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中心最新文章 OpenCL是異構計算的最佳選擇 目前,異構計算在學術界與工程界獲得了廣泛關注,為了滿足廣大讀者與會員的學習需求,電子技術應用編輯部特于2015年9月12日,舉辦了主題為“基于OpenCL環境的FPGA與GPU高效計算方法” 的技術交流活動,本期Tech-Workshop圍繞異構計算在OpenCL、FPGA方面的最新進展展開。 發表于:9/14/2015 基于Retinex和BM3D的圖像增強 為克服傳統Retinex算法沒有解決的噪聲問題,提出了一種基于Retinex和BM3D的圖像增強算法。該方法將BM3D去噪環節加入到傳統Retinex算法中。首先,計算出圖像各像素之間的相對明暗關系,進而對待處理圖像中的每個像素點灰度值進行校正;然后,通過在相鄰圖像塊中搜索相似塊,組成一個三維矩陣,并在三維空間進行濾波處理,得到塊預估計值;最后,對圖像中每個點進行加權得到最終的處理結果。實驗結果表明,該算法既能顯示陰影、光照區域中的細節,又能有效消除圖像中含有的噪聲,克服了傳統Retinex圖像增強算法的不足。 發表于:9/14/2015 華為 4K視頻和云服務將驅動超寬帶大發展 在馬德里舉辦的第二屆華為超寬帶高峰論壇(UBBF)中,華為公司提出千兆超寬帶(Gigaband)時代構想。該公司認為,傳統寬帶(Broadband)經過15年發展,業務需求、用戶體驗需求和產業環境都發生深刻變化,一個“新寬帶”——千兆超寬帶Gigaband將給全球用戶提供一個更大的超寬網絡覆蓋、超寬網絡連接和最佳的網絡體驗。未來5年內,用戶對于4K高清視頻、云服務以及智慧家庭應用的需求將會使家庭帶寬需求達到幾百兆、甚至1Gbps。 發表于:9/10/2015 物聯網 移動性和SDN將給網絡帶來革命性影響 本文作者約翰·弗魯赫(John Fruehe)是研究及分析公司Moor Insights & Strategy負責網絡和服務器市場的高級分析師,以下是他對物聯網、移動性和軟件定義網絡(SDN)對未來網絡發展影響的分析。 發表于:9/10/2015 軟件開發可能變得很簡單 對著計算機說就行 北京時間9月8日晚間消息,國外媒體報道稱,軟件開發是一項枯燥無味的任務,但將來這項工作很可用利用軟件本身來完成。屆時,沒有任何編程基礎的人也能很快開發出一款軟件。 發表于:9/10/2015 物聯網將成為改變未來的新力量 冰箱,能根據“庫存”給超市下單;汽車,能根據主人的作息時間自動啟動;手機,掃一掃便能獲知超市里的每塊羊肉出自哪只綿羊的哪個部位、生前吃過哪些草、喝過哪里的水……看起來這似乎有點兒像科幻小說描述的場景,但現在,這樣的“智慧生活”離我們已越來越近。 發表于:9/10/2015 基于嵌入式計算機的大氣數據計算機檢查儀的設計 針對大氣數據計算機檢查儀普遍體積和重量較大、不具備便攜性的問題,提出一種基于嵌入式計算機的大氣數據計算機檢查儀的設計方法。該方法以PC104總線嵌入式計算機為核心,配備PC104總線ARIC429卡、A/D卡、D/A卡和便攜式機箱構成一臺便攜式大氣數據計算機檢查儀。其功能可完全涵蓋現有大氣數據計算機測試設備,此外還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可便攜等特點,可用于大氣機的原位檢測,提高了工作效率。 發表于:9/8/2015 十項標準出臺在即 大數據告別躍進式發展 “你們的具體業務是做什么的”、“和大數據有什么關系”……和直觀的服裝展、美食展不同,大數據行業作為當下的風口新業態,其行業標準、商業模式正在探索中,參展的大數據企業們,以各種可視化的方式,把大數據產業的最新成果展示給觀眾。這場活動吸引了大批企業和研究人員,其中還包括自費從國外過來學習的教授。 發表于:9/8/2015 打破西方感知信息技術壟斷 搶占智能時代制高點 當前,以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加速創新、融合和普及應用,一個萬物互聯智能化時代正在到來。感知信息技術以傳感器為核心,結合射頻、功率、微處理器、微能源等技術,是未來實現萬物互聯的基礎性、決定性核心技術之一。尤其是,感知信息技術不同于傳統的計算和通信技術,無需遵循投資巨大、風險極高、已接近物理極限的傳統半導體的“摩爾定律”,而是在成熟半導體工藝上的多元微技術融合創新,即“More than Moore”/“超越摩爾”。 發表于:9/7/2015 對話李鐵 互聯網+時代 如何建設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應該由企業主導,因為互聯網是企業先發展起來的,企業會追求資源利用的最大化,而政府應該減少政策性障礙,協調利益主體關系,打破數據壟斷,改善網絡公共設施,提供購買服務等。”8月26日,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做客《新華訪談》,暢談互聯網+智慧城市。以下是根據李鐵主任對話錄音整理的上半部分: 發表于:9/7/2015 PSO混合DE算法求解約束優化問題 出了一個全新的混合算法并命名為微粒群差分算法,該算法在標準微粒群算法的基礎上結合了差分進化算法用于求解約束的數值和工程優化問題。傳統的標準微粒群算法由于其種群單一性容易陷入局部最優值,針對這一缺點利用差分進化算法中的變異、交叉、選擇3個算子來更新每次迭代每個粒子新生產的位置以使粒子跳出局部優值。融合了標準微粒群算法和差分進化算法優點的混合算法加速了粒子的收斂速度。為了避免懲罰因子的選擇對實驗結果的影響,采取了可行規則法來處理約束優化問題。最后將微粒群差分算法用于5個基準函數和兩個工程問題,并與其他算法作了比較,試驗結果表明,微粒群差分算法算法具有很好的精準性、魯棒性和有效性。 發表于:9/6/2015 基于均值近鄰的樣本選擇算法 提出了一個基于均值近鄰的樣本選擇算法,并且對CMU-PIE人臉數據庫數據進行了樣本選擇,提取關鍵數據,結合神經網絡算法進行了分類實驗。實驗結果證明,與傳統方法相比,該方法在保持了一定的準確率的前提下,能夠有效地減少樣本集中的冗余信息,同時在時間復雜度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提升。 發表于:9/6/2015 Authorware7中訪問SQL數據庫數據的兩種方法研究 根據Microsoft ODBC接口、Authorware提供的ODBC.U32系統函數、Authorware中關于file的相關函數以及SQL Server理論,探討并研究了Authorware中靜態和動態方式訪問SQL Server數據庫的方法,給出了Authorware 7中靜態和動態訪問SQL數據庫的實現方法,并分別給出了較為詳細的實例操作過程。 發表于:9/6/2015 中文客戶評論對象特征的抽取與聚類方法 提出了一種評價對象特征抽取與聚類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首先運用Apriori算法和剪枝方法從客戶評論中抽取評論對象特征集;然后,以特征之間的基于Hownet的詞語相似度和特征與觀點共現的信息作為聚類依據,對特征進行聚類。采用通過從互聯網獲得的客戶評論語料對該方法進行了實驗,實驗結果驗證了該方法的有效性。 發表于:9/6/2015 國務院發文七大政策推進大數據產業發展 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日前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下稱《綱要》),系統部署大數據發展工作。 發表于:9/6/2015 ?…163164165166167168169170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