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射頻相關文章 X頻段接收組件三維SiP微系統設計 針對X頻段多波束相控陣組件小型化、模塊化的設計需求,結合多芯片組件技術、微波毫米波高密度垂直互連技術,利用HFSS對半開放式準同軸引腳進行優化設計,同時采用上下腔三維布局方式,設計了以ML-SL-SL-CPWG和ML-SL-CPWG作為無引線引腳的小型化X頻段接收組件SiP微系統模塊。接收組件增益≥32.8 dB,噪聲系數≤3.0 dB,整個模塊體積僅為12.5 mm×15 mm×5.4 mm,較原有二維平面鏈路系統面積縮小了63%,體積縮小了76%,同時模塊化設計在系統應用中具有極大的優勢。 發表于:2020/7/13 具有0 dBm LO驅動的寬帶3 GHz至20 GHz高性能集成混頻器 本文介紹僅需0 dBm LO驅動的寬帶3 GHz至20 GHz SiGe無源混頻器。新巴倫結構是實現寬RF帶寬的關鍵創新。針對IF頻段應用也采用相同的巴倫拓撲,支持300 MHz至9 GHz的寬IF。該高性能雙平衡混頻器可用于上變頻或下變頻。該混頻器采用2 mm × 3 mm、12引腳小型QFN封裝,提供23 dBm IIP3和14 dBm P1dB。采用3.3 V電源供電時,混頻器功耗為132 mA。 發表于:2020/7/10 下一代Wi-Fi的重點:6 GHz Wi-Fi 6方興未艾之際,Wi-Fi 7已現端倪。Wi-Fi 6之后,Wi-Fi技術將如何發展?未來的Wi-Fi 7將有哪些新的發展? 發表于:2020/7/10 為何物聯網設備都需要地理定位功能? 地理定位是最為強大、發展勢頭最為迅猛的物聯網應用之一。Market Insight Reports報告稱:到 2025 年,“帶有地理定位功能的物聯網”市場的規模預計將從現在的 400 億美元增長至 740 億美元。 發表于:2020/6/28 S參數究竟是什么? 現代高速模數轉換器(ADC)已經實現了射頻(RF)信號的直接采樣,因而在許多情況下均無需進行混頻,同時也提高了系統的靈活性和功能。 傳統上,ADC信號和時鐘輸入都采用集總元件模型來表示。但是對于RF采樣轉換器而言,其工作頻率已經增加至需要采用分布式表示的程度,那么原有的方法就不適用了。 本系列文章將從三個部分入手,說明如何將散射參數(也稱為S參數)應用于直接射頻采樣結構的設計。 發表于:2020/6/24 干貨??!千兆位串行鏈路接口的SI方法 隨著電子行業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在傳輸接口方面,從PCI到PCI Express、從ATA到SATA、從并行ADC接口到JESD204、從RIO到Serial RIO等等,無一都證明了傳統并行接口的速度已經達到瓶頸,取而代之的是速度更快的串行接口,于是原本用于光纖通信的SerDes 技術成為了高速串行接口的主流。串行接口主要應用了差分信號傳輸技術,具有功耗低、抗干擾強,速度快的特點,諸如PCI Express(PCIe)Gen4等串行鏈路接口的數據傳輸率將達到雙位千兆級傳輸速率。由此,器件建模、互連建模和分析方法必須不斷發展,以應對不斷減小的設計余量和當今工程師面臨的更具挑戰的合規標準。本系列文章將從各方面深入分析探討,為了降低風險并優化設計,將分析盡可能地推向上游至關重要,以實現權衡、可行性研究、元件選擇和約束獲取。 發表于:2020/6/23 多款移動射頻前端集成芯片逆向分析:最新創新有哪些? 3G和早期4G智能手機的移動RF前端架構相對簡單,可以使用分立元件構建。如今,移動射頻(RF)前端已經變得更加復雜,以支持不斷發展的LTE標準。智能手機需要使用先進的濾波和多路復用技術支持多個頻段,以降低功耗和干擾。他們還需要支持更多的頻段。通過同時使用多個頻段,添加了載波聚合,使手機能夠容納更高的帶寬。多區域的或全球移動電話需要更多頻段,因此需要更多濾波器。5G手機可能需要100多個RF濾波器。 發表于:2020/6/23 IMEC推出全球首個基于脈沖神經網絡的雷達芯片 比利時微電子中心(IMEC)推出全球首個采用脈沖神經網絡(SNN)處理雷達信號的芯片。芯片采用模仿生物神經元群識別時間模式的運作方式,功耗比傳統的實現方式低100倍,延遲降低了10倍,幾乎可以實現即時決策。如只需30μW的功率就可以對微型多普勒雷達信號進行分類。該芯片架構和算法可以很容易地調整以處理各種傳感器數據,包括心電圖、語音、聲納、雷達和激光雷達流等。首個應用案例將包括為無人機創建一個低功耗、高智能的防碰撞雷達系統,可以更有效地對接近的物體做出反應。 發表于:2020/6/23 解決嵌入式系統信號調試的五個階段難題 示波器是工程師必備工具,用來幫助工程師快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近幾年,伴隨測試信號頻率越來越快,需要調試的信號類型越來越多,嵌入式系統結構越來越復雜的趨勢,作為工程師的調試伙伴,示波器的功能與效率需求也在不斷的提升。 發表于:2020/6/22 中國第一顆5G毫米波濾波器在合肥誕生! 日前,合肥高新區新經濟發展基金投資企業安徽云塔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塔科技”)聯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電子學院,正式發布了其自主研制的5G毫米波濾波器,這是中國廠商首次在5G毫米波(mmWave)頻段研制成功該類微型化濾波器產品,尺寸僅為2.5×2.0mm。該類型濾波器工作在33GHz,帶寬高達2GHz,帶內插損小于2.7dB,帶外抑制超過30dB。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工作在毫米波頻段的微型濾波器解決方案近乎空白,是世界各國在無線通信核心領域亟待重點突破的技術。 發表于:2020/6/22 沈陽自動化所5G毫米波射頻鏈路壓縮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4月20日消息,近日,由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團隊與以色列魏茨曼科學院 (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 研究團隊,聯合提出了針對多輸入多輸出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無線通信系統的射頻鏈路壓縮理論與算法,并搭建了相應的硬件原型系統。 發表于:2020/6/22 D波段:6G的未來之路及電路挑戰 就目前而言,5G已經登上了主舞臺。但6G或許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遙遠。 發表于:2020/6/22 淺析毫米波頻段的帶狀線設計 盡管毫米波頻率下的印刷電路板(PCB)的設計和制造都從考慮電路材料開始,但是選擇何種傳輸線技術對高頻下的電路性能起著相當大的作用。隨著蜂窩和無線通信不斷占用RF/微波頻段導致帶寬較窄,而毫米波可以提供足夠的帶寬,科研人員對短程、低功耗系統(例如汽車雷達和第五代(5G)無線網絡)的毫米波頻率的興趣持續增長。作為毫米波頻率下常用的傳輸線技術,電路設計人員可能首先想到微帶線,接地共面波導(GCPW)甚至矩形波導,但是帶狀線性能又如何呢?在緊湊密集電路中,帶狀線在24 GHz(許多5G基站將工作在更高的頻率下)或者更高的頻率下表現良好。在毫米波頻率下設計和構造帶狀線電路時,要注意幾點事項。 發表于:2020/6/22 醫療電子無線化,藍牙成為新助力 醫療設備的精準化、便攜化成為近些年的的一個發展趨勢。各項電子設備的無線化也成為了一種流行與發展趨勢,像如今我們能夠看到的無線充電技術等等。今天的藍牙技術已經廣泛的為人們所知和所用,人們最熟悉的無外乎是用在手機、小型音響、無線耳機通話方面。科技告訴發展的今天,出于高壓力、快節奏的生活中,人們越來越關心自己的身體健康,便攜醫療設備及醫療信息化逐漸使得各項通信技術不斷的融入到各種現代化醫療電子設備中。 發表于:2020/6/20 TE新款NanoRF模塊及觸點密度兩倍于VITA 67射頻模塊 全球連接和傳感領域的技術領軍企業泰科電子(TE Connectivity,以下簡稱為“TE”),日前推出全新NanoRF模塊及觸點,其密度兩倍于當前VPX嵌入式計算應用的VITA 67射頻模塊。 發表于:2020/6/10 ?…2627282930313233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