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華為芯片,大多數人第一反應是手機芯片,其實華為在汽車芯片方面同樣造詣頗深,在過去幾年不僅發(fā)布了自動駕駛芯片,還有通信基帶芯片,智能座艙芯片,以及最近亮相的激光雷達。
通信基帶
巴龍(Balong)名字源自青藏高原高達7013米的巴龍雪山,華為的巴龍芯片最早可以追溯到2009年,這一年巴龍210首次商用,并成功突破歐洲市場。隨后幾年時間,華為又發(fā)布了巴龍310、巴龍320、巴龍330三款芯片。
在3G時代,華為的巴龍基帶芯片憑借優(yōu)異的性能,從默默無聞到與高通平分秋色,在行業(yè)內占據了領先地位。
進入5G時代,巴龍推出全球首款8天線4.5G芯片巴龍765,在4G向5G演進的過程中提供可靠的解決方案,該芯片可為智能網聯(lián)汽車提供更安全穩(wěn)定的聯(lián)接,并成功應用于自身LTE - V2X車載終端和RSU產品上。
2019年1月,華為再次發(fā)布基帶芯片巴龍5000,該芯片是全球首個支持V2X的多模芯片,可用于汽車端的車聯(lián)網、自動駕駛領域。為了進一步推廣車載端巴龍5000通信芯片的應用,華為于2019年4月在上海車展上發(fā)布了基于前者的5G汽車模塊MH 5000。
智能座艙
在智能座艙領域,華為的智能座艙從2015年底就開始籌備,2016年正式成立,第一款芯片是麒麟710A。
去年6月,華為麒麟與比亞迪簽訂合作協(xié)議,華為的麒麟710A芯片將搭載在比亞迪的汽車上,而在此之前,麒麟芯片都只是供應在華為和榮耀手機上,而此次與比亞迪的合作是麒麟芯片的首次上車。
據悉,麒麟710A是在麒麟710的基礎上進行了CPU降頻處理,從原先的2.2GHz降到了2.0GHz,由中芯國際代工,采用14nm工藝。
今年4月,華為與極狐聯(lián)合發(fā)布的極狐阿爾法S華為HI版汽車,不僅配備了華為鴻蒙OS智能互聯(lián)座艙,還搭載了麒麟990A芯片。
該芯片的定位是車規(guī)級A芯片,采用臺積電7nm工藝。與應用于手機端的麒麟990系列完全不同,在架構方面,麒麟990A采用4核泰山V120(?。?4核基于ARM V7A系列的Vortex A55,GPU部分則是采用Mali-G76。另外華為還增加了達芬奇架構的算力芯片,分別是2個D110和1個D100大小核。
自動駕駛
在自動駕駛方面,華為在2018年10月的全連接大會上推出了MDC 600智能駕駛計算平臺。該平臺集成了華為的自研芯片,包括CPU、AI芯片、ISP芯片、SSD控制芯片等,其中AI芯片為「昇騰(Ascend)310」,CPU芯片為「鯤鵬 920」。
昇騰310采用的是臺積電的12nm制程,最大功耗僅為8W,算力達16Tops,支持同時識別包括車、人、障礙物、交通標志在內的200個不同的物體;一秒鐘內可處理上千張圖片。
激光雷達
華為在激光雷達方面的布局始于2016年,華為在武漢有一個光電技術研究中心,總計有1萬多人,該中心主要任務是研發(fā)激光雷達技術,目標是短期內迅速開發(fā)出100線的激光雷達。
作為自動駕駛的核心傳感器,激光雷達是目前實現(xiàn)3D空間建模的必備硬件。但長期以來,部分外資廠商生產的64線激光雷達價格高達8萬美元。去年年底,華為在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主辦的峰會上首次發(fā)布了96線車規(guī)級高性能激光雷達,并扮演了“價格屠夫”的角色,號稱要生生把成本壓縮到200美元。
在前一段時間發(fā)布的極狐阿爾法S華為HI版汽車中,車頭前方及兩側配備了3個華為自研的96線中長距激光雷達,可實現(xiàn)300°的檢測范圍。對實際行駛過程中的遠距小障礙物場景、近距離加塞場景、 近端突出物景、隧道場景、十字路口左拐場景、地庫場景等傳統(tǒng)攝像頭加毫米波雷達組合的檢測難點有顯著的改善。
合縱連橫
做自動駕駛,單打獨斗肯定是不行的,所以華為也在不斷合縱連橫,讓自己擁有更多的盟友。
上個月長安汽車發(fā)布公告,重慶長安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長安蔚來,正式更名為阿維塔科技。長安汽車還表示,阿維塔科技將聚合長安汽車、華為和寧德時代三方資源聯(lián)合打造高端智能電動汽車。
此外,華為與廣汽集團、上汽等車企均已達成戰(zhàn)略合作。
除了與車企合作之外,華為通過投資布局自動駕駛。早在2019年,華為就通過哈勃投資了蘇州裕太車通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車載核心通訊芯片研發(fā)商,專注于車載以太網芯片研發(fā),其產品在參數和功能上逐步超越國外同類芯片。
此外,華為還投資了激光雷達公司芯視界微電子,該公司主營固態(tài)激光雷達芯片、大數據中心超高速光電互聯(lián)芯片及系統(tǒng)解決方案。
結語
華為在汽車領域的布局還在加快。
根據天眼查的消息,華為最近又獲得了一項名為“自動駕駛導航方法、裝置、系統(tǒng)、車載終端及服務器”的專利授權,該專利采用基于無線網絡輔助的衛(wèi)星差分定位技術,實現(xiàn)了全天候全路況的自動駕駛導航,且定位精度無需依賴于3D高精度地圖,方案的適應性和可靠性顯著增加。
在研發(fā)投入上,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表示,華為要持續(xù)加大對汽車行業(yè)的投入,今年在研發(fā)上的投資將達到10億美元,研發(fā)團隊超過5000人,其中自動駕駛團隊超過2000人。
自動駕駛的東風已經刮起,在這場賽車之中,華為希望通過自研的方式賦能自動駕駛,在這個賽道上能夠走得更加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