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召開的2020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上,華為公司輪值董事長胡厚崑就“5G+工業互聯網,為產業升級注入新動能” 發表了主題演講。
胡厚崑認為,用新興的數字技術,促進各行各業實現轉型升級,能夠為雙循環提供強勁的動力。他呼吁通過持續創新、安全保障和行業協作三個關鍵舉措,來推動5G+工業互聯網的發展,為產業升級注入新動能。
以下是發言全文:
今年5月,國家提出了“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歷史性戰略。從信息產業界的角度看,這一戰略不僅為我們指明了未來的發展方向,也向我們展示了巨大的機遇,賦予了我們重大的責任。
數字化助力雙循環
我認為,我國的產業結構完整,產業規模龐大,要實現雙循環的格局,產業升級是一個重要抓手。因為,產業升級過程本身,就能釋放出巨大的國內市場需求,同時,產業升級也將幫助各行各業以更強的競爭力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
如果我們能抓住機會,利用新興的數字技術,促進各行各業實現轉型升級,就能夠為實現雙循環提供強勁的動力。
5G、工業互聯網等數字技術,在產業升級構建雙循環的過程中,既是重要的技術保障,也是重要的驅動力量。
5G+工業互聯網,發展正當其時
當前,我國的5G網絡規模性部署已經初步完成,圍繞5G的應用創新正在各行各業展開,工業互聯網也進入快速發展期。5G+工業互聯網發展正當其時,這得益于當前產業界有共識、有能力、有實踐。
有共識:工業領域轉型方向清晰
首先,工業領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轉型方向,已經在行業中形成廣泛共識。這不僅為產業升級提供了明確的方向,也為“5G+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提供了清晰的路徑指引。
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積極應用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可以幫助工業企業逐步實現原材料、生產裝備、生產過程、產品和服務的智能化,優化和重構企業的供應鏈、知識鏈以及資金鏈。
在這種共識下,我們看到了數字化轉型的場景越來越豐富,機會也越來越多。
有能力:5G+工業互聯網
為產業數字化提供技術保障
其次,我們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能力。當前,三大運營商已經建成了性能領先的5G網絡,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在中國已經有超過了1.6億的終端連接,包括人與物,工業互聯網基站也超過了3萬個。毫不夸張地說,無論是從ToB還是從ToC的角度來看,這都是目前全球最好的5G網絡。
我國的工業互聯網發展,在行業覆蓋度、工業企業的聯接量、工業設備的連接數上,也都取得了巨大的發展。
這些新能力,必將為產業數字化提供更好的技術保障。
有實踐:5G應用在更多行業發揮價值
更重要的是,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優秀實踐。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5G協同AI、云等技術得到了快速實施,發揮了價值。在武漢,各個運營商在短短的72小時之內,就建成了覆蓋雷神山、火神山醫院的5G網絡。在5G網絡的支撐下,通過跨企業、跨地域、跨行業的合作,不到2個月的時間里,完成了19個5G應用場景的集成與驗證,實現了遠程會診、遠程B超、多功能醫療機器人,以及防護服穿戴自檢及指導等應用。
這些成果不僅在武漢和全國抗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一些還在海外醫療機構落地,幫助了全球抗疫、防疫。
當然,5G技術不僅僅服務于抗擊疫情,還給更多的行業帶來了改變。
比如,今年6月我去寧波考察了智慧港口項目,依托5G網絡,港口實現了龍門吊的遠程控制,裝卸效率提升了20%,人工成本有希望下降50%,龍門吊司機們再也不用像過去一樣,坐在離地30多米高的操作室里,三班倒的連續作業,真正是“從桑拿房進到了空調房”,工人的工作環境得到了改善,港區的安全生產環境也更好了。
又如,在電力行業,有了5G+AI的無人機巡檢,過去人工巡檢需要辛辛苦苦,兩個月才能完成的工作,現在只要2個小時就能完成。
這些5G應用不僅帶來了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還創造了巨大的社會價值。
目前,5G已經在20多個行業得到應用,創新實踐項目超過了5000個。通過各行業的創新實踐,我們看到,遠程控制、視頻回傳、機器視覺、人員和設備定位等等場景,已經形成了代表各個行業共性的剛需,具有在更大范圍進行復制、推廣的價值。未來,隨著5G應用的發展,我們看到更多的場景涌現出來。
持續創新、安全保障、行業協作
雖然我們已經取得了可喜的突破和進步,但是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的數字化產業升級還處在起步的階段,5G和工業互聯網,也還處在蓬勃發展的初期,我們還需要通力合作,解決發展中的問題。
華為自身作為制造型企業,也作為信息產業的一份子,我們深感責任重大,也一直在思考、探索和行動。借此機會,我們結合自身的實踐,提出三個具體建議,以便更好地推動5G+工業互聯網的發展。
持續創新 夯實基礎
第一點建議,圍繞基礎網絡能力、行業終端和行業應用這三大領域,持續創新,夯實“5G+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基礎。
在各行各業的應用中,5G網絡要面對多元化的場景,要能滿足不同行業生產環境的要求,這對網絡性能及網絡的“規劃、建設、維護、優化”工程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比如,當5G網絡在煤礦的井下部署時,5G設備必須完成防爆改造,控制發射功率在6W以下。再如,在鋼鐵行業的生產車間內,在一個200m*300m的有大量金屬設備的空間中,為了支持遠程控制等5G業務,我們需要部署10個5G基站,但在正常人與人的通信情況下,一到兩個基站就夠了。這就必須解決金屬環境信號反射、無線設備間的相互干擾等技術問題。要解決這類問題,就需要運營商和設備商一起,深入行業場景中去創新。
其次,要發展“5G+工業互聯網”,必須突破5G終端的瓶頸。在5G行業應用中,各類行業終端既是5G網絡的末端觸點,也是工業互聯網應用的入口,終端不能成為瓶頸。
目前業界已經有了60多款5G模組,但相比4G模組1400多款的種類和價格,5G模組的種類還偏少、價格還偏高,行業終端種類還不足以匹配各行各業的市場需求。當前,芯片、模組和行業終端廠家間的創新合作正在加速,這必將讓5G模組種類更豐富、價格更低。我們預計,到今年年底,5G模組價格將降到100美金,2022年底,進一步降低到40美元左右。
5G+工業互聯網,不僅僅有工業所需要的連接能力,還可以提供邊緣計算能力、云服務能力。這種云網協同的融合能力,可以為工業企業提供更為強大的數字化轉型支撐,也為跨行業協作、應用創新提供了更大舞臺。
應用創新需要社會支持,工業和信息化部舉辦“綻放杯”5G應用大賽,就是非常好的舉措。“綻放杯”歷時三年,參賽項目從2018年的300多個,增長到2020年的4000多個,這有力促進了圍繞5G的協作創新。
未雨綢繆 保障安全
第二個建議,產業數字化要特別關注安全保障。5G+工業互聯網,在加速產業數字化的同時,也面臨著新的安全挑戰,這來自于幾個新的變化。第一個變化是新技術多,虛擬化、云化、邊緣計算等大量新技術被引入進來了;第二個變化是海量的工業設備接入,種類繁多、安全能力參差不齊,這也帶來了第三個變化,安全場景變得更加復雜,暴露面大幅度增加。
因為涉及關鍵的工業生產和社會管理,一旦發生系統中斷、數據泄露,可能會對社會和公眾帶來較大的危害,因此5G+工業互聯網的安全問題,需要各方給予高度的重視。
為了應對安全的挑戰,我們建議從構建安全體系,加速行業安全架構升級兩個方面,通過全產業鏈的密切協作、明確邊界、打通壁壘,來打造安全保障體系。華為正在持續加強、加大在安全的投入,協助各行業保障網絡、云、應用及數據的安全。
行業協作 抓住關鍵
第三個建議,期待進一步加強行業協作。我想這也是主辦方搭建今天這樣的平臺,希望促成的事情。就如何推動行業協作,我認為要抓住三個關鍵。
首先是摸需求。過去ICT產業不懂垂直行業需求,垂直行業也不太了解ICT技術的能力。通過合作,我們才能熟悉場景,摸準需求,進而滿足需求。
其次是建標準。行業應用的標準和規范,對于5G在各行業的快速推廣非常關鍵。有些行業已經采取了積極的行動,如醫療行業,發布了基于5G技術的醫院網絡建設標準、醫療裝備通信規范。基于這些標準和規范,產業界推出了7大類20多款支持5G的醫療設備;再比如,智慧港口、智慧煤礦的5G通信標準、建網標準,也都在制定和發布的過程中。
最后要搭平臺。為了更好的促進行業協作,我們需要一系列的平臺。政府在這方面可以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如由工信部指導,信通院組建的5G應用產業方陣;以及在浙江、湖北等省市成立的5G產業聯盟;還有一些省市,也開始建設5G應用創新中心的平臺。
在這方面,行業的頭部企業也是有所作為的,比如,商飛搭建起了5G制造創新生態聯盟,我們看到,大家都在積極行動。華為也愿意增加投入,與各省市政府、產業組織、行業龍頭企業一起,聯合建設好這類公共服務平臺,促進5G應用創新和融合型人才的培養。
戰略聚焦
助力打造5G+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
大家知道,華為當前正面臨一些風波和挑戰。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得到了客戶、合作伙伴和廣大消費者的關心和支持,正是有了你們的支持,華為才更好地活下來了,更好地向前走,我們對客戶、伙伴和社會的承諾不會改變。
面向未來,華為持續創新的步子不會停下來。我們將堅持戰略聚焦,打造好ICT基礎設施,促進5G+工業互聯網的融合發展,為各行各業的數字化、智能化升級,貢獻我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