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聯網的概念源于物聯網,是以車內網絡、車際網絡和車載行動網絡為基礎,按照既定的通信協議和數據交互標準,在車-X(車、路、人及互聯網等)之間,進行無線通信和信息交換的大系統網絡,智能網聯是能夠實現智能化交通管理、智能動態信息服務,和車輛智能化控制的一體化網絡,是物聯網技術在交通系統領域的典型應用。目前,我國車聯網行業經歷了起步階段、手機互聯階段和車載娛樂階段,現處于與5G技術的融合時期。
車聯網產業鏈條長,產業角色豐富。從制造業角度而言,產業鏈中上游包括元器件供應商、通信設備提供商、汽車電子系統供應商等,下游主要是整車廠商,包括傳統車企與互聯網車企。此外車聯網產業鏈中還包括大量服務業角色,如地圖等軟件與數據提供商、通信服務商、車內軟件提供商等。目前,以信息革命和工業革命的代表產品信息技術正與傳統汽車加速融合,歷經車載信息服務階段、智能網聯汽車階段以及智慧出行階段,中國車聯網產業鏈已經從單純的車載信息服務邁入了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階段。
當前,傳統汽車產業正在掀起新的轉型升級浪潮,在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變革背景下,智能網聯汽車應運而生。如何更好地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筆者建議政府應加強頂層設計,進一步引導形成產業發展共識;行業應著重建立覆蓋核心技術和零部件等在內的產業體系;企業應及時關注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智能化、網聯化系統發展創新動態,重視和掌握關鍵零部件技術和產業鏈資源,并積極嘗試創新商業模式。當前,傳統汽車產業正在掀起新的轉型升級浪潮,在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變革背景下,智能網聯汽車應運而生。各大科技巨頭企業紛紛入局下場造車,汽車產業格局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
隨著智能交通的發展,車聯網逐漸普及,用戶的規模將不斷擴大,市場需求不斷增長,車聯網市場前景一片光明。未來幾年,我國仍然是全球汽車消費大國,隨著智能交通的發展,我國車聯網用戶的規模也將逐年提升,行業滲透率將進入加速增長階段。經過初步估算,車聯網市場規模有望在2026年達到8000億元,2021-2026年平均復合增長率將達到30.36%。2025年我國汽車銷量或將達到3000萬輛,考慮到其中30%的智能網聯汽車占比,新增智能網聯汽車的銷量約為900萬輛,同時考慮到車端、路端、以及網絡端的安全保護投入,由此帶來的市場空間值得期待。
在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的背景下,我國出臺了一系列與車聯網相關的政策,鼓勵發展智慧交通、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智能車載系統等領域,推動交通體系向智能化轉型,以此提升國內物流運輸效率和民眾出行效率問題,減少碳排放。在相關政策的推動下,我國不斷建設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協同服務綜合監測平臺,加快智慧停車管理、自動駕駛等應用場景建設,推動城市交通基礎設施、交通載運工具、環境網聯化和協同化發展。
政府層面,建議加強頂層設計,進一步引導形成產業發展共識。由國家層面牽頭形成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生態,推進基礎設施協作建設、技術標準制定、產業應用推廣等工作。同時,應加大力度推動相關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加強對相關技術開發企業的扶持力度,針對智能網聯汽車業精準施策。此外,還需加強監管,重點關注大數據安全問題,確保底層數據有序開放。及時關注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智能化、網聯化系統發展創新動態,重視和掌握關鍵零部件技術和產業鏈資源,避免核心技術短缺。同時,積極嘗試創新商業模式,采用更加靈活化的服務模式,加強自我“造血”能力,推動智能網聯相關技術與更多應用場景融合,著力發展以智能網聯汽車為載體的數字經濟。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