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德州儀器董事長、總裁兼首席執行官Rich Templeton出席了花旗舉行的2021全球技術虛擬會議。在會議上,花旗半導體分析師Chris Danely問到,中國將嘗試創建自己的半導體行業,TI對此有什么計劃?
針對這個問題,Rich Templeton回應道,這些在中國已經發生多年了,這是一個大市場,也是我們取得成功的重要市場,如果我們能夠將我們的優勢和能力帶給中國客戶群,比如我們的產品組合的廣度、成本效益、便利性,我們相信我們可以在中國繼續發展。
在會上,Rich Templeton還談到了對當前半導體市場的看法。他首先指出,半導體行業的體量是會增長的,特別是在工業和汽車領域。為此TI新收購了美光的一家晶圓廠,并且也在制定長期產能路線圖。
“我們堅持長期的發展方向,不會在經濟好轉或低迷時做不同的事情。”Rich Templeton強調。
關于產能規劃方面,Rich Templeton表示,TI一直在制定在2022年下半年推出RFAB2的路線圖,在沒有很多其他公司有能力上線的時間段內,公司將真正實現產能上線。TI將從2023年初開始增加LEHI晶圓廠的產能。并且正在研究如何真正處理23年和24年以及未來的增長。
從Rich Templeton的介紹我們得知,TI目前有80%的晶圓是自己內部生產的。他同時也指出,如果芯片的價格繼續上漲,公司很喜歡現在的定位,公司也能夠輕易地降低對外面制造產品的百分比。在他看來,對于以來工廠大多數公司來說,這樣的調整并不容易。
在很多人看來,TI的優勢之一就因為他們有300毫米晶圓廠,且其具有一定的規模。但Rich Templeton卻表示,規模并不是一個很大的優勢,你應該去做一些和競爭優勢有關的事。比如我們300毫米晶圓廠的占地面積,封裝測試能力,這是一項巨額且長期的投資。此外,還要做配合我們已有競爭優勢的事,例如拓展我們產品組合的廣度、渠道的覆蓋范圍以及產品組合的多樣性和壽命。這是我判斷事情的角度。
對于疫情對芯片的影響,Rich Templeton則直言,他無法預測。
“在2020年4月美國疫情爆發的時候,我們說過會讓我們的工廠火起來,但這只是我們預測了疫情的潛在影響,并提高了庫存水平。所以我們很好地度過了第一年,但長期來看,我們無法預計結果會怎么樣。”Rich Templeton說。不過他也強調,從半導體設備的增量來看,增量可能在電動汽車、工業自動化、醫療保健等領域,我通過對2030或2035年的情況進行預測,是可以做出正確的技術研發規劃和制造規劃來應對未來。
談到未來規劃時,Rich Templeton表示,公司在制造和技術上擁有競爭優勢,有更低的成本,能更好的控制供應鏈,擁有300毫米晶圓廠。從長遠來看,從現在到2030年,制造和技術將成為長期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