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1 日消息,行業媒體 Digitimes 昨日(9 月 10 日)發布博文,報道稱臺積電確認將在兩年內退出氮化鎵(GaN)代工業務,關閉新竹科學園區的 6 英寸二廠,并整合 8 英寸三廠(Fab 3、Fab 5、Fab 8)。
報道稱臺積電為緩解用工緊缺、降低運營成本并優化產能利用率,抽調約 30% 的員工將調往南部科學園區及高雄廠區,這也是臺積電自 2025 年初啟動舊廠精簡計劃以來的重要一步。
援引博文介紹,6 英寸工廠將轉型為 CoPoS 面板級封裝生產基地,而 8 英寸廠則將承擔一項出人意料的新任務 —— 量產自研 EUV 光罩薄膜(Pellicle)。
臺積電此舉意在擺脫對 ASML 及其供應鏈的依賴,同時利用自身研發與制造能力,一方面提升先進制程的 EUV 光刻良率,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
臺積電在過去 10 年里先進制程投入創紀錄的資本支出,但隨著摩爾定律逼近物理極限,單純依賴資本投入的收益在減弱。EUV 光刻雖帶來了更小的制程節點,卻需昂貴設備支持 —— 單臺掃描機約 1.5 億美元,High-NA 版本更超過 3.5 億美元且由 ASML 壟斷。因此,臺積電放緩了 High-NA 設備采購,轉而加快薄膜技術布局。
EUV 薄膜是覆蓋在光罩上的保護膜,用于防止顆粒污染。然而傳統有機材料透光性與穩定性不足,多數晶圓廠只能無薄膜生產,需頻繁檢測并更換光罩,增加成本與停機時間。臺積電認為薄膜對 7nm 以下制程至關重要,自研方案有望優化生產流程、擴大產能并提升盈利能力。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