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相關文章 工程機械的無線遙控技術 隨著“新基建”時代的來臨,國家在不斷加大公路、軌道交通等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極大的推動了工程機械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無線遙控技術作為信息化的一個重要方面,為工程師控制工程機械設備提供了便利和安全保障。 發表于:10/16/2020 清華大學研發類腦計算機 前景如何 據央視新聞消息,10月14日23點,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張悠慧團隊、精密儀器系施路平團隊及合作者在《自然》雜志發表題為《一種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的論文,論文首次提出「類腦計算完備性」以及軟硬件去耦合的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 發表于:10/16/2020 “市長之夜”神秘海報“曝光” ,這樣的未來之城你期待嗎? “市長之夜”神秘海報“曝光” ,這樣的未來之城你期待嗎? 發表于:10/15/2020 清華首次提出「類腦計算完備性」及計算系統層次結構,登上Nature 自「天機」登上《自然》封面一年多以來,這已是清華大學的類腦計算研究最近第三次被自然雜志收錄。 10 月 14 日,在最新一期《自然》雜志上,出現了一項類腦計算體系結構的突破性進展。 來自清華大學、北京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研究中心、美國特拉華大學(University of Delaware)科研團隊的研究者在論文《A system hierarchy for brain-inspired computing》(一種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中提出了「類腦計算完備性」(neuromorphic completenes)概念。該研究被認為會加速類腦計算,及通用人工智能等方向的研究。 發表于:10/15/2020 Arm通過64位計算 突破移動終端的性能與安全局限 2020年10月15日—為了推動移動創新的進一步發展,Arm近日宣布從2022年開始,所有面向市場的Cortex-A大核都將僅支持64位。這項計劃作為Arm專注于“全面計算(Total Compute)”的一部分,旨在突破計算性能、安全性和優化開發者的資源訪問,以打造最引人入勝和沉浸式的應用程序。 發表于:10/15/2020 最強GPU助力,Imagination踏上新征途 移動、汽車、桌面顯卡,云游戲! IMG全新B系列多核GPU強勢出擊 發表于:10/15/2020 讓機器人協同作業!5G賦能的物流園區可以多智能 讓機器人規模化協同作業 物品分揀效率比傳統方式提高8倍 分揀準確率高達99.99% 人效提升3倍以上 整體投入成本降低60%以上 發表于:10/15/2020 英特爾與Lightbits Labs展開戰略性合作 中國上海,2020年10月 – 英特爾公司(Intel)和Lightbits Labs日前宣布達成一項協議,以推動解耦合(disaggregated)存儲解決方案的開發,從而解決當今數據中心運營商的諸多挑戰,幫助他們在閃存盤容量和性能提升出現停滯時實現總擁有成本(TCO)的改善。這一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包括技術上的聯合工程化、產品上市協作和英特爾資本(Intel Capital)向Lightbits Labs投資。Lightbits的LightOS?產品可跨服務器提供高性能的共享存儲,同時提供高可用性和讀寫管理功能,從而實現最大限度地提高閃存類存儲的價值這一設計目標。LightOS在針對英特爾®硬件進行全面優化的同時,也為客戶提供了大大提高的存儲效率,提升了利用率,并保持了與現有基礎設施的兼容,同時不影響性能和便捷性。 發表于:10/14/2020 讓機器視覺擁有無限可能 康耐視驚艷亮相SCIIF 2020年10月12-15日,2020華南國際工業博覽會(以下簡稱SCIIF)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如期召開。作為人工智能重要的前沿技術之一,通過模擬人的視覺系統,賦予機器“看”和“認知”的能力,也是本次SCIIF重要的展出內容之一。 康耐視作為一家成立40年,專注于機器視覺的公司,在此次SCIIF中帶來了眾多機器視覺的解決方案,包括智能相機、3D相機、讀碼器、深度學習軟件VIDI、深度學習智能相機D900以及VGR產品等。 In-Sight D900智能深度學習相機 發表于:10/14/2020 BIT教育基金會與OKDO合作,擴展全新BBC MICRO:BIT計算機的市場覆蓋 2020年10月13日,英國倫敦 --- Electrocomponents plc旗下的全球技術公司OKdo今天宣布,已經與Micro:bit教育基金會(Micro:bit Educational Foundation)合作提供全新的Micro:bit。OKdo將通過其廣泛的分銷網絡來支持Micro:bit教育基金會擴大BBC Micro:bit市場覆蓋的目標,從而能夠使世界上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去學習數字創造力和計算技能。 發表于:10/14/2020 從基礎研究淺析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趨勢 近六十多年來,人工智能在算法、算力和數據的共同驅動下,獲得了飛速發展,但仍處于弱人工智能階段。重點分析了人工智能算法和算力方面的基礎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弱人工智能邁向強人工智能亟待基礎研究上的革命性突破。算法層面,深度學習算法模型缺乏可釋性和可泛化性,在基礎理論上遇到瓶頸,亟待基礎理論上的突破;算力層面,因集成電路工藝制程逼近微觀物理極限導致摩爾定律失效和電子芯片算力增長趨緩,通用計算芯片架構受制于馮諾依曼瓶頸,以神經形態芯片為代表的人工智能芯片方興未艾;數據層面,細分領域的高質量數據集匱乏制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發展,未來高質量數據集將不斷構建。總之,人工智能底層技術將在未來相當長時間內緩慢前進,但產業化應用正在蓬勃發展。 發表于:10/14/2020 新冠疫情下的5G床旁會診應用探索與實踐 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迅速蔓延,5G智慧醫療在緩解醫療資源緊缺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首先針對疫情對智慧醫療的全新需求進行分析,然后提出了具有創新性的5G床旁會診方案,并通過實踐案例驗證了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發表于:10/14/2020 Marvell支持下一代數據中心及汽車 AI 加速器 ASIC 北京訊(2020 年 10 月 13 日) - 數據基礎設施半導體解決方案的全球領導廠商Marvell(NASDAQ:MRVL)今日宣布,其定制化專用集成電路 (ASIC) 產品完全有能力為數據中心和汽車市場提供下一代人工智能 (AI) 加速器解決方案。 發表于:10/13/2020 針對高級經濟型機器人的智能布線解決方案 桌面大小裝配手臂機器人(SCARA)和能夠與人類一起安全工作的協作機器人(collaborative robots)都屬于微型工業機器人,它們能夠使先進的自動化技術擴展到比以往范圍更廣的應用,而且對于小型企業來說也能夠負擔得起。易于使用的圖形編程工具也加大了市場動力,能夠讓業主輕松實現控制,并具有很高靈活性,而無需對專業技能或培訓進行大量投資。 發表于:10/13/2020 小米采用6.5~8GHz頻段UWB厘米級定位技術,先睹為快! 從進入智能家居行業的第一天起,我們就從未停止思考:未來的萬物互聯到底是什么樣?在未來,智能設備應具備感知能力,知你所想,隨心而動。 今天,我們在通往未來之路上再邁一步,帶來創新的「一指連」小米UWB技術,賦予手機與智能設備空間感知能力,手機指向設備即可定向操控。 發表于:10/13/2020 ?…26326426526626726826927027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