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電子最新文章 Google研發出采用AI技術的癌癥檢測算法,可自動評估淋巴結活檢 轉移性腫瘤,指的是癌細胞脫離其原始組織,通過循環或淋巴系統穿過身體,并在身體的其他部位形成新的腫瘤,這是眾所周知非常難以檢測的一種腫瘤。2009年,在波士頓,兩家醫療中心對102名乳腺癌患者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有四分之一的患者都由于醫療過程中“照護程序”失敗,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例如可能是因為身體檢查不充分和診斷檢查不完整。 發表于:10/19/2018 三座大山壓制下,AI醫療難以盈利? 如今,AI+醫療賽道上玩家眾多,很多互聯網巨頭早已紛紛布局了AI醫療。譬如,騰訊推出了AI醫療產品“騰訊覓影”;阿里健康與萬里云聯合推出了醫療AI產品“Doctor You”;科大訊飛推出了“三品一臺”——智醫助理、影像輔助診斷系統、語音電子病歷產品以及人工智能輔助診療平臺。 發表于:10/19/2018 醫療虛擬助手:人性化醫療,利用人工智能緩解醫患矛盾 人工智能的應用,既能夠極大地增加有效的醫療資源,也可以進一步促進醫療的人性化程度。而這種發展最重要的社會效益,便是緩解醫患矛盾,尤其是對于中國這樣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的國家而言。實際上,醫患間的矛盾,并不一定是因為診斷錯誤或者治療失敗,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醫院所提供的服務并沒有達到患者的要求,或者說患者無法得到應有的或理想中的醫療資源。 發表于:10/19/2018 Freenome利用AI的深度學習技術提前防范癌癥 癌癥一直是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據國際衛生組織統計,2018年全球范圍內將有960萬人死于癌癥,也就是說,死亡人數里每6人就有1人因為癌癥去世。 發表于:10/19/2018 智能醫療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有以下三種值得關注的積極趨勢 人工智能對于醫療的影響,并不止于上文所概述的智能診斷、智能治療、健康管理和醫療管理等方面的內容,其他如藥物挖掘、生物科技和精準醫療等也是人工智能可以發揮巨大作用的領域。從上文的分析來看,人工智能會進一步推動醫療領域向著智能化、日常化和人性化的方向發展,尤為重要的是可以促進精準醫療的發展。 發表于:10/19/2018 聯影布局美國市場:本土化團隊已就位,工廠預計明年落成 獲悉,2018年10月19日,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首次公布其在美國布局的最新進展:一支完全本土化、具備豐富行業經驗的市場營銷和服務的核心團隊已經組建完畢;同期,坐落于休斯頓的全資工廠也啟動建設,預計明年下半年竣工。這兩項重大舉措,標志著聯影繼在美建立研發中心后,已將當地業務拓展至生產、營銷及售后服務等環節,為進一步深耕美國本土市場做好準備。 發表于:10/19/2018 人工智能為慢性病領域帶來的突破,打破慢性病的管理和提前預測的僵局 慢性病是我國乃至世界面臨的重大醫療難題之一,糖尿病、帕金森、阿茲海默癥等慢性病,發病癥狀不明顯,早起病癥不容易被察覺,而晚期確診后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來對患者進行日常照料與護理,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 發表于:10/19/2018 顛覆動物實驗,芯片器官替“漸凍人”試新藥 器官芯片作為近年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技術,曾在被2016年達沃斯論壇列為“十大新興技術”之一,其并不是利用硅電子芯片進行人體器官模擬的模擬器,而是含有真正人體活體細胞的生物芯片,換句話說,器官芯片不是創造人類整個完整器官,而是仿真人體器官中的最小功能單元,實現藥物或化學物質在非活體環境中,研究活體環境的交互反應,其在新藥測試、干細胞研究、組織器官發育和毒理學預測等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前景。 發表于:10/19/2018 智能醫療未來發展的三種積極趨勢 人工智能對于醫療的影響,并不止于上文所概述的智能診斷、智能治療、健康管理和醫療管理等方面的內容,其他如藥物挖掘、生物科技和精準醫療等也是人工智能可以發揮巨大作用的領域。從上文的分析來看,人工智能會進一步推動醫療領域向著智能化、日常化和人性化的方向發展,尤為重要的是可以促進精準醫療的發展。 發表于:10/18/2018 成長中的技術:如何用“芯片”打開精準醫療的想象空間? 隨著AI技術的發展,“個性化醫療”在近年來頻頻被提起,“個性化”象征的“精準”“高效”“智慧”使其成為改變醫療行業現狀的有效切入點。比如智能導診與患者實現互動,智能監測設備幫助進行醫療服務的追蹤和個性化定制等。那么,個性化醫療只能被AI+醫療產品定義嗎?恐怕不然。今天,智能相對論(aixdlun)就想跟大家聊聊另一層意義上的個性化醫療技術——“器官芯片”。 發表于:10/18/2018 減少不必要的檢查,平安健康進軍2200億元醫學影像領域 自分級診療提出以來,陣陣“春風”便吹向了國內的非公醫療。其中,檢驗作為醫療流程中的重要一環,自然成為社會資本發力的重點領域。2017年,國務院和國家衛計委先后發布了5條綱領性指導政策,鼓勵社會資本建立影像、檢驗、病理、體檢等第三方獨立醫療機構。在政策的助力下,第三方獨立醫療機構這一領域惹來了更多來自產業和資本的關注。 發表于:10/18/2018 AI比醫生精準?Google AI新系統檢測乳腺癌準確率可達99% 全球有50萬人因乳腺癌死亡,他們當中有90%都是轉移性腫瘤。圣地亞哥海軍醫療中心的研究人員,以及致力于的Google人工智能部門研究人員,目前開發出了一種可期的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采用癌癥檢測算法,可自動評估淋巴結活檢。 發表于:10/17/2018 精確的低功耗藍牙無線指夾脈搏血氧儀 能夠無創測量病患的血氧飽和度及脈率值 科瑞康醫療的“PC-60F指夾血氧儀”采用Nordic nRF52810 SoC器件,將關鍵的健康指標數據無線同步到護理人員或健康專業人員的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 發表于:10/17/2018 GE醫療本土化布局再跨步,天津基地3.0T MR 供貨全球 “隨著市場需求的增長和變化,GE醫療在中國的本土化策略已由原來的“In China for China”延伸為“In China for the World。我們超越了‘立足中國,服務中國’的戰略,實現了‘中國智造,服務全球’。”近日,GE醫療大中華區磁共振業務總經理盧殿峰在其慶典上說道。 發表于:10/16/2018 三座大山橫亙在前,AI醫療企業何時能盈利? 如今,AI+醫療賽道上玩家眾多,很多互聯網巨頭早已紛紛布局了AI醫療。譬如,騰訊推出了AI醫療產品“騰訊覓影”;阿里健康與萬里云聯合推出了醫療AI產品“Doctor You”;科大訊飛推出了“三品一臺”——智醫助理、影像輔助診斷系統、語音電子病歷產品以及人工智能輔助診療平臺。 發表于:10/16/2018 ?…145146147148149150151152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