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引用格式: 黃強,廖述京,賴文彬,等. 高性能RISC-V處理器抗輻照加固設計[J]. 電子技術應用,2025,51(8):108-113.
英文引用格式: Huang Qiang,Liao Shujing,Lai Wenbin,et al. Design of radiation hardened based on the high performance RISC-V processor[J].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Technique,2025,51(8):108-113.
引言
航天技術的發展關系到國家的安全,而空間環境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影響并制約著空間技術的發展,高空中存在的高能粒子輻射會對工作的航天器、人造衛星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脅[1]。高能粒子輻射在芯片上會產生單粒子瞬態效應(Single Event Transient, SET)和單粒子翻轉效應(Single Event Upset, SEU)[2],使存儲器件存入錯誤數據,從而引發軟錯誤[3-4],破壞數據的正確性,甚至會導致程序的誤操作,若不及時糾正將會影響計算機系統的正常運行。時序邏輯觸發器、鎖存器電路以及SRAM中的Cell存儲陣列電路占到輻射失效總比例的89%[5],對于這些類型的錯誤通常采用三模冗余法(Triple Modular Redundancy, TMR)[6-7]或者糾錯檢錯技術(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EDAC)[8-9]進行加固處理。
RISC-V是一種開源精簡指令集架構,因其在能效、容錯能力和計算靈活性的優勢,使其成為航空航天應用的理想選擇,可作為下一代高性能航天技術處理器的CPU核心[10]。因此,設計出具有抗輻照特性的高性能RISC-V微結構的可行性方案,值得深入探討。
本文基于RISC-V指令集結構,設計了一款具有抗輻照、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C501處理器微架構。該處理器分別從電路設計層和系統結構層進行抗輻照加固設計。電路設計層主要采用TMR容錯技術對觸發器、鎖存器等時序電路結構進行加固[5],使之具備抵抗單粒子效應的能力,是整個抗輻照加固設計的核心。系統結構層,首先將EDAC技術融入了多級緩存系統,實現各級緩存之間的檢錯糾錯[11]。其次,對于Tag或者Data校驗出錯的訪存請求,通過向下級緩存取回數據塊的方式來糾正校驗錯誤的非臟數據塊。對于臟數據塊的校驗錯誤,則引發中斷,交由軟件處理。
本文詳細內容請下載:
http://www.jysgc.com/resource/share/2000006638
作者信息:
黃強,廖述京,賴文彬,歐艷鳳
(廣東省新一代通信與網絡創新研究院,廣東 廣州 51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