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電子最新文章 基于AVR單片機的醫用智能輸液系統 靜脈輸液是我國目前臨床治療中最主要的一種輸液方式,在實踐工作中,醫護人員一般是靠經驗和觀察通過轉動輸液器上的滑輪對滴速進行手動調節的。本系統是一種非接觸式全自動的靜滴檢測和報警控制裝置,時刻檢測液體的滴速,并且在藥液滴完后能夠自動地切斷液體進行本地和遠程報警,以通知醫護人員及時更換液體,對提高現代醫療服務系統的效率和質量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發表于:4/25/2017 基于云平臺的便攜式智能睡眠呼吸監測與報警系統的研究 本項目是在計算機技術和現代測試技術深層次結合的基礎上設計的一種新儀器,對人們睡眠時的呼吸進行實時監測和報警,可通過智能手機和先進的電子技術,充分運用軟件能力來實現信號采集、數據實時顯示和輸出等功能。采用單片機(MCU)為主控制器,可通過無線藍牙模塊和無線局域網(WiFi)模塊與智能手機通信,使之對接收的數據進行處理并連接云平臺實現數據的存儲和共享。 發表于:4/25/2017 Quietyme傳感器從病房下手,解決隱形殺手噪音 鄰居有噪音是一件令人心煩的事情,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在酒店里。但如果是在醫院,那就不僅僅是令人心煩這么簡單了,而是會影響患者健康。 據上海.羿歌所了解,美國威斯康星州創業公司Quietyme正在著手解決該問題。Quietyme生產的傳感器能監測噪音水平,以及周圍的溫度、亮度和濕 發表于:4/24/2017 谷歌手環治療癌癥 你覺得靠譜嗎? [“Google的概念很超前,但技術上有多大的可行度還是取決于后期的發展,從我們醫療界的角度來看,從概念到最后的臨床應用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發表于:4/24/2017 生物識別技術DIY:健身手環究竟能測些什么? 現在,健身手環逐漸成為受歡迎的禮物。在我個人選禮送禮的過程中,我深入地去研究了這些健身手環,看廠商所炒作的是什么議題。而我發現到,它們基本上是一個把已經存在幾十年的技術重新包裝再上市的產品:一個智能手表中的計步器和心臟監測儀。這讓我不禁要問,為什么它們會如此地受到歡迎? 發表于:4/24/2017 繃帶也擁有智能?3D打印+5G無線將打造史無前例的智能繃帶 斯旺西大學計劃在12個月內對3D打印的智能繃帶進行測試,通過5G無線數據和納米級傳感器來匯報用戶的健康狀況。 發表于:4/24/2017 繃帶也擁有智能?3D打印+5G無線將打造史無前例的智能繃帶 斯旺西大學計劃在12個月內對3D打印的智能繃帶進行測試,通過5G無線數據和納米級傳感器來匯報用戶的健康狀況。 發表于:4/24/2017 器官模型訂做?3D打印為病人量身定做器官模型 大連理工大學19日對外宣布,該校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部生物醫學工程系副教授王洪凱率領學生團隊發明醫療影像3D打印建模軟件,將最新的醫學影像處理技術與3D打印技術相結合,為病人量身訂制器官模型,用于外科手術計劃的制定。 發表于:4/24/2017 “MR技術+醫療”全新的組合,輔助外科醫生手術 達芬奇眼通過Hololens來輔助醫生進行大型外科手術。具體做法其實是,通過病人本人的CT或核磁共振掃描數據進行臟器的三維建模,然后在術前規劃一條最佳的手術切緣。醫生在術中可以借助眼鏡看到病人病灶表面投射的這條“輔助線”,并能夠做到毫米級別的定位。 發表于:4/24/2017 帶納米傳感器和5G網絡的繃帶 洞悉傷口愈合情況 繃帶和紗布的目的是為了止血、加速傷口愈合、保持清潔減少感染的幾率,而現在繃帶似乎將會有一個全新的用途,比如這個來自于英國斯旺西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新研究項目。 發表于:4/24/2017 醫學成像中的時鐘分發系統設計簡介 對于改善醫療保健環境的需求永無止境,因此需要具有更高分辨率的醫療影像設備,以便更好地觀測人體情況。高分辨率帶來了信號采集和傳送的問題。基于上述需求,需要穩定的低抖動時鐘去改善信號采集精度,改善信號在系統內的傳輸。本文中,我們將討論大型成像設備的時鐘分發系統,而這對設計工程師們而言是一大挑戰。 發表于:4/22/2017 結合無線鏈接/智能傳感器 醫療系統提高健康照護質量 醫療保健領域將大舉導入物聯網應用。物聯網應用范疇已由工業、建筑、家庭延伸至醫療領域。藉由將多個傳感器采集之數據傳輸至云端進行分析,醫療設備或系統可提供給醫護人員、病患甚至是家屬有效的訊息,進而提升醫療服務質量與效率。 發表于:4/22/2017 世平推出基于ADI的心率感測SoC解決方案 大聯大旗下世平集團推出ADI光學反射式心率感測(Photometric)SoC解決方案,在方案中整合了LED、Photodiode及Analog Front End等,并與第三方合作開發PPG(PhotoPlethysmoGraphy)動態心率測量模塊。此解決方案具備PPG信號轉換心率及移動噪聲過濾(Motion Rejection) 算法,并擁有BLE(Bluetooth Low Energy)傳輸接口及低功耗特性,能協助客戶快速開發智能手環/手表、健康照護等穿戴裝置。 發表于:4/22/2017 未來神經織網將可以由機器植入人腦 Neuralink的第一步計劃是開發可植入大腦的界面,這將類似于帶電極的人工耳蝸和視網膜植入物。這些設備可以給聾人和盲人帶來一定的聽力和視力。 發表于:4/21/2017 強大的多功能圖像采集及處理平臺系統方案,提供軟硬件詳解 數字圖像處理自從出現以來,就一直是前沿的研究學科,經久不衰,同時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市場對于數字圖像處理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因此,本項目------基于FPGA的多功能數字圖像采集及處理平臺主要是為各種需要進行數字圖像處理的設備和應用而設計的, 例如, 醫學上的CT, X-ray等圖像增強及處理; 各種需要支持圖像優化的數碼設備等。 同時此平臺也可用于數字圖像處理相關課程的設計參考及教學演示。 發表于:4/21/2017 ?…25425525625725825926026126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