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10日,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隆重舉行。為保障進博會期間空氣質量,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利用多顆衛星遙感數據,每天發布上海及周邊大氣環境遙感監測快報。
其中,安光所搭載高光譜觀測衛星在軌運行的星載儀器準確獲取了大氣污染時空分布信息,為進博會空氣質量保障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發揮了重要作用。
高光譜觀測衛星于今年9月7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目前尚處于在軌測試階段。
安光所為該衛星研制的大氣痕量氣體差分吸收光譜儀(EMI)、氣溶膠多角度偏振探測儀(DPC),作為我國目前唯一可用于探測大氣痕量成分分布、大氣氣溶膠和云的光學及微物理參數探測的衛星載荷,分別通過0.5納米的紫外高光譜探測手段、多角度偏振探測技術,實現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等污染氣體監測以及大氣細顆粒物污染監測,單日覆蓋全球,為全球氣候變遷研究及對地觀測高精度大氣輻射校正提供有效數據,服務于我國“大氣污染防治”等國家戰略。
進博會期間,EMI載荷團隊及時、準確完成遙感數據分析,自10月25日到11月10月,每日14:30以前提供當日污染數據分布結果,數據產品生產效率與數據質量均得到用戶認可,為空氣污染預警及制定減排措施發揮了重要的決策支持作用,保障工作結束后,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對EMI團隊表示感謝。
DPC地面信息處理研究團隊在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對DPC在軌生產的多波段、多角度、偏振輻射歸一化輻亮度數據產品進行了數據質量檢驗與驗證,并通過同平臺搭載的高精度偏振掃描儀(POSP)實現了對DPC在軌交叉定標傳遞;同時與遙感所合作反演了上海及周邊區域衛星遙感光學厚度(AOD)監測數據,獲取了上海及周邊地區顆粒物污染實時排放、輸送情況,為進博會空氣質量科學決策提供了快速有效的數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