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臺積電召開股東大會。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會上表示,疫情將加速5G網絡與高性能運算(HPC)發展,這兩者作為臺積電發展動能,有利于其布局。盡管中美貿易關系緊張,但臺積電有信心持續穩定增長。同時,臺積電也就近期業內關注的系列事件進行了回應。
昨日,臺積電召開股東大會。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會上表示,疫情將加速5G網絡與高性能運算(HPC)發展,這兩者作為臺積電發展動能,有利于其布局。盡管中美貿易關系緊張,但臺積電有信心持續穩定增長。
同時,臺積電也就近期業內關注的系列事件進行了回應。在公告發布前數小時,臺積電答應在美國建設用以生產 5nm 芯片的新工廠,地點在亞利桑那州;針對美國禁令,臺積電稱希望禁止公司向華為銷售芯片的禁令不要發生,如果美國禁令禁止公司向華為銷售芯片,其他訂單可以很快取代華為空缺;對于能否建立一條沒有美國技術、設備的生產線,臺積電回應,目前生產線用到很多美國設備,短期不會改變,未來期望找到解決方案。
非情所愿的臺積電美國建廠
自去年美國政府全力針對華為以來,夾在其中的臺積電一直走的艱難。如何在中美博弈之間左右逢源,或者說,至少能夠在夾縫中安身立命,成為了臺積電的最大挑戰。
早在數月前,特朗普就希望臺積電在美建廠,而且是最為先進的制程工藝工廠。迫于美國壓力,5月15日,據路透社報道,臺積電計劃前往美國亞利桑那州投資120億美元建立芯片廠,屆時將創造超過1600個就業機會,資金將在2021年至2029年陸續到位。盡管工廠終于提上日程,但結果仍未可知,充滿變數。
臺積電美國廠房選址 / 圖片來源:谷歌地圖
臺積電此前一直沒有對外界透露太多相關信息,直到昨天的股東大會上,劉德音重點回應了有關臺積電赴美建廠的議題,他認為該方案的成功與否取決于美國政府是否愿意提供相應補助,目前雙方仍在商談中,希望美國聯邦政府與州政府能補貼臺積電在臺灣、亞利桑那州兩地間設廠的運營成本差距。
其實,早在4月份,劉德音就曾表示,在美國建廠要符合經濟效益、要有成本優勢、人員以及供應鏈要完備。而由于這些要求,也導致臺積電與美國政府之間的談判并不順利。此前,美國參議院舒默等3名議員就曾要求特朗普暫時停止和臺積電的談判,先提高透明度再談。
舒默等人認為,臺積電在美國投資建廠的具體方案需要透明化、具體化,即明確美國政府要給臺積電多少補貼、明確特朗普對臺積電的承諾、明確美國政府對臺積電的稅收減免政策,需確定臺積電在美投資建廠對美國的經濟發展有利。
明明是招商引資,為何還推三阻四?這也源于富士康此前建廠的前車之鑒。此前為吸引富士康赴美建廠,美國不但放寬環保要求限制,還給出大量稅收優惠和補貼。然而,由于各種原因,富士康的美國工廠在投資額、員工數、生產線規格等方面一再縮水。目前,富士康在美國唯一正常運轉工廠的員工招募僅僅保持在能夠得到稅收補貼的最低水準,其它創新中心等項目基本告吹。
正是有此先例,美國政府內才會有議員對此次建廠并不積極,盡管這些政策確實一定程度上可以加速制造業回流。
另外,有觀點認為,臺積電美國建廠也只是在中美之間尋求一種平衡。據路透社報道,120億美元的投資雖然是一筆數額很高的海外投資,但是對于臺積電來說,這只是一個小計劃且將在九年內進行。事實上,僅2020年,臺積電就有150-160億美元的資本支出計劃。
據了解,劉德音還在股東大會上宣布,臺積電將會推出4nm工藝"N4",是其最先進5nm工藝"N5P"的進一步加強版,預計2023年投入量產。同時,臺積電還規劃將在今年第四季度完成3nm工藝的設計工作,預計2021年上半年投入試產,另外還在加快推進2nm工藝。由此可見,即使美國工廠順利開建,臺積電最先進的技術仍將留在中國臺灣
失去華為對臺積電意味著什么?
除了赴美建廠的風波,近日來業內對臺積電最為關心的可能要屬華為受打壓后對其造成的影響了。
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華為貢獻了臺積電總營收額的14%。這意味著,如果臺積電失去華為的訂單,那么每年將會損失7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497億元,華為于臺積電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
上個月,美國全面限制華為購買采用美國軟件和技術生產的產品,這意味著全世界所有采用美國技術和設備的公司,為華為提供產品都必須經美國的批準。臺積電是全球第一大晶圓企業,而華為因貢獻14%的營收成為僅次于蘋果的第二大客戶,美方禁令一旦生效,其所受到的影響絕不會小。
據觀察者網援引外媒報道,為了挽回華為訂單,臺積電已經新招管理人員用于游說美國放寬其對華為訂單的生產,分別是美國商會前高管Nicholas Montella和英特爾前首席游說人士Peter Cleveland。
劉德音昨天也表示,目前還很難預測有多快能立刻補上華為旗下海思的市場空缺,但希望其他客戶的訂單可以取代華為留下的空缺,同時也要看產業的連動性、敏捷力,同時也不會修正全年的資本支出以及營收目標。
當然,作為全球頂尖的晶圓企業,即使失去華為,對臺積電的負面影響并不會有想象中那么大。
據臺媒《工商時報》報道,鑒于臺積電可能無法向華為海思出貨,便選擇將華為海思原本預訂的第四季先進制程產能開放給其它客戶,包括蘋果、高通、聯發科、AMD等大客戶立即追加下單。此消彼長的態勢下,預計臺積電第四季營收仍能保持第三季度水平,也對全年增長目標沒有影響。
當然,考慮到華為已經成長為臺積電第二大客戶,兩者的關系不可謂不密切。即使去年5月,美國將華為列入“黑名單”,多米諾骨牌一個接一個翻倒之后,作為最重要芯片制造環節的臺積電仍然表示了對華為的支持。臺積電發言人孫又文在臺灣科技中心新竹舉行的TSMC 2019科技研討會上也表示,對華為的供貨不受美國禁令的影響。近期,又在調動所有產能全力以赴為華為供應芯片。
然而,對于華為和臺積電的商業細節,外人也無從知曉,至于臺積電會不會斷供,還是要等到9月份才會更清楚。劉德音昨日也還表示,臺積電仍在觀察禁令將如何實施,仍在研究這對公司意味著什么,也不排除申請豁免的可能性。
臺積電在夾縫中求生存
上個月,有消息表示華為正試圖說服臺積電為其打造采用非美系設備的先進制程生產線。劉德音昨日也表示,由于臺積電與半導體設備美商合作才能保持技術領先,因此短期內不會改變使用美國半導體設備生產。
可以看出,臺積電目前的處境就是,在中美博弈的夾縫中生存。而對于破局之道,劉德音認為只有“技術領先”方能存在一切可能。
劉德音還表示,臺積電并非唯一在大國博弈下生存的公司,全球的公司都夾在中間,能做的只是順應新的國際形勢。盡管中國臺灣地區的科技企業一直試圖保持在一個技術中立的位置,但眼下,夾縫中的臺積電顯然已經無法置身事外,未來的中國臺灣科技企業恐怕也無法獨善其身。
參考文章:
1.《臺積電“破解”赴美建廠疑云》,虎嗅網
2.《臺積電仍在與美國商討新廠補貼,美國也怕“富士康建廠”套路再現》,牛科技網
3.《臺積電“失”華為沒那么慘 蘋果占便宜供應鏈都被激活了》,華強電子網
4.《臺積電正式回應!不希望失去華為訂單,但也會迅速完成替代》,嘰歪數碼
5.《萬一失去華為訂單,臺積電龍頭地位還穩嗎》,模切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