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電子最新文章 NGS臨床應用陸續通過美國FDA核可,帶動精準醫療發展 受到臨床醫療應用與檢測服務普及的驅動,全球精準醫療市場有突破性成長,根據全球市場研究機構集邦咨詢預估,2025年全球精準醫療市場規模將達到881億美元。其中,扮演關鍵角色的二代測序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在2016年的統計中顯示,臨床應用多集中于北美市場,其中Illumina及Thermo Fisher兩大領頭羊公司的全球市占率將近90%。 發表于:9/10/2017 科學家發明納米機器 數分鐘內即可殺死癌細胞 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微型光動力納米機器,可以鉆入癌細胞,并在數分鐘內殺死它們。 發表于:9/10/2017 神奇!3D打印能靠細菌群實現 羅馬大學物理學教授羅伯托·列奧納多開發出一系列微型電機,用細菌和激光就能供能,并開始轉動。 發表于:9/10/2017 意法半導體(ST)打造穿戴式技術產品組合 鞏固市場領導地位 推出多款模擬和混合信號器件,增強適用于穿戴式應用的產品陣容21ic訊 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簡稱ST)針對快速增長的穿戴式技術市場推出多款模擬和混合信號器件。 發表于:9/9/2017 安森美推出高性能系統級封裝(SiP)方案 21ic訊 安森美半導體(ON Semiconductor,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代號:ONNN)響應便攜醫療市場快速演變的產品開發需求,推出半定制的系統級封裝(SiP)方案——Struix,用于血糖監測儀、心率監測器及心電圖分析儀等 發表于:9/9/2017 貿澤開售Maxim MAX30004生物電勢模擬前端 助力可穿戴醫療隨時為健康把關 專注于新產品引入 (NPI) 并提供極豐富產品類型的業界頂級半導體和電子元器件分銷商貿澤電子(Mouser Electronics)即日起開售 Maxim Integrated的 MAX30004 生物電勢模擬前端(AFE)。 發表于:9/9/2017 VR設備不僅能治精神病還能幫助癌癥患者? 2018 年普及 VR 精神健康診斷在醫院、學校、癡呆治療中心等地的應用。 發表于:9/8/2017 基于AFE4490的反射式脈搏血氧檢測系統 因透射式血氧儀檢測范圍受限,根據反射式測量原理設計光電容積脈搏波探頭檢測模塊,并采用MSP430超低功耗單片機結合血氧模擬前端AFE4490實現對光電容積脈搏波的采集。由MSP430控制AFE4490實現雙波長發光管交替發光、數據采集以及放大濾波,并采用數字信號處理技術進行去噪工作。實驗表明,所設計的反射式血氧檢測系統能有效地檢測指尖脈搏,處理得到的脈率和血氧參數誤差在3%以內。 發表于:9/7/2017 探索便攜式醫療保健 全球家庭醫療保健服務行業的收入已經高達數十億美元,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和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其收入預計還將繼續增加。 發表于:9/6/2017 腫瘤患者的福音,IBM人工智能研發靶向治療方案 隨著腫瘤靶向治療和個性化治療方法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醫生意識到了對腫瘤進行基因組測序的重要性。從腫瘤基因組分析中往往能找到更有針對性和更有效的靶向治療方案,為患者帶來更好的療效。 發表于:9/6/2017 心磁圖取代心電圖,可以早期識別心臟病 近日,英國醫療技術公司Creavo Medical Technologies宣布,再度擴大融資1750萬美元,投資方由IP Group plc和Coutts Private Bank聯合領投,其他投資者包括原股東University of Leeds(英國利茲大學),以及來自歐洲和中國的私募機構新股東Parkwalk Advisors和Puhua Capital Ltd(普華資本)。 發表于:9/6/2017 麻省理工用機器學習打造人工智能ICU實驗室 麻省理工學院的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能實驗室采用包括電子健康數據記錄等多種類型的醫療數據以預測醫療情況。兩個團隊分別創建了“ICU干預”和“EHR模型遷移”機器學習方法,致力于改進患者護理條件。 發表于:9/6/2017 人工智能+醫療,醫療機器人要做哪些工作? 日前,平安好醫生斥巨資30億入主人工智能醫療,而且主打中醫治療。無獨有偶,科大訊飛在安徽也建成了最新的人工智能醫院。 發表于:9/6/2017 用意念控制假肢?智能化與原生態有啥區別 對于肢體殘障人士來說,希望假肢不僅僅可以實現美觀作用,更可以用“意念”控制,從而真正達到“如臂使指”的效用。美國的DARPA(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為方便戰場負傷士兵的日常生活,十多年前即著手研發號稱“盧克之手”的仿生假肢,目前已獲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批準。 發表于:9/6/2017 芯片大廠角逐生物識別 支付醫療變局不可預測 以指紋識別為代表的生物識別技術存在感越來越強,如人臉識別、虹膜識別、皮膚傳感器等新興應用層出不窮,預計2020年搭載指紋識別的智能機將成長到14億部。生物識別將作為獨特的個人身份ID,密碼將隨之消失,信息數字化在醫療支付等領域帶來的變革將不可預測。 發表于:9/5/2017 ?…2212222232242252262272282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