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電子最新文章 中國多家企業導入腦波監測技術,被質疑侵犯隱私 據香港《南華早報》報道,目前中國正在研發一種可監測腦波狀態的頭盔,聲稱是工業級大數據探勘的技術展現,已有十多家企業采用。 發表于:5/6/2018 一種可監測消化系統和胃部活動的物聯網可穿戴系統 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可監測消化系統和胃部活動的物聯網可穿戴系統。 發表于:5/6/2018 為什么AI進醫療行業這么難?只因這6個核心問題 回顧性數據為臨床提供支持、推出標準數據庫,上市后臨床、技術黑箱、產品重大變更申報、中美審批差別,中國新一代醫療AI產品審批道阻且長。令人高興的是,標準測試數據庫正在建立,標準數據集(眼底部分)用時3個月就已經建設完成,部分企業很快將拿到中檢院出具的注冊檢驗結果。肺結節標準數據庫也已經啟動。動脈網從企業了解到的具體標準見下文。 發表于:5/6/2018 從阿凡達到霍金,人工智能給大腦來一次升級? 精準醫學、分子生物學的興起,讓生物醫學領域慢慢被數據包圍。利用AI、大數據技術釋放生物醫學數據能量,將有望成為探索中國生物醫學發展的重要機遇。 發表于:5/6/2018 醫學影像的人工智能之路,想要盈利還需慎重考慮 基于卷積神經網絡的深度學習算法,在2012年以來逐漸成為醫學變革的新動能。基于CT、MRI、X光、超聲、熱紅外、細胞涂片、心電圖等醫學圖像的智能輔助診療系統,在臨床使用中已經被證明了有效性。 發表于:5/6/2018 基于空間大數據的院前急救非均勻相對穩定模型 將一塊區域等分網格化或等分蜂窩格化通常是院前急救資源(如急救站點、急救車輛)分布分配的模型基礎,即院前均勻化模型。迄今為止,依據均勻化模型實現急救資源覆蓋仍是對院前問題認識的基本思想基礎。主要以深圳市寶安人民醫院院前科為觀察對象,通過院前急救空間大數據分析,提出了院前急救3個空間數據特征,即:非均勻特征、相對穩定特征、個體差異特征,為重新認識院前急救、更好地把握院前急救提供了新方法和新的決策依據。重點基于院前非均勻相對穩定特征提出了一種院前非均勻相對穩定模型的建模方法,并應用規劃數學探討了院前醫院站點優化計算分布。 發表于:5/3/2018 醫療治病,人工智能解決什么問題? 在近日的O’Reilly和英特爾人工智能大會上,英特爾人工智能產品事業部副總裁、人工智能實驗室和軟件總經理Arjun Bansal指出,目前醫療行業主要有三大挑戰,第一是數據量特別大,而且不斷地在增加;第二是臨床醫生不夠多,第三是高額的時間和花費成本。為了解決這三大類的問題和挑戰,英特爾正在借助領先的人工智能技術產品組合,與眾多國內外行業合作伙伴在疾病監測、臨床環境、成像分析、虛擬服務以及虛擬現實助手等領域積極部署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為醫療領域的數據處理提供技術支撐,推動醫療領域的智能化,擴展精準醫療領域的邊界。 發表于:4/28/2018 谷歌FHIR標準協議利用深度學習預測醫療事件發生 谷歌在arXiv上發表的一篇論文《Scalable and accurate deep learning for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Alvin Rajkomar et al.)。文中他們提出基于快速醫療保健互操作性資源(FHIR)格式的患者EHR原始記錄表示,利用深度學習的方法,準確預測了多起醫療事件的發生。 發表于:4/27/2018 微流控系統分離CTCs方法及背景介紹 近年來,腫瘤診療技術已取得很大進步,但是癌癥依然是導致人類死亡的主要因素。癌癥轉移是造成癌癥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同時轉移過程相對復雜,增加了癌癥診療的困難。因此,對于癌癥,做到早期診斷、實時監測和準確預后是非常關鍵的。 發表于:4/27/2018 RFID技術在醫療領域發展的五大方向 RFID不只是在服裝領域作出了貢獻,它的技術可以說在各個行業的領域都帶來了一些簡便且能提升效率的方法,例如:物流、交通、零售、商超、醫療、軍事、資產管理、人員定位、包裹追蹤、幾乎需要管理的場所,它都能帶來一定的幫助! 發表于:4/27/2018 多行業融合“移動醫療”推動中國市場破百億,ADI全體征監測先進技術成重要推手 老齡化趨勢加劇,藥品與醫療設備消費比不匹配,由醫療資源分配不均而帶來的新一輪醫改政策推動,醫院內外醫療產業互補發展的新趨勢……在談到中國移動醫療市場的快速增長時,業內人士普遍都會從中國人口結構及醫療環境大背景下的宏觀趨勢來分析,但這仍不足以勾勒中國移動醫療市場快速增長因素的全貌。 發表于:4/27/2018 互聯網醫療進入線下無法起死回生 受制于中國醫療體系的復雜性和支付方的單一,互聯網醫療正面臨很大的發展困境。除了一些擁有較好資源或已在行業內深耕多年的公司,其他依靠資本在短期內堆砌出來的公司都面臨較大的挑戰。在線上已經無法再繼續給資本市場講故事的大背景下,線下的故事就成為了互聯網醫療的救命稻草。無論是進入線下的診所、社區衛生中心還是直接收購醫院,都成為下一個故事的圖景。 發表于:4/27/2018 艾邁斯推出適用于智能健康和可穿戴設備的血壓與 生命體征傳感器參考設計 AS7024 是一款經過獨立臨床試驗證實,適用于無袖帶式血壓測量的高性能解 決方案 發表于:4/27/2018 讓盲人也能“看清”世界,浙大研發“視覺輔助眼鏡” 據浙江大學微信公眾號消息,浙大一科研團隊正在研發一款適合盲人、視障病人佩戴的眼鏡。戴上它之后就能感知到身邊的桌子椅、紅綠燈、來往的車輛。 發表于:4/26/2018 未來三年將迎“人工智能+醫療”的春天 從可穿戴人工智能設備到無人駕駛汽車,被稱為新一輪技術革命的人工智能(下稱‘AI’)持續火熱。資本的介入,各類應用場景的落地,似乎預示著屬于AI的時代即將到來。 發表于:4/26/2018 ?…184185186187188189190191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