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電子最新文章 三星宣布將人工智能算法應用于自己公司的醫療成像設備 隨著人工智能的普及,使得各大領域都在大力發展人工智能,其中AI醫療領域更是被分析師們普遍看好,他們認為明年將是AI領域爆發的一年。 發表于:11/29/2018 基于多特征融合的J波分類模型 J波是心電圖上出現的一種異常變異。應用計算機實現J波自動分類對J波疾病的臨床診斷有著重要意義。基于時頻域和相空間兩個分析角度,一方面使用調Q小波變換(Tunable Q Wavelet Transform,TQWT)和高階累積量挖掘信號時頻域的細節特性;另一方面應用遞歸圖(Recurrence plot,RP)評估心臟系統遞歸點的發生狀態。兩類特征降維后并行融合于改進的AdaBoost分類器實現正常、良性J波和惡性J波分類。結果顯示,設計的J波多分類算法平均準確度約達到79%,可以用于J波良、惡性輔助診斷。 發表于:11/29/2018 全球首臺全身3D醫學掃描儀亮相:比普通PET掃描快40倍 在正在芝加哥舉辦的北美放射學年會(RSNA)上,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團隊和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聯合研發的世界首臺全身3D醫學成像掃描儀——EXPLORER探索者,并宣布已經成功完成了第一次掃描。 發表于:11/28/2018 將芯片植入大腦 癱瘓病人就能用思維書寫文本信息了 如果不幸癱瘓,就有許多事情不能做了,現在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設備,它可以幫助癱瘓病人完成某些任務,光用思維意識就能完成。BrainGate之前已經證明過,它所開發的設備能夠幫到截癱患者。最新研究成果顯示,設備可以與平板連接,發送文本信息,甚至還能讓患者玩游戲。 發表于:11/28/2018 基于深度學習的美國媒體“一帶一路”輿情的情感分析 分析美國主流新聞媒體針對“一帶一路”倡議的關注熱點,研究相關輿情的情感傾向。用網絡爬蟲自動采集相關新聞,篩選高頻詞獲得媒體關注熱點。提出一種自動摘要-卷積神經網絡(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的集成式模型進行文檔級情感分析。該模型首先提取摘要去除原始文檔中非重要數據的干擾,再利用卷積神經網絡進行句子級情感分析,通過基于語義指向的方法獲得文檔級的情感分數,并對情感波動異常文章二次分析。在真實數據上的對比實驗表明,自動摘要-CNN的集成式文檔級情感分析模型在情感分析方面優于單一CNN的方法。 發表于:11/28/2018 這幾家半導體企業有望登陸科創板? 月初,上海證券交易所將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這個新概念的突出,吸引了大家的注意。科創板全名為科技創新板塊,設立科創板的目的在于助力符合條件的科技企業走向多層次的資本市場。 發表于:11/27/2018 老齡化大潮洶涌 AI+腦專科醫療服務破局老年醫學管理 11月24日,“宣武老年醫學國際論壇(2018年度)”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國家科技部、衛計委、北京市科委等機構的領導、國際老年醫學學會專家及國內院士、著名專家、學者出席,一同探討我國老年醫學臨床科研管理等領域一系列問題。 發表于:11/27/2018 蘋果新專利:通過床墊進行睡眠和健康監測 近幾年,蘋果在運動健康領域開始發力,但其依靠的Apple Watch系列通常不會在用戶夜晚睡眠的狀態下進行監測。而近日,蘋果公布的一項專利顯示,該公司正在對睡眠追蹤作出嘗試。 發表于:11/27/2018 在智能手機消失前,這些科學家們研發了人工皮膚 兩年前,斯坦福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美國工程院院士鮑哲南在斯坦福創建了可穿戴計劃中心,將不同學院、不同學科的學生和教師們集合在一起共同研究“柔性電子器件”。 發表于:11/27/2018 MIMOS發布首款經過臨床測試的非侵入性血糖監測儀 馬來西亞國立應用研究和開發機構 MIMOS(馬來西亞微電子系統研究院)宣布在醫療器械技術方面取得一項重大突破,發布一款用于血糖篩查的非侵入性、非介入性和非破壞性設備。這款設備運用化學計量學方法,來分析吸光模式下通過用戶拇指光譜獲得的近紅外光譜 (NIRS)。 發表于:11/27/2018 醫療機器人發展的同時要滿足以下三個方面 醫療機器人這種叫法可能有點誤導,會讓人聯想到獨立操作預編程任務,而無需監督的機器。這樣的應用在工業上很流行,但在處理人體任務時,人的技能也是非常重要的。 發表于:11/27/2018 機器人在AI領域中的思考——醫療機器人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當我們進入AI時代后,誰能想到未來將會是這個樣子?上海鏘玫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AI領域中的探索,將人類在AI領域中的許多難題都變成了可能。下面是關于機器人在AI+醫療領域的探索。 發表于:11/27/2018 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誕生惹爭議,看看科學家是怎么說的~ 基因編輯,無論是在人類醫學、動植物育種還是藥物篩選領域,都備受爭議,除了技術層面的爭議之外,更多的是倫理道德層面。然而,這個被視為“禁區”的領域,因為賀建奎的這一舉動,突然之間又回歸大眾視野。 發表于:11/27/2018 基因編輯嬰兒已獲臨床試驗注冊號,經費物資來自深圳科創委 中國臨床試驗注冊中心官網上的《HIV免疫基因CCR5胚胎基因編輯安全性和有效性評估》一份注冊信息顯示。該項目補注冊于2018年11月08日,最近更新于11月26日。研究課題的正式科學名稱為“基因編輯人類胚胎CCR5基因安全性和有效性評估”。此前網上流傳的《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申請書》正是該項目的倫理委員會批件。 發表于:11/27/2018 Watson備受爭議 AI醫療任重而道遠 IBM Watson,作為“未來醫療”的代表,今年來爭議不小。百洋作為IBM Watson中國區的獨家代理分銷商,最近也因為IBM Watson的輿論危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發表于:11/25/2018 ?…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