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物聯網時代是無處不在的機遇。隨著物聯網的發展,如今汽車聯網也成了一個巨大的優勢。車聯網的時代來了,車聯網的商業藍海也來了,但隨之而來的,車聯網技術業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當前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作為主要的推動力量,正在加快孕育著新一輪的技術革命,這場革命正在對汽車產業的研發、生產、消費以及相應的組織管理方式產生深刻而全面的影響。在新的技術革命的浪潮之中,汽車產業將會發生三個重大的轉變。面對巨大的藍海市場,中國汽車行業走向物聯網該如何做?看看行家們怎么說?
對車聯網本土化、落地應用和發展進行積極探索。從我們的角度看,這個項目對行業的意義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針對駕駛行為特性與路況的復雜性問題,建立了車輛安全與生態駕駛評價體系;發明了車輛能耗在線監測技術,提出了聯網車輛實時能耗計算方法,并針對聯網車輛感知數據的并發存儲和規模化服務的可擴展性瓶頸,創建了分布式群體移動終端動態網絡接入模型,發明了云-網-端結合的流式時空大數據處理與系統資源管理技術。
二是建立了“平臺+互聯+數據+服務”的智駕業務模式,打造出以智駕平臺為核心,有機連接“人、車、路、網、商”的智駕車聯網生態系統,為汽車用戶提供安全、便捷、智能化的出行服務。
三是推動了車聯網技術與運營服務領域的“智能感知、互聯互通、協同共享、數據運營”發展。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付于武:車聯網需要國家級戰略規劃
眾所周知,智能汽車和車聯網是工業化和智能化兩化融合的最佳結合點,智能技術與互聯技術的發展正在重新的定義汽車。當前在傳統的車載信息服務領域之外,利用先進的車聯網技術來提升車輛的安全性和經濟性能,提升交通小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美國、歐洲和日本的政府高校和汽車企業聯合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和示范項目,向人們展示了利用車聯網技術宏觀角度提高交通系統的運行效力,并從微觀上提高車輛的行車安全。降低汽車自身能耗和排放的潛力。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局在2014年2月宣布將制定措施要求全美新上路的汽車和其他小型車輛安裝車對車的通訊系統,以有效的阻止交通事故的發生。
大家也知道,我國車聯網產業已經基本具備了技術、市場、以及制度等基礎,4G網絡和北斗衛星定位系統的應用也為車聯網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車聯網將成為汽車和電信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機遇。然而從技術和產業體系建設方面,我國的車聯網發展應存在著諸多問題。從產業體系建設方面,現階段政府管理部門尚未形成有效的協調機制,政策制定的整體性和協調性都有待提高。整車廠、通訊和IT企業及交通管理部門之間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從技術的角度,我國的企業技術積累不足,關鍵技術研發滯后,市場培育和配套設施不能滿足車聯網大規模的發展需要。
此外,行業相關技術標準的滯后不統一更是嚴重的制約了我國車聯網的發展。車企各自為政,相互封閉的發展模式,缺乏統一標準,無法實現車與車之間的真正的雙向聯通,更無法實現規模效應。
面對著新技術革命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我國是跟隨還是引領,是固守傳統還是大膽變革,我衷心希望全行業突破傳統的思維模式,以技術革命推動生產方式的革命,解決汽車社會當前面臨的道路安全、能源消耗、環境污染、交通擁堵等一系列的問題,促使汽車以及交通系統向著零排放,低能耗、零事故、高效率的目標發展,實現人車路與環境、社會高度和諧統一,為實現汽車強國夢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