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發布了《6G通信技術專利發展狀況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提到,6G通信技術領域全球專利申請量超過3.8萬項,全球專利申請快速增長的背后中國貢獻率超過三成,中國專利申請量達到1.3萬余項,位居全球首位。中國6G通信技術領域國內專利申請占比達到80%,國內高校和科研機構占據中國專利申請的前十位。
日前,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對2020年我國知識產權情況進行介紹,其中提及,2020全年授權發明專利53萬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5.8件,超額完成國家“十三五”規劃目標。2020年我國專利、商標質押融資總額達2180億元,同比增長43.9%。
中國的6G專利占有量雖高,但是壞消息也同期接踵而至。報告中指出了我們中國6G產業目前發展不佳的一面,在高端6G核心技術領域,我們中國創新主體并未占據優勢地位。目前全球專利申請量排名前十的機構里,僅有我們中國電子科技大學上榜、而且是位列第八,中國6G研究機構與前三名無緣,前三名依次是日本的NEC公司、韓國大宇通信公司、還有日本的三菱電子公司。多但不精,這就是目前中國6G產業專利的最大問題,報告中提及了我們中國6G產業下一步的具體計劃,包括加強自主知識產權創造和儲備、關注國外先發優勢技術等等。簡而言之,中國6G產業需要在核心關鍵技術領域發力,改變目前專利雖多但卻不精的大情況。國外研究機構在6G技術領域同樣取得了不俗的發展成績,我們中國的6G產業并非是無懈可擊。想要像5G技術一樣再次領先全球,就必須要做出對應的改變和努力。
就在本月16日,美國總統拜登在與日本首相菅義偉會面之后,兩國共同宣布將合作投資45億美元,用來研發能在2030年投入使用的6G技術。有美國媒體指出,美日本次聯手合作是為了避免類似5G技術那樣的重蹈覆轍,盡早聯手在6G技術領域進行合作、確保對中國的優勢。
需要指出的是,美日兩國在6G技術領域的合作不可小視。目前全球范圍內6G核心技術研發專利的前三甲機構中,有兩家都是日本企業機構,分別是日本NEC公司和三菱電子公司,而美國這邊則掌握有強大的經濟投資能力。一個有技術、一個有錢,這樣的合作會大大加速對于6G相關技術的開發,我們中國的6G產業面臨著很嚴峻的挑戰,不排除美日兩國如果率先掌握6G核心技術后會進行技術封鎖,屆時可能會出現受制于人的困難情況。我們中國在6G產業領域的發力勢在必行,但目前來看具體發展前景如何卻又不太好說,希望我們中國的6G相關技術能夠有所突破、盡早取得佳績。
據了解,日本和韓國在 6G 通信的軌道角動量技術、衛星技術、高空平臺通信等關鍵技術方面具有一定優勢。
與美日合作不同,韓國政府計劃在 2021 年至 2026 年期間總共投資 2000 億韓元(1.69 億美元),并在 2026 年啟動一項尚未標準化的 6G 移動服務試點項目,預計 6G 服務將在 2028 年至 2030 年之間在韓國商用。據介紹,其 6G 試點項目包括:數字醫療沉浸式內容,自動駕駛汽車,智慧城市和智慧工廠等。
德國政府計劃在 2025 年前提供高達 7 億歐元(8.33 億美元)的資金,用于 6G 技術的研究。
德國聯邦研究部長 Anja Karliczek 表示,“我們現在必須在 6G 研究上進行大量投資,只有這樣,才能長期增強德國和歐洲的技術主權,我們不想在將來依賴其他人。為此,我們需要十年的新起點,并需要在明天和后天的技術上進行大量投資。”
目前,德國已經啟動首個有關 6G 技術的研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