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電子最新文章 關于控制醫療儀器中的EMI噪聲的解決方案 在當今的醫療設備中充滿了日益復雜的電子設備,以此來完善設備在監測,顯示,協助和警告患者的一系列功能。最新一代的醫療設備電子設備體積更小,結構更緊湊,卻能塞進更多的監測儀器,隨之而來的最大的設計難點就在于,如何能有效的降低外界電磁波對設備的干擾?” 發表于:5/15/2018 我國實現人體肺部氣體磁共振快速、高分辨、動態成像 基于自主研發的科學儀器,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波譜與原子分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周欣研究團隊,近日提出人體肺部的快速成像新技術,實現了目前最快的肺部氣體磁共振成像高分辨動態采樣速率,為肺部重大疾病的早期診斷提供了新的利器。 發表于:5/15/2018 超聲波傳感器在醫療工業兩大行業應用中的解決方案 超聲波傳感器是利用超聲波的特性研制而成的傳感器。超聲波是一種振動頻 率高于聲波的機械波,由換能晶片在電壓的激勵下發生振動產生的,它具有頻率高、波長短、繞射現象小,特別是方向性好、能夠成為射線而定向傳播等特點。超聲波對液體、固體的穿透本領很大,尤其是在陽光不透明的固體中,它可穿透幾十米的深度。超聲波碰到雜質或分界面會產生顯著反射形成反射成回波,碰到活動物體能產生多普勒效應。因此超聲波檢測廣泛應用在工業、國防、生物醫學等方面以超聲波作為檢測手段,必須產生超聲波和接收超聲波。完成這種功能的裝置就是超聲波傳感器,習慣上稱為超聲換能器,或者超聲探頭。 發表于:5/14/2018 漏水報警系統將助力健康醫療大數據建設 健康醫療大數據作為互聯網醫療一種產業組織形態寫入“十三五”規劃,是我國重要的基礎性戰略,當前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已經站到時代發展風口上。 發表于:5/14/2018 互聯網醫療進入線下無法起死回生 受制于中國醫療體系的復雜性和支付方的單一,互聯網醫療正面臨很大的發展困境。除了一些擁有較好資源或已在行業內深耕多年的公司,其他依靠資本在短期內堆砌出來的公司都面臨較大的挑戰。在線上已經無法再繼續給資本市場講故事的大背景下,線下的故事就成為了互聯網醫療的救命稻草。無論是進入線下的診所、社區衛生中心還是直接收購醫院,都成為下一個故事的圖景。 發表于:5/12/2018 從大數據到精準醫學 醫療體系正發生本質變化 近年來,“精準醫學”“大數據”已成為健康醫療行業的熱詞,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也孕育著大市場,帶來科技進步或價值轉化。4月21日,第五屆全國計算生物學與生物信息學學術會議順利召開,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陳潤生指出,精準醫學將使整個醫療體系發生本質變化,精準醫學的發展將帶動相關產業快速發展。 發表于:5/12/2018 不談長生不死,我們要如何看待思維移植 人類要如何實現生命不朽?除卻現代科技提供的基因克隆的方案,美國人瑪蒂娜還提出了“思維克隆人”的想法——以人們留在計算機和互聯網中的數字痕跡(思維文件),包括聊天記錄、照片和視頻等數據為基礎,通過與人類大腦功能相同的復制品“思維軟件”產生和本人相近的人類意識,這就是被克隆的思維。 發表于:5/12/2018 騰訊推出“騰訊睿知”,這款醫療AI引擎有什么作用? 近日,騰訊正式宣布推出首款醫療AI引擎——騰訊睿知,從診前環節切入,推出智能導診,落地廣州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利用大數據與人工智能解決資源錯配問題,通過智能的人機對話,患者可以精準獲得最合適的醫生,醫生可以篩選與其專業方向匹配的患者。 發表于:5/12/2018 新思科技:醫療信息化需做到實用性和安全性并存 現在,醫療行業與其它系統融合越來越深。一方面,信息整合有助于提升就醫體驗;另一方面,黑客也盯上了這個市場,他們可以通過買賣患者信息獲利。醫療數據屬于敏感信息,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隱私,如何保障醫療信息的安全就成為了當下的重中之重。 發表于:5/10/2018 還在擔心兒童醫院排長隊嗎?這款AI能夠診斷兒童感冒 引起兒童感冒的病因有許多,一些醫生尤其是基層醫院的醫生有時無法立即做出十分準確的診斷。診斷不準,自然會影響給藥和治療效果。去冬今春,一種利用兒科醫療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研制的兒患智能醫學專家輔診系統,在應對兒童感冒乃至呼吸類疑難雜癥方面初顯成效。 發表于:5/10/2018 想要實現靶向藥可視化?加上這個材料就夠了 傳統臨床藥物進入人體,靶向效果如何監測評判?如今,這一難題有望得到解決。記者2日獲悉,天津大學科學家借助納米技術,通過添加稀土材料釓,開發出新型納米顆粒,有望解決傳統藥物制劑缺陷,實現了靶向藥物可視化引導觀測,相關多篇研究成果在納米技術領域頂級期刊ACS Nano發表。 發表于:5/10/2018 近視手術進入“飛到時代”?南疆首例飛秒激光近視手術成功 近日,國內最先進的飛秒激光手術設備在阿克蘇市同仁眼科醫院正式啟用,隨著首位接受該手術的近視患者走出手術室,標志著南疆地區飛秒激光治療近視手術進入了“無刀時代”。 發表于:5/10/2018 大腦神經探針?我看用MOM壓力傳感器蠻合適 理想情況下,神經探針陣列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具有高信噪比的高密度電極、通過柔性電纜實現的互連功能、高度集成的電子架構,以及集成型微執行器,從而驅動電極柄實現神經元運動跟蹤。 發表于:5/9/2018 一種可穿戴式無線低功耗心電記錄儀的設計與實現 本文闡述了一種新型電極貼式無線低功耗動態心電記錄儀的設計與實現過程。該心電記錄儀主要由電極貼連接模塊、心電前端、主控單元、藍牙模塊、無線充電模塊、鋰電池、穩壓和電源管理模塊組成,采用低功耗心電采集芯片ADS1191和低功耗單片機MSP430F2112組成信號采集電路,心電信號可通過藍牙模塊發送至手機端進行顯示和分析;選用鋰電池供電,可采用新型無線充電技術充電;無外置接口,具備防水功能,體積小、功耗低,可長時間記錄單導聯心電信號,適用于心電信號的日常實時監護。 發表于:5/9/2018 多倫多大學開發出一款手持式3D皮膚打印機 兩分鐘內即可打印皮膚 近日,多倫多大學的研究員們開發出了一款手持式3D皮膚打印機,它能夠將皮膚組織直接涂覆在患者的身上,從而達到覆蓋和治療傷口的目的。 發表于:5/9/2018 ?…182183184185186187188189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