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消息,近日來自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多結太陽能電池技術,能夠將多層薄的光吸收層噴涂到各種物體表面上以形成太陽能電池,并達到27%的太陽能轉換效率,該研究團隊的最終的目標是達到45%的太陽能轉換效率。
據介紹,這個由多層薄的光吸收層形成的薄膜太陽能電池板的厚度僅1微米,比硅晶圓薄了近150倍,幾乎可以應用于任何表面,并且多層的結構也提高了轉換效率。該太陽能電池板已獲得獨立認證,可提供超過 27% 的太陽能轉換效率,達到了與日本國家先進工業科學技術研究所 (AIST) 的傳統單層硅太陽能電池的性能。
牛津大學物理學博士后Shuaifeng Hu博士說:“在短短五年內,我們嘗試了堆疊或多結方法,將功率轉換效率從6%左右提高到27%以上,接近當今單層光伏所能達到的極限。“我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方法可以使光伏設備實現更高的效率,超過45%。”
“通過使用可以用作涂層的新材料,我們已經證明我們可以復制并超越硅太陽能電池板,同時還可以獲得靈活性。這很重要,因為它承諾提供更高的太陽能轉換效率,而不需要那么多的硅基電池板或專門建造的太陽能農場。”Shuaifeng Hu博士說道。
他研究純粹基于鈣鈦礦的多結太陽能電池,其中材料可以噴涂多層。多結太陽能電池中復雜的光學堆棧會導致入射光的寄生吸收和反射產生的損耗,這加劇了子電池之間的電流失配,從而限制了串聯的短路電流密度。
他之前開發了一種全鈣鈦礦串聯太陽能電池,該電池使用表面鈍化策略來減少鈣鈦礦-富勒烯界面處的非輻射復合,從而產生高開路電壓。光學良性的透明電極和電荷傳輸層將性能提高到23%以上。
“我們可以設想將鈣鈦礦涂層應用于更廣泛的表面,以產生廉價的太陽能,例如汽車和建筑物的屋頂,甚至手機的背面。如果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產生更多的太陽能,我們可以預見,從長遠來看,使用硅板或建造越來越多的太陽能農場的需求會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