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電子最新文章 可穿戴醫療技術將為慢性病患者帶來福音 與健康相關的功能已經逐漸成為可穿戴產品的核心,最近有消息稱在蘋果將會為Apple Watch加入睡眠追蹤功能,其實去年蘋果大幅更新的三大健康功能,已經宣告Apple Watch的定位從時尚消費品轉向運動健康。我們身體越來越多的數據可以通過可穿戴設備收集,但其實并不足夠。除了數據收集,還應該讓醫療機構和消費者充分利用這些數據,成為疾病治療和護理的一部分。 發表于:2019/9/24 可穿戴醫療行業將成為科技公司發展的新賽道 盡管可穿戴醫療設備的市場規模還不大,但一些科技公司已經開始研發針對慢性病的可穿戴設備,這個需求強烈,卻長期被忽略的市場,也成了一條新的創業賽道。美國灣區的智能健康檢測平臺Myia Labs就是其中一家,公司團隊由醫生、設計師和工程師組成,旨在為醫療機構提供監測慢性病患者的可穿戴設備。 發表于:2019/9/24 可穿戴醫療設備的應用將掀起新的醫療革命 美國心臟病學家Eric J. Topol在《顛覆醫療》一書中指出,藥物和醫療設備的未來,取決于數字化人體的能力,需要做到實時無線傳輸無創監測生命體征,可穿戴設備是重要的媒介。 發表于:2019/9/24 大數據對智慧醫療行業有什么幫助 現如今大火的大數據人工智能,毋庸置疑地受到了很多的關注度,那么既然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如此的火熱,它又是否可以結合到各個領域的發展當中呢?就比如說對于我們的醫療行業創新,它能夠起到怎樣的作用? 發表于:2019/9/24 智能醫療技術將推動康復醫學的發展 新一代醫療技術產品是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不同技術的結合,并且跨越了醫療器械、醫藥產品或人體組織等傳統醫療產品之間的界線。我國康復醫療起步很晚,大約在20世紀80年代初,才提出發展需求,形成預防、保健、治療、康復為一體的醫學模式。由于醫用電子學、生物學以及醫學影像等學科的發展和交叉,使現代醫學發展到了一個空前的階段。 發表于:2019/9/24 可穿戴醫療的發展將面臨什么樣的挑戰 目前,可穿戴醫療設備在國外發展迅猛,美國和歐盟都在投入巨資研制可穿戴醫療設備。如歐盟委員會于2004年啟動了世界上最大的單項民用可穿戴計算研究項目;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在以人為中心的計算等專項中,持續資助了一批可穿戴醫療健康方面的研究項目。另外,俄羅斯、法國、英國、日本和韓國多所大學的工程學院、科學技術院等研究機構均有專門的實驗室或研究組專注于可穿戴醫療設備的研究。中國學者也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開展了可穿戴醫療健康研究,幾乎與國際可穿戴醫療設備研究同步。 發表于:2019/9/23 可穿戴醫療行業在未來的發展趨勢 目前,我國的可穿戴醫療設備仍然在產業發展初級階段,其眾多產品的實際作用由于產業環境和產品服務的原因,無法真正的發揮,使患者的需求無法得到真正的滿足。因此,除改進產品質量外,積極改善產業環境和產品服務也至關重要。 發表于:2019/9/23 脈興醫療推出臨床醫療智能輔助決策系統 有人說,ICU,是一個被淚水浸泡的科室。它冰冷、沉重,病人們全身被插滿了各式各樣的儀器或導管,每分每秒都在向死神爭取活下的希望。ICU即重癥加強護理病房,是集治療、護理、康復為一體,為重癥或昏迷患者提供隔離場所和設備服務的科室。ICU已歷經了近半個世紀,我國ICU的成立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初期。現國內二級以上醫院必須配備監護室。 發表于:2019/9/23 脈興醫療推出臨床醫療智能輔助決策系統 有人說,ICU,是一個被淚水浸泡的科室。它冰冷、沉重,病人們全身被插滿了各式各樣的儀器或導管,每分每秒都在向死神爭取活下的希望。ICU即重癥加強護理病房,是集治療、護理、康復為一體,為重癥或昏迷患者提供隔離場所和設備服務的科室。ICU已歷經了近半個世紀,我國ICU的成立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初期。現國內二級以上醫院必須配備監護室。 發表于:2019/9/23 舒適化醫療將是未來醫學發展的一種新趨勢 所謂“舒適化醫療”,是指病人在就醫全過程中感受到心情愉悅、沒有痛苦及不恐懼的一種新型的就診模式,是醫學發展的一種趨勢。過去,老百姓更注重疾病本身的治愈結果。而今天,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生活早已不是過去那樣簡單。因此,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很多人都更加注重就醫體驗。 發表于:2019/9/23 HDMI 1.3a協議采用iCoupler®隔離技術實現電氣隔離 為高速接口添加電氣隔離一直以來都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數據速率高于250 Mbps時,就已超過光耦合器和大部分電子隔離器的容量范圍,迫使系統設計人員采用更為復雜的技術,例如光纖。ADI公司的iCoupler®技術可以在數據速率超過1 Gbps時,隔離低壓差分信號(LVDS)物理層,以此降低同時需要隔離和高帶寬的系統的復雜性。手術內鏡和顯示屏監測器之間的接口就是一個需要電氣隔離的示例。 發表于:2019/9/23 目前智能醫療臨床應用的市場現狀 目前,醫療AI在醫學診療、治療、護理以及健康管理等環節均已實現臨床應用。利用AI影像輔助診斷,可以幫助醫生提高癌癥或心臟疾病的診斷準確率。日本的CAD(電腦輔助診斷)系統,通過胸部CT照片分析,能以較高的準確率檢查出肺結核等疾病。在日本2016年舉辦的一次轉移性乳腺癌診斷比賽中發現,病理醫生的誤診率為3.5%,但醫生借助此系統可以將誤診率降低至0.5%。AI影像診斷的升級就是輔助診斷。醫療AI通過學習海量的醫學數據和專業知識,模擬醫生的診斷方式,可在短時間內提供出高效、精準的診斷結果和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發表于:2019/9/21 智能醫療數據的保護以及未來的展望 醫療大數據是醫療AI的應用基礎。醫療數據中幾乎包含了公民的所有個人信息,除了姓名、年齡、身高、體重等基本信息外,還有現在及以前的健康狀況、甚至是基于基因檢測而獲得的基因信息。負面的醫療信息,特別是敏感度極高的負面基因信息,一旦被泄露,將使受害人在就學、就業、加入保險等方面受到歧視。我國無論是憲法、民法還是行政法都規定醫務人員具有守密義務,違反了這些規定,如果不存在正當化事由,會被追究民事責任、行政責任,情節嚴重的,還有可能構成“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罪”,受到刑事處罰。 發表于:2019/9/21 未來可穿戴醫療設備將會實現不同層面的開發 當前,用于監測并管理個人生活方式及健康狀況的可穿戴設備大受市場追捧,如:面向糖尿病患者的便攜式血糖儀、接受心臟護理的患者所使用的血壓檢測器等,這些設備均由傳感器提供支持。傳感器采集的數據經由醫療物聯網(IoMT)設備構建的路徑傳輸至醫生辦公室,醫生即可結合相關工具分析結果。這些數據將通過本地互聯網網絡傳送至云端服務器,進而提供實時反饋和診斷建議。 發表于:2019/9/21 可穿戴醫療設備在哪種商業模式下更容易跑通 大約在2014年左右,可穿戴設備迎來了一次爆發,智能手環、智能手表、智能健身設備大量出現。然而結果是,30%的設備被束之高閣,用戶黏性不高。隨著人口老齡化的日益顯著,醫療領域的可穿戴設備市場呈現快速發展趨勢。數據顯示,國內市場體量從2015年的12億元快速增長到了2018年的71億元,并有望在2020年突破122億元。 發表于:2019/9/21 ?…8384858687888990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