網上分享綠色能源,地球上每個人、每棟建筑既成為綠色能源的消費者同時也是生產者,分布式的發電站、負載和儲能系統將實現能源流和信息流的雙向流動,就如同通過互聯網任意創建個人信息并分享一樣簡單。 發表于:11/22/2017 提高特高壓輸送能力需解決配套電源不足、省間壁壘等問題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日前下發的《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國范圍內有效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其中,要求加強可再生能源開發重點地區電網建設,加快推進西南和“三北”地區可再生能源電力跨省跨區配置的輸電通道規劃和建設,優先建設以輸送可再生能源為主且受端地區具有消納市場空間的輸電通道。同時,通過完善跨區域可再生能源電力調度技術支持體系、優化電網調度運行、提高現有輸電通道利用效率等充分發揮電網關鍵平臺作用,優先輸送水電、風電和太陽能發電。 發表于:11/22/2017 ?…165166167168169170171172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