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消息,據韓國媒體《朝鮮日報》報導,雖然三星晶圓代工部門的2nm和3nm良率已經超過了40%,達到了商業化標準,但與對手臺積電相比,三星的性能和良率未達預期。
報道稱,三星已與英偉達(NVIDIA)和高通(Qualcomm)評估其2nm制程,但是市場消息顯示,三星與英偉達GPU測試時發現其性能較臺積電低,暫未考慮采用;高通評估后雖然有下單,但訂單量不夠改善三星營收。
目前三星尖端制程的發展還處于瓶頸,三星晶圓代工重心轉向提升芯片性能,伴隨部分制程量產時程的調整。原定2027年導入1.4nm或將延期至2029年。1nm級量產時間也延后約兩年。特別是在其競爭對手臺積電計劃2026下半年量產1.6nm,英特爾近期也傳出優先發展Intel 14A(1.4nm),以吸引蘋果和英偉達等大客戶的消息。業界擔憂三星先進制程競爭力將持續降低。
目前,臺積電的尖端制程有英偉達、AMD、蘋果和高通等主要科技公司客戶,但三星的尖端制程除了自家System LSI 部門應用處理器(AP)訂單及國內外新創公司小量訂單之外,至今未有大型客戶采用。三星計劃強化第二代2nm(SF2P)制程,2026年還將量產第三代2nm(SF2P+)制程,預計提升整體性能約20%。
除了先進制程面臨挑戰,三星4 / 5 / 7nm 性能也不如臺積電。雖然,三星的晶圓代工定價比臺積電便宜30%,但即便三星4nm良率超過70%,臺積電在7nm以下先進制程仍具有很大優勢。
除了要追趕臺積電之外,三星還面臨如中芯國際(SMIC)和華虹半導體等中國晶圓代工廠的競爭,他們的代工報價似乎也比三星低約30%,三星需有更具差異化的策略。
對此,三星希望持續提升7nm以下制造的性能以確保訂單。業界人士指出,三星正在改善4nm / 5nm性能,因該制程尚未被中芯國際等中企掌握,短期有助于三星減少虧損。
總體而言,三星晶圓代工部門正努力提升性能、調整定價、實施差異化策略,以應付臺積電及中國競爭者的多重壓力。但其尖端制程延期及缺少重要客戶訂單,無疑是三星更需克服的最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