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元件相關文章 美媒:芯片產業成中國新“金礦”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2月24日發文稱,中國極力追求“芯片獨立”,從某種程度上講,中國希望像在玩具、太陽能板等領域那樣在芯片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 發表于:12/31/2020 英偉達正規劃5nm架構顯卡:流處理器數量猛增71% 據外媒notebookcheck消息,NVIDIA正規劃的5nmGPU,將以“AdaLovelace”為名,并且有多達18432個流處理器。 發表于:12/30/2020 蘋果造芯:表面上是芯片自立,背后全是生意 1999年,馬云與18羅漢創辦阿里巴巴時,喊出了“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公司使命。20多年過去了,馬云有沒有堅守這個準則不好評論,但是遠在美國的蘋果公司,卻在半導體行業認真執行著“讓天下沒有容易賣的芯片”這條準則。 發表于:12/30/2020 十年磨一劍,主流內存標準DDR5 SDRAM來了 2020年7月,JEDEC固態技術協會正式發布了新的主流內存標準DDR5 SDRAM的最終規范,這意味著新一輪的內存升級換代又要開始了! 發表于:12/30/2020 漲30%,匯頂科技GT9 系列漲價,觸控芯片市場有多火爆 年底將至,半導體業界漲價風來得太突然。此前OFweek電子工程網曾報道了瑞薩、NXP、ST等半導體企業缺貨漲價的消息,不少業內人士紛紛表示,“你漲我漲,真不知道下一個漲價的會是誰”。 發表于:12/30/2020 128核,16通道DDR5!下一代超強國產ARM服務器CPU曝光 12月29日,2020飛騰生態伙伴大會 天津市召開。本次會議上飛騰不僅正式發布了全新的桌面消費級處理器騰銳D2000系列,還預告了下一代數據中心處理器。 發表于:12/30/2020 龍芯中科擬科創板掛牌:CPU通用處理性能已達AMD水平 據IPO早知道消息,龍芯中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龍芯中科”)已同中信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并于近日在北京證監局備案,擬科創板掛牌上市。 發表于:12/30/2020 所有產品價格上漲30%?匯頂回應:只有部分漲價 今年下半年,半導體及電子行業都出現了一波產能緊張、漲價,下游的芯片廠商也跟進漲價了。日前網絡流傳的一份文件顯示,指紋識別技術大廠匯頂的產品將在1月1日后漲價30%,不過官方表示報道不實,只有部分產品漲價。 發表于:12/30/2020 推出擁有1093個RISC-V 內核的AI芯片,這家公司怎么想的? 在之前舉辦的RISC-V峰會上,Esperanto Technologies的首席執行官Art Swift宣布了一款基于RISC-V的新型芯片,旨在進行機器學習,包含基于開源RISC-V架構的近1100個低功耗內核。 發表于:12/30/2020 首超臺積電,三星成全球市值最高半導體公司 據12月24日的收盤價,三星電子公司市值為524萬億韓元(約合4751億美元),超越了臺積電約4701億美元,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半導體公司。 發表于:12/30/2020 指紋識別技術大廠匯頂的產品都要漲價?匯頂科技最新回應 今年下半年,半導體及電子行業都出現了一波產能緊張、漲價,下游的芯片廠商也跟進漲價了。日前網絡流傳的一份文件顯示,指紋識別技術大廠匯頂的產品將在1月1日后漲價30%,不過官方表示報道不實,只有部分產品漲價。 發表于:12/30/2020 英特爾看好這種晶體管的未來 當今幾乎每個數字設備背后的邏輯電路都依賴于兩種晶體管的配對-NMOS和PMOS。他們擁有相同的電壓信號,如果我們將其中一個打開,同時將另一個關閉,然后把它們放在一起,那就意味著電流僅在發生一點變化時才應流動,從而大大降低了功耗。這些對已經坐在對方旁邊幾十年了,但是如果電路要繼續縮小,它們將不得不更加靠近。 發表于:12/30/2020 中國發展自主芯片的一段往事丨黑暗森林中的籬笆 說到國產標準/協議,TD-SCDMA絕對是繞不開的話題。正是通過 TD-SCDMA,我國完成了在移動通信技術上的技術積累和人才團隊打造,知曉了行業游戲規則,知道了全產業鏈條如何布局,這開啟了一個新時代。但TD-SCDMA的發展過程也一直也備受爭議,期間經歷了多次至暗時刻和峰回路轉,至今仍然難以蓋棺定論。而伴隨著TD-SCDMA這一國產標準而發展起來的多個國產終端芯片公司也是命運多舛,令人唏噓。但TD-SCDMA作為影響力最大的國產標準,確實帶動了一批國產芯片公司的發展,為中國的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培育了苗子。 發表于:12/30/2020 半導體產業鏈全名單 用一句話概括半導體制造過程:半導體制造商在合格的硅片上刻電路(半導體制造),制造完備后再封裝測試。因此把半導體產業鏈大致歸為設計、代工、封測、設備等環節。 發表于:12/30/2020 臺積電3nm工廠年耗電量將達70億度 “缺電”或成最大威脅 日前有媒體報道稱,臺積電已經成功開發了2nm工藝,而2nm工廠預計將落腳于新竹科學園區寶山園區,且臺積電也持續積極布局2nm以下的先進制程,傳聞可能會在高雄設廠。至于2nm的進度,消息稱臺積電將在2023年上半年進行風險生產,2024年開始批量生產。 發表于:12/30/2020 ?…33533633733833934034134234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