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網絡安全”再次成為眾多兩會代表提案的關鍵詞 今年的兩會已落下帷幕,“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網絡安全”再次成為眾多代表委員提案和議案中的關鍵詞。隨著網絡的飛速發展,網絡信息安全問題已對國家、社會及個人造成巨大威脅。 下面就一起看看對于解決所面臨的網絡安全問題,代表委員們都有哪些好的建議。 最新資訊 三星押注1c DRAM挑戰SK海力士HBM霸主地位 5 月 23 日消息,HBM4 已成為內存巨頭的新競技場,三星正通過激進投資縮小與 SK 海力士的差距??萍济襟w ZDNet Korea 昨日(5 月 22 日)報道稱,三星計劃在韓國華城和平澤擴大 1c DRAM(第六代 10nm 級)生產,相關投資將在年底前啟動。 IT之家援引博文介紹,SK 海力士和美光選擇 1b DRAM 作為 HBM4 的基礎技術,而三星大膽押注更先進的 1c DRAM,表明三星有信心提升 1c DRAM 良率。 發表于:5/23/2025 英特爾推出三款AI GPU系統頭節點至強處理器 5 月 23 日消息,英特爾當地時間昨日宣布推出三款面向搭載領先 GPU 的 AI 系統對高性能頭節點處理器需求的至強 6000P "Granite Rapids" 系列處理器。 發表于:5/23/2025 6GHz頻段Wi-Fi容量告急 據外媒 The Register 今日報道,由有線電視運營商主導的非營利組織 CableLabs 警告稱,隨著 Wi-Fi 使用量持續飆升,6GHz 頻段的容量可能即將達到極限。 CableLabs 公布了一項模擬分析的初步結果。這項研究模擬了一棟十二層住宅樓的 Wi-Fi 使用情況,每層約有十幾戶公寓或聯排住宅。 發表于:5/23/2025 全固態電池新標準出臺 5 月 22 日消息,據央視新聞,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今日發布《全固態電池判定方法》團體標準,首次明確了全固態電池的定義,解決了行業界定模糊、測試方法缺失等問題,為技術升級和產業化應用奠定基礎。 發表于:5/23/2025 我國高溫超導電動懸浮列車基礎研究項目啟動 5 月 22 日消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工程科學與綜合交叉”重點專項“高溫超導電動懸浮列車磁軌相互作用基礎研究”項目啟動會暨實施方案咨詢審議會于上周在四川成都召開。 我國高溫超導電動懸浮列車基礎研究項目啟動 發表于:5/23/2025 京東發布行業首個以供應鏈為核心的工業大模型Joy industrial 5 月 23 日消息,5 月 22 日,京東工業于上海對外發布行業首個以供應鏈為核心的工業大模型 Joy industrial。 京東發布行業首個以供應鏈為核心的工業大模型 Joy industrial 發表于:5/23/2025 中國團隊攻克鈣鈦礦規模化生產技術難題 我國企業和高校創新團隊提出太陽能電池材料鈣鈦礦的涂層革新技術,實現了平米級鈣鈦礦組件的穩定批量生產,推動鈣鈦礦技術實現了從實驗室到規模化應用的跨越。22日,該項研究成果發表于《科學》雜志。 發表于:5/23/2025 全球最強編程模型Claude 4發布 5月23日消息,Anthropic深夜正式發布Claude 4系列模型:Claude Opus 4與Claude Sonnet 4,主打編程、高級推理與AI Agent等核心任務應用。 旗艦模型Opus 4被官方稱為“全球最強編碼模型”,可穩定處理復雜編程任務,具備連續數小時自主編程的能力,專為長時任務和多步驟Agent工作流設計。 Sonnet 4作為Sonnet 3.7的升級版,更輕量、更快速,適用于實時交互場景,依然在推理和編程能力上超越同類模型。該模型同時向免費用戶開放。 發表于:5/23/2025 全國700家5G標桿工廠產能平均提升近20% 一是基礎設施建設提檔升級。我國累計建設5G基站超過439萬個,標識注冊量突破6700億,具備一定影響力的平臺超過240家,連接工業設備超過1億臺套,安全技術監測服務體系日益完善。 二是轉型升級作用不斷顯現。基于工業互聯網的個性化定制、平臺化設計、智能化生產等新模式廣泛普及,有力促進企業的提質降本增效和創新,全國700家5G標桿工廠產能平均提升近20%,運營成本下降近15%,5G、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與工業互聯網深度融合,涌現出智能分解、智能合約等典型應用場景,賦能賦質賦智產業轉型的作用日益凸顯。 發表于:5/23/2025 騰訊大模型戰略全景亮相 一年前,我們提出要打造「離產業最近的AI」。 那時,企業剛開始摸索,關心的是能不能用、用在哪兒。一年后,問題變得更具體:大模型如何理解業務?AI如何融入工作流程? 今天,在「2025騰訊云AI產業應用峰會」上,我們給出了系統的解法—— 圍繞大模型創新、智能體開發、知識庫建設與AI基礎設施升級等維度,構建一套真正適用的AI原生體系,幫助更多企業用上AI、用好AI,讓AI成為產業中的通用能力。 同時,這也是騰訊大模型戰略首次全景亮相: 發表于:5/23/2025 ?…6162636465666768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