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2020年12月份,美國將中芯國際列入了“實體清單”,進行了兩個方面的打壓,一是不允許其進口先進半導體設備,二是禁止美國資本投資中芯國際。可以說,真的是面臨著雙重打壓。
但2021年,從中芯國際的業績來看,營收54.43億美元,同比增長39.3%,凈利潤17.02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 137.8%。
那么問題就來了,為何在這么嚴峻的形勢之下,中芯國際在2021年卻取得了如此成績?其實說白了,就只有兩個原因。
第一是在全球缺芯的大背景之下,晶圓漲價了,所以導致中芯的營收、利潤都增長了。
2020年時,中芯國際的晶圓價格大約是610美元一片(8寸晶圓),但到了2021年時,達到了738美元一片,相當于售價提升了21%左右。
不過大家要注意的是,臺積電在2021年時,晶圓價格折算下來,超過了1500美元1片(8寸晶圓),是中芯國際的2倍多。
第二是中芯國際在2021年的產能增長了,同時產能利用率也提高了,所以營收、利潤也會跟著增長。
2020年時,中芯國際銷售的晶圓數量約為569.9萬片(8寸晶圓當量),但到了2021年時,銷售的晶圓數量達到了674.7萬片(8寸晶圓),相當于提升了18.4%。
當然,還是繼續與臺積電對比一下,臺積電2021年銷售的晶圓數為1418萬片12寸晶圓當量,折算成8寸晶圓當量的話,則是約3190萬片,是中芯國際的4.73倍左右。
大家算一算便知,在這兩項增長率的作用下,營收就要增加43%左右。而實際中芯的營收增長率為39.3%,略有一點點差異。
而像價格的增長,而產生的更多的收入,都是會直接體現在利潤上,畢竟其它的開支并不會大幅度增長,所以凈利潤的增長高達140%左右了。
不過,大家也都清楚,去年營收、利潤增長這么強,是在缺芯的大環境之下,目前中芯國際面臨的困難還是很多的,特別是在打壓下,缺少先進設備,比如EUV光刻機,所以先進工藝進步比較難。
但從另外一方面來講,目前越來越多的中國廠商,選擇與中芯合作,未來中芯國際的客戶不愁,就算只有成熟工藝,也一樣能夠飛速發展,營收、利潤也會增長。
畢竟從2021年的收入數據來看,中國大陸及香港貢獻了64%、北美地區貢獻了22%、歐亞地區貢獻了14%,中國客戶越來越多占比越來越高了,是一件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