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無疑是5G商用元年。6月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牌照。這意味著中國成為繼美國、韓國、英國后第四個5G商用國。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5G產業經濟貢獻》預測,2020至2025年,我國5G商用直接帶動的經濟總產出可達10.6萬億元,5G將直接創造超過300萬個就業崗位。
今年無疑也是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元年。年初,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創造性提出“三型兩網、世界一流”的戰略目標。其后不久,公司又召開會議進一步部署,強調當前最緊迫、最重要的任務是加快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
5G商用將大力推動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全面提升電網的全息感知、泛在連接、開放共享、融合創新的能力。5G在推進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方面具體有哪些應用?未來電網運營管理將會出現哪些新變化?本刊專訪了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信息通信研究所總工程師汪洋。
《國家電網》:5G 技術在泛在電力物聯網領域有哪些典型的應用?
汪洋:4G時代推動人與人的連接,5G時代將實現人與物、物與物的連接,一個真正的萬物互聯時代即將到來。
目前,5G技術在泛在電力物聯網中的應用處于探索及試點驗證階段,尚無大規模商用。從應用場景來說,主要有三大方面:超大帶寬類應用,如4K高清視頻監控及無人機巡檢;高可靠低時延類應用,適用于對通信時延及可靠性要求較高的控制類電力業務,如配網差動保護;海量連接類應用,適用于電網中傳感器數據采集等物聯網數據采集類應用,如用電信息采集、移動信息采集等。根據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的要求和不同電力業務的通信需求,我們圍繞5G在電力的三大應用場景,開展了有關業務應用5G網絡承載的實驗及外場測試工作。此外,中國電科院與中國移動成立了無線移動通信與能源互聯網聯合創新實驗室。同時,與中國移動組成5G網絡切片工作組,在2018年世界移動大會上發布了5G網絡切片白皮書。目前已申請相關專利10項,行業及企業標準2項。
《國家電網》:公司5G電力切片技術研發進展情況怎么樣?
汪洋:公司在5G電力切片相關技術的研究上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去年年底,公司聯合中國電信、華為公司發布了國內首個5G切片應用場景白皮書《5G網絡切片使能智能電網》,提出了面向行業應用的差異化、自動按需構建、相互隔離的5G定制切片需求。今年4月,全球首個基于最新3GPP標準5G SA網絡(獨立組網)的電力切片已經在南京完成測試。依托5G網絡的毫秒級低時延能力,5G電力切片將增強電網與電力用戶之間的雙向互動,有效提升對于電網末端的精準管理能力,從而在突發電網負荷超載的情況下,做到優先保障最敏感負荷單元的不間斷持續供電,提升電網安全性,以及電網實時管控與應急搶修能力。
《國家電網》:5G電力切片技術還有哪些亟待解決的難題?
汪洋:相對于5G網絡切片技術,5G電力切片應具備特定行業應用的特殊性,需滿足不同電力業務的多種通信需求,同時,還要確保信息安全及運行穩定。5G電力切片對于隔離性、安全性和穩定性的要求更加苛刻。
以電網對切片業務的隔離性要求為例。電網對業務隔離要求非常高,既要有接入側和傳輸側的隔離方案,還要在核心網側構建基于全虛擬化的架構,實現基于虛機與容器等不同層級和顆粒的隔離方式。
當前研發的難點主要集中在三方面:采用什么樣的模式與電信運營商開展5G電力切片合作;如何分配網絡資源以確保切片資源分配,并保證電力業務對通信性能、安全以及穩定性的更高要求;如何保證5G切片能夠提供接入網、傳輸網、核心網的端到端質量協同和保障方案。目前,中國電科院已經開展了5G電力切片技術適配和應用研究,重點對5G電力切片承載多種類電力業務時的隔離性及安全性開展測試驗證。此外,我們與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和華為、中興、大唐等設備企業開展合作,創新研究5G電力切片的資源動態分配技術,從而保證端到端的業務服務質量及不同業務的隔離性。
《國家電網》:5G技術對電力系統未來的發展有哪些影響?
汪洋:5G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深度結合將從更深層次改變電網的形態甚至是生產服務的理念,促進電網從生產端到用戶端單向流動的傳統電網,向電力企業與用戶雙向互動的能源互聯網加速升級。因此,可以預見,5G技術將推動電網從傳統的能源供應商向基于大數據的綜合能源服務商轉變成為可能。
相信,5G技術的應用和公司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不斷加快,將大大推動電網傳統業務形態和服務模式的轉型升級,特別是在工業互聯網和車聯網等新興領域的帶動下,將為公司發展帶來新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