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立訊精密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在汽車業務板塊布局十余載,已具備為客戶提供高壓、大電流等汽車電源解決方案以及相關汽車線束、電子模塊等產品服務的能力,現已覆蓋國內外多個品牌客戶。
此外,立訊精密表示,公司管理層深度貼近市場,對公司短、中、長期發展擁有完整的規劃和布局,致力于實現公司長期可持續發展。
不過,投資者似乎對其“長期可持續發展”不太認可。近期,立訊精密二級市場股價表現并不如人意,其股價從63.88元/股的高位一度腰斬至31.90元/股。
似乎是為了提振股價,在連續多日大跌后,3月23日晚間,立訊精密披露了公司一季度業績預告。公告顯示,立訊精密預計2021年一季度的凈利潤為13.26億元-13.75億元,同比增長35%-40%。
盡管一季度業績表現優秀,卻依舊沒得到投資者的認可,這主要與其消費電子業務有關。有行業人士認為:“雖然立訊精密一季度的財報成績算是很不錯,但漲幅依舊未達到機構的預期。主要原因還是受到Airpods增長放緩影響。”
天風國際在報告中也指出,低價TWS機型成長速度正持續加快。未來AirPods出貨若欲重新成長,需要有強大的生態,或透過硬件創新重新定義TWS使用者行為 (如:提供健康管理功能)。
這是否也意味著,立訊精密倚靠AirPods的“成王故事”已經告一段落?照目前看來,立訊精密想要比肩富士康還需要找到更有力的支點。
從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情況來看,汽車電子業務或是立訊精密發力的“支點”。
立訊精密的控股股東為立訊有限,實控人是王來勝、王來春兄妹。資料顯示,2020年,王氏兄妹曾大舉減持,比如,2020年1月至2月,立訊有限及王來勝共計減持股數為3.77億股,總計減持金額超過180億元。
并購優質資產一直是王來春從富士康離開后,在立訊精密身上沿用至今的王牌套路,其中有著精密的橫向品類擴張及縱向一體化發展邏輯。
與蘋果產業鏈的深度綁定,是立訊精密寄望于在蘋果體系內實現橫向的品類擴張的初衷:著眼蘋果新科技,“在老客戶身上挖掘新產品”。
縱向一體化則要求立訊精密能最大效率地收購上下游的企業,實現產業鏈的垂直整合。立訊精密早年收購第一大供應商碩博科技,獲取了現有的廠房和產能,將手伸向了產業鏈上游,提升了公司的連接器業務競爭力和盈利能力。在此基礎上,連接器一旦形成更強的競爭優勢,立訊精密就可以把業務擴張至電腦、消費電子、通訊和汽車電子領域,“在老產品上發展新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