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與制造相關文章 高耐蝕性鐵塔架起綠色輸電工程 環保性和經濟性顯著 目前,隨著“中國制造”的水平越來越高,我國電氣設備的智能化水平有了明顯提高。為了長遠的經濟性發展,環保型電氣設備將成為裝備制造業研發的重點。“雖然輸變電過程不產生環境污染,但是輸電線路建設中難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解決這一問題可以通過綠色化生產和制造,采用環境友好型、高耐蝕的新材料應用于輸電線路,即可實現電網傳輸過程全綠色化。”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程永鋒說。 發表于:12/17/2018 安創加速器再推兩家AI芯片公司,兼論資本寒冬下的企業生存之道 作為Arm公司全球唯一的加速器,安創加速器在成立的幾年里,借助本身的生態、資金和資源,通過舉辦“安創成長營”和畢業展示日“Demo Day”,推動并見證了近百家技術團隊的成長,當中不少的團隊在其幫助下一發展成行業內的獨角獸或者明星企業。 發表于:12/17/2018 蘋果曾兩度嘗試“美國制造” 均以失敗告終 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曾經試圖在硅谷塑造制造文化,但最終失敗。近日,《紐約時報》撰文講述了喬布斯夢想破滅背后的故事。 發表于:12/17/2018 SEMI預測2019~2020半導體設備市場先蹲后跳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發表年終整體設備預測報告(Year-End Total Equipment Forecast),內容指出2018年全球半導體制造新設備銷售金額為621億美元, 較2017年所創下的566億美元歷史新高再成長9.7%。 不過,2019年設備市場將微幅下滑4%,到2020年才重拾成長動能20.7%,達到719億美元的歷史新高。 發表于:12/17/2018 中國IC設計前十名企業毛利率因何不敵前百 在日前舉行的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2018年會(ICCAD2018)上,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設計分會理事長魏少軍教授在報告中指出,2018年中國IC設計企業的財務數據顯示,中國排名前十家IC設計企業的平均毛利率,低于前一百家企業的毛利率,這是一個值得警惕的指標。 發表于:12/15/2018 華天科技:封測產業最有希望短期內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華天科技,國內封測三巨頭之一,日前在上海參加了“首屆全球IC企業家大會暨IC China2018”,華天科技技術總監于大全先生在展會現場接受了本站記者的采訪,深入分享了國內封測產業的發展現狀及趨勢,以及華天科技先進的封裝技術。 發表于:12/14/2018 全球首條12寸3D TSV晶圓級封裝產線大規模量產 晶方科技表示,公司獲得資助的“12英寸硅通孔工藝國產集成電路制造關鍵設備與材料量產應用工程”項目為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通過該項目的成功實施,公司突破12英寸3D TSV先進封裝技術瓶頸,建成全球首條12英寸3D TSV 晶圓級封裝量產線,并首次實現大規模量產。 發表于:12/14/2018 2019北京國際工業智能及自動化展展會簡介 2019 中國(北京)國際工業智能及動力傳動與自動化展覽會(IAMD BEIJING) 發表于:12/14/2018 遼寧支持研發手術機器人等AI產業項目 記者從遼寧省衛健委了解到,遼寧近日宣布支持“互聯網+”醫療健康人工智能技術,鼓勵推動研發手術機器人、醫用機器人、智能康復輔具等AI產業項目。 發表于:12/13/2018 聯電斥資 61億元擴充 8、12 英寸晶圓廠產能 晶圓代工大廠聯電召開董事會,通過資本預算,預計投資 274.06 億元新臺幣(約合61億元),將用來擴充 8、12 英寸晶圓廠產能。 發表于:12/13/2018 C&K推出適用于醫療設備、安全控制和消費電子產品的世界上最小側面起動檢測開關 C&K推出兩款新系列微型、側面起動的檢測開關。FDSD和FDSE系列是世界上最小的檢測開關之一,適用于需要縱向側面檢測的用途。 發表于:12/10/2018 聯盟號火箭恢復發射:運送3名宇航員前往國際空間站 北京時間12月3日19時31分,搭載著3名宇航員的聯盟號火箭在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發射場發射升空。 發表于:12/9/2018 一箭64星!SpaceX周一順利在加州發射一枚獵鷹9號火箭 SpaceX周一再次發射了一枚獵鷹9號火箭,一次性攜帶了64顆小衛星,創下了公司及美國的多項記錄。 發表于:12/9/2018 三菱電機與東京大學合作,提出提高SiC功率半導體可靠性的新機制。 在該項機制中,在SiC中適量的硫離子和分布在一定程度上阻擋了界面附近的電子,因此在不影響導通電阻的情況下可以增加閾值電壓。人們目前正積極尋求能夠提供這種電特性的合適原子來實現抵抗外部電磁噪聲的影響而不易發生故障的裝置。在這方面,新機制比傳統機制更優異,并且可以保持低導通電阻。 發表于:12/7/2018 起底吉利48伏MHEV輕混系統 高工電動車在最近的走訪調研中發現,包括北汽、吉利、眾泰等國內車企都明確表示,將加大在48V混動領域的研發投入和產品規劃。 發表于:12/6/2018 ?…311312313314315316317318319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