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消息,據X平臺用戶@Kakashii 援引中國臺灣地區官方披露的數據顯示,馬來西亞今年前四月(1-4月)總共從中國臺灣進口價了價值高達64.5億美元的可以被用于AI的GPU芯片,遠高于2024年全年48.77億美元。顯示馬來西亞在全球AI芯片供應鏈中的地位正在迅速上升。
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3年馬來西亞從中國臺灣分別進口了8.17億美元和12.76億美元的GPU。但是在2024年,這一金額就迅速增長到了48.77億美元,同比暴漲近300%。
進入2025年,馬來西亞從中國臺灣進口的GPU芯片金額更是持續暴漲:
1月:11.2億美元,同比暴漲近700%!2月:6.265億美元3月:19.6億美元,相比2023年暴漲了3400%4月:27.4億美元,相比2023年暴漲了3400%
累計2025年前四個月,馬來西亞就從中臺灣進口了價值64.5億美元的GPU芯片,相比2024年全年進口金額還高出了32.25%。
不過,芯智訊并未通過中國臺灣國際貿易局查到上述數據。
如果以中國臺灣海關對應GPU相關產品(包括了AI服務器)的稅號8471.80.00.00-7來查詢得到的數據顯示,2025年1-4月,中國臺灣對馬來西亞出口的GPU/顯卡總金額約為48.80億美元,同比暴漲了約514.57%。但是這一數據與@Kakashii 公布的數據存在一定出入。
對此,@Kakashii 解釋稱,8471.80.00.00-7的稅號并不是唯一與任何AI芯片/機架/服務器相關的稅號。
另外,從8471.80.00.00-7稅號下2025年1-4月中國臺灣對馬來西亞出口的GPU相關產品數量來看,其數量達到了8761塊,同比暴漲104.6%。如果以總額除以總數量,那么可以得到平均單價高達55.7萬美元。足見這確實是與AI GPU相關的產品。
不管怎么說,從該稅號下的中國臺灣對馬來西亞出口金額和出口數量同比增長的趨勢來看,確實反應了馬來西亞今年從中國臺灣進口了的大量的AI GPU相關產品。雖然中國臺灣也制造GPU顯卡,但更多的顯卡是在中國大陸制造,并且馬來西亞也是顯卡制造的一個重要地點。而AI GPU則基本都是在中國臺灣制造。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今年1月13日,拜登政府在任期的最后階段制定了一項新的“AI擴散規則”,將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劃分為三個不同的等級,每個等級對應不同的AI芯片出口管制規則,以進一步限制AI芯片的擴散轉移。
其中,馬來西亞就被列入了第二組。在第二組當中的這些國家和地區將面臨他們可以采購的計算能力限制:2025 年至 2027 年期間每個國家/地區可獲得的處理性能 (TPP) 總量不得超過 7.9 億。大約相當于 50,000 個英偉達H100 GPU 的上限。該政策計劃于120天后(5月15日)生效。
或許正是在該政策的刺激下,推動了馬來西亞趕在該政策正式生效前大肆采購AI GPU芯片。
英偉達已計劃于2025年5月底公布最新的第一財季(2月-4月)財報,外界預期其營收將達到430已美元。而馬來西亞2-4月進口的GPU總金額為53.3億美元(其中絕大部分應該都是英偉達的GPU),預計將在英偉達第一財季總營收當中的占比達到12.4%。
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規定,若單一市場貢獻超過10%營收,應于財報中披露具體來源國家或地區。
但是外界預期,英偉達未必會公開對馬來西亞的實際出貨量。
這是因為該公司采用的是“依帳單地點列示地理營收”的報告方式(Geographic Revenue Based Upon Customer Billing Location),只需披露帳單所在地,而不是披露及實際貨物流向。也就是說,即使貨物運往馬來西亞,只要開立帳單地點非該國,便不受揭露義務限制。
此前,美國政府就曾要求新加坡調查當地企業涉嫌繞過美國出口限制,將獲取到的英偉達AI芯片非法再出口到中國的違規行為。
根據英偉達此前公布的截至2024年10月27日的2025財年第三財季(對應自然年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該財季來自新加坡的收入為77億美元,同比暴漲185%,在英偉達總營收當中的占比達18.15%,達到了英偉達在美國市場收入的一半以上。
但是,今年2月中旬,新加坡貿易和工業部第二部長 Tan See Land表示,英偉達在新加坡的所有銷售額中只有約1%產品真正進入了該國。“英偉達向新加坡銷售的產品的實物交付僅占英偉達總收入的不到 1%。全球實體的常見做法是將采購商品和服務的計費集中在其中心,但這與產品最終運送到的地方是分開的,因為遠離我們的檢查。”
此舉引發市場對英偉達信息透明度的質疑,也可能使美國監管機構,比如SEC或美國商務部BIS進一步審視其報表與出貨政策。尤其在美國持續收緊對中國與東南亞地區AI芯片出口監管的背景下,馬來西亞GPU進口額的持續暴漲,令美國擔憂其成為AI芯片貿易當中的“中轉角色”,或將涉及規避美國出口管制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下旬,英國《金融時報》就曾報導稱,在美國要求馬來西亞政府阻止AI芯片通過非法途徑流入中國的壓力下,馬來西亞政府正計劃加強對于半導體貿易的監管。
馬來西亞貿易部長表示,美國方面要求馬來西亞密切追蹤進入該國的英偉達高端AI芯片的動向,因為美國懷疑其中有許多AI芯片最終流入了中國,違反了美國的出口管制規定。
因此,美國已與馬來西亞數字化部門組建了一個工作小組,以加強對馬來西亞蓬勃發展的數據中心產業進行監管。
“美國要求我們確保監控每一批運往馬來西亞的英偉達芯片。而且,他們希望我們確保最終能夠到達它們應該到達的數據中心內,而不是突然轉移到另一艘船上。”馬來西亞貿易部長說道。
不過,近年來,隨著多家科技巨頭相繼宣布在馬來西亞建設數據中心,馬來西亞當地對于GPU的實際需求也確實是在大幅增長。
比如,2023年12月,英偉達宣布與馬來西亞楊忠禮集團合作,計劃在柔佛州打造價值43億美元的人工智能數據中心;
2024年5月,微軟宣布將在未來四年內在馬來西亞投資22億美元,用于建設云計算和AI基礎設施;
2024年10月,甲骨文也宣布計劃投資65億美元在馬來西亞建設數據中心;中國的字節跳動也有宣布投資21億美元在馬來西亞建設數據中心等AI基礎設施;谷歌也計劃投資20億美元在馬來西亞建設數據中心等AI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