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動態 美國先進半導體產能占比將在2030年突破22% 拜中國臺灣省和韓國芯片業者大舉在美投資所賜,美國先進半導體產能預估在2030年突破全球總產能的20%。 市場研調機構TrendForce預估,美國先進半導體產能將在2030年達到全球的22%,較2021年時的11%翻倍,臺積電(2330)將是主要推手。同期的臺灣先進制程半導體產能預料將由71%縮水至58%,成熟制程晶片產能則從53%減至30%。 發表于:2025/3/10 11:25:50 三星電子攜手博通合作開發硅光子技術 3 月 8 日消息,韓媒 chosun 昨日(3 月 7 日)發布博文,報道稱三星電子正攜手博通(Broadcom),合作開發一項名為“硅光子”(Silicon Photonics)或“光學半導體”(Optical Semiconductors)的新技術。 發表于:2025/3/10 11:15:59 智元機器人已量產下線1000臺機器人 3 月 10 日消息,據《科創板日報》報道,今日,據智元具身研究中心常務主任任廣輝介紹,截至目前,智元機器人已經量產下線 1000 臺機器人。 IT之家注意到,今年 1 月,藍思科技與“稚暉君”創業項目智元機器人公司在長沙舉行了靈犀 X1 人形機器人套餐交付儀式,成功批量交付靈犀 X1 人形機器人相關產品。 發表于:2025/3/10 11:10:50 被工業“耽誤”的德國人形機器人 2025 年一開年,一家來自德國的人形機器人公司 Neura Robotics 就宣布完成了 1.2 億美元的融資,為人形機器人行業拿下了一個開門紅。 但關于這家企業,網絡平臺上卻多有調侃之言,只因為它是德國唯一的一家人形機器人企業。 這是一個挺讓人意外的結果。 畢竟一直以來,德國都以工業和機器人制造強國著稱。無論是在 1887 年拔地而起的埃菲爾鐵塔;還是暢銷全球的奔馳、寶馬;亦或是拜耳、默克這樣頂尖藥企,無不在說明這個事實。 發表于:2025/3/10 10:59:09 臺積電美國廠遭員工集體訴訟案將開庭 3月10日消息,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廠商臺積電在美國面臨歧視和敵視“非東亞”員工和性騷擾等多項指控,并將于4月8日在美國聯邦法院開庭審理。臺積電對這些指控予以否認。 發表于:2025/3/10 10:55:25 中國移動聯合中興通訊發布核心網實時通信智能體原型 近日,中國移動研究院與中興通訊在南京成功發布了基于DeepSeek的核心網實時通信智能體原型。雙方核心技術團隊深度協作,基于實時通信媒體面構建融合AI平臺,實現AI能力敏捷上線,同時將DeepSeek大模型作為插件集成到融合AI平臺,打造個人智能助理、安全助理創新應用,創新智能媒體處理和實時通信服務新模式,推動通話入口向AI服務入口演進。中國移動研究院網絡所副所長魏彬、中興通訊算力及核心網產品副總經理趙偉群等領導共同出席發布儀式。 發表于:2025/3/10 10:39:00 Omdia發布OLED屏幕市場追蹤報告 根據市場調查機構Omdia發布的OLED屏幕市場追蹤報告,2024年智能手機AMOLED顯示屏出貨量持續增長,首次超越TFT LCD出貨量。 發表于:2025/3/10 10:28:30 中信建投:預計未來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遠超汽車和3C行業 3 月 10 日消息,中信建投研報指出,AI 模型迭代加速人形機器人商業化落地。 報告提到,自特斯拉于 2021 年宣布推出人形機器人“擎天柱”,到現在特斯拉即將推出第三代人形機器人、Figure 推出搭載了 Helix 模型的新款、1X 推出人工智能算法優化的 NEO GAMMA 等,國內的宇樹、智元、優必選等步態、動作優化,可以看到模型迭代、訓練算法優化,正在加速人形機器人商業化落地,目前多家人形機器人產品已經在下游工業客戶展開實訓,預計未來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遠超汽車、3C 行業。 發表于:2025/3/10 10:19:00 智元機器人發布首個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GO-1 3 月 10 日消息,“稚暉君”創業項目智元機器人今日發布了首個通用具身基座模型 —— 智元啟元大模型(Genie Operator-1),它開創性地提出了 Vision-Language-Latent-Action(ViLLA)架構,該架構由 VLM(多模態大模型)+ MoE(混合專家)組成,實現了可以利用人類視頻學習,完成小樣本快速泛化,降低了具身智能門檻,并成功部署到智元多款機器人本體。 發表于:2025/3/10 10:10:23 蘋果M4 Ultra芯片恐將永遠缺席 3 月 10 日消息,彭博社馬克?古爾曼昨日(3 月 9 日)發布博文,認為蘋果公司未來不會再推出 M4 Ultra 芯片,并透露了第 3 個原因。 蘋果公司于 3 月 5 日發布了 2025 款 Mac Studio(點此前往官網選購),提供了 M4 Max 與 M3 Ultra 兩種配置選項,這不免讓人疑惑,蘋果為何選擇 M3 Ultra 而非 M4 Ultra? 發表于:2025/3/10 9:59:29 ?…8081828384858687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