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召開“恢復半導體和供應鏈首席執行官峰會”,三星、臺積電、恩智浦和英特爾等全球19家芯片相關企業的高層與會。
此次會議的短期訴求是為美國汽車產業解決缺芯之困,長期目標是提振美國的芯片制造能力。美國實現目標的主要手段是出資500億美元來支持半導體制造業,以及通過其它手段降低美國芯片制造成本,提升美國制造業。拜登說“這是別人正在做的,我們也必須要做”。
不顧疫情吃緊,不顧“黑命貴”、“亞命貴”、“白命同”的抗議,拜登總統親自召開此次會議,凸顯出美國高層對半導體產業的重視。那么此次會議對我們的啟示呢?芯謀研究認為有以下六點。
一:積極應對
美國此舉,一定會引起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競賽,甚至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重構。當各大主要國家開始認真考慮“自主可控”和“供應鏈安全”,作為全球最大半導體市場和最大的芯片進口國,以及面臨產業鏈和供應鏈威脅的中國來說,更要認真研究,積極應對。
二:頂層謀劃
半導體的重要性已經不僅僅是對國民經濟產業的影響,更上升到國家競爭層面。美國總統親自召集此次會議,更是開啟了全球芯片產業的再競爭。不僅如此,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梶山弘志表示,“強大的半導體產業將掌握著國家的命運?!?月初美日兩國政府已經開始就構筑半導體等重要零部件的供應鏈進行合作。可以說芯片的競爭已不是產業的競爭,已經成為國家甚至聯盟之間的競爭。
考慮到芯片的戰略性,牽涉部門的全面性,芯謀研究建議我們要增強頂層設計,強化頂層謀劃,從上而下、高屋建瓴地積極應對。
國家歷來高度重視半導體產業,但通過汽車產業缺芯,讓我們意識到我們還可以做的更多、更好。美國、日本和歐洲企業占據了全球汽車芯片市場的95%,美、日、歐的汽車產業雖然也受影響,但畢竟近水樓臺先得月,可以優先拿到更多的芯片。事實上,中國的汽車產業在此次汽車缺芯中受到的損失最大,粗略估計,約有300萬輛汽車受到影響,接下來的兩個月更為緊缺!考慮到汽車產業是多地最大的工業支撐,缺芯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各地的經濟發展。
從去年10月份汽車缺芯初露端倪到現在火燒眉毛已經半年了。很遺憾,公開新聞中,我們只有司局級召集的相關汽車芯片公司會議,這樣外企派出的也只有在中國的負責政府關系的總監級別的中層參與。這樣的力度很難在全球搶芯大戰中為中國汽車產業爭取到雪中送炭的芯片供應。
因為汽車缺芯,多地政府的一把手最近積極拜訪汽車芯片公司,但這種單打獨斗的策略很難打動外企,最多也就是拆東墻補西墻,把給中國A客戶的芯片調整給中國B客戶。
如果更高層級的領導能從上推動、統籌規劃的話,肯定能從更高層面上協調政策、爭取外企支持。比如地方政府無法為國際汽車芯片公司爭取到在中國的制造/封裝產能,但中央政府就可以通過協調產能、給予相關優惠等多種手段應對國內汽車產業的缺芯之困。
不僅汽車缺芯,對整個半導體產業來說,當美國、歐洲等主要市場通過政策和措施來推動芯片產業時,我們更要發展新型舉國體制優勢。
三:國際合作
半導體還是國際化的產業!拜登總統也邀請了來自韓國、中國臺灣和歐洲的非美國企業一起參會!作為高舉國際合作大旗的中國來說,作為更需要國際半導體產業鏈的中國芯片產業來說,我們需要更加強化國際合作。我們要擴大自己的國際朋友圈,也要有自己半導體峰會,甚至更為常設的組織。
其實,在新的大形勢下,眾多國際企業一直都在尋找和中國合作的新模式,也在思考在中國加大投資、獲得回報的新機遇。國際企業的動向和意愿,我們應該積極給予回應。
美國重構半導體供應鏈,肯定會給國際企業制造困擾和麻煩。此次韓國媒體就開始擔心,因為三星的最大市場在中國,而三星在美國的壓力下,不得不去成本更高、市場較小的美國建廠,將陷入如何平衡中美的痛苦之中。如果美國“威逼利誘”眾多國際企業去美國建廠,那么這些企業在中國建廠的可能性就更會降低。長此以往,當美國匯集了眾多國際企業在美國的工廠,組建了“國際芯片聯盟”時,我們或會有被孤立的危險,這對我們是巨大威脅!
此時,我們更要主動靠前,跨出一步,伸出更加溫暖的雙手,利用更有競爭力的政策,依靠中國最大市場的優勢,爭取更多國際企業與中國的合作。
四:專業應對
積極的應對政策之后,競賽成敗的關鍵就在于政策落實的專業化程度。在全球展開產業政策的競爭時,我們更要出臺符合產業規律的政策,專業應對。
從以往經驗看,地方政府在響應中央政府的號召時,難免出現一哄而上、各自為政的問題。激情與魯莽同在,執著與任性齊飛——近幾年,“政府辦企業,官員做管理”在產業里層出不窮,導致了一些問題項目的出現。但中國產業政策一直以來有一個優良傳統,就是具備強大的糾偏能力,出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不因噎廢食的勇氣。
芯謀研究建議,政府的歸政府、企業的歸企業——企業要參與國際化、市場化的競爭,產業環境尤為重要。政府在基礎建設、營商環境、人才培育、產業服務、企業聚集上下功夫,筑巢引鳳,培育企業發展的溫床,當好“店小二”,做好政府服務的職責。全球產業競爭,就交給產業;市場競爭,就交給市場;企業競爭,就交給企業家。專業人做專業事。
同時我們要緊緊盯住制造這個核心來謀篇布局,此次美國政府也是緊緊盯住制造產業,擴張產能。重新認知產業規律,抓住核心環節,增強對“大、平、龍、制”型企業的支持尤為關鍵。Real markets have fabs!
五:只爭朝夕
在全球半導體產能緊張,嚴重影響各大支柱產業的正常生產之后,全球各大經濟體肯定會拿出最積極措施來應對。拜登聲稱,半導體供應鏈是其最優先工作。
從1990年到2020年,半導體市場以7.5%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超過了同期全球GDP 5%的增長速度。近一兩年,人們的數字化消費大幅膨脹,半導體市場需求加速,各行各業出現嚴重的芯片短缺,芯片產能成為未來經濟增長的關鍵,半導體成為全球經濟之牛耳的關鍵因素。但是半導體產能投入大,建設周期長,只要在某處落地,就很難遷走,誰搶得先手,誰就獲得長期的優勢。
六:低調務實
美國總統一再強調半導體產業中國在行動,SIA給美國總統的信也一再強調中國投入巨資支持半導體產業,國際半導體設備與材料協會(SEMI)也宣稱中國大陸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市場。事實上,并不是如此。
據芯謀研究統計,中國芯片占全球芯片市場的9.7%;美國半導體咨詢公司IC insight的數據顯示中國芯片占全球的5%?;蛟S統計口徑不一導致數據相差不小,但基本上都說明了中國芯片產業的弱小。在制造領域,IC insight的數據顯示全球12吋產能中,沒有任何一家大陸公司進入前十;在設備領域中,以ASML為例,芯謀研究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大陸購買的光刻機,占比僅為7.8%!
設計、制造和設備,上述數據都顯示出中國產業的弱小,但為何卻被國際上不少國家和企業當成威脅,我們內部的虛假宣傳是始作俑者。曾幾何時,我們動輒宣傳一個項目投資額過千億,動輒宣布上馬12吋產線!放衛星、吹牛皮、浮夸風已經成為半導體產業引來外部防范、擾亂自身發展、自欺欺人、誤國誤民的罪魁禍首。
過去幾年,中國半導體產業砥礪前行,奮發圖強,取得了不少成績,但這更多是在低基數的基礎上取得的數量上的進步,距離慶祝還有遙遠的距離。
這一次,我們要靜水流深、低調務實、發憤圖強、多做少說、只做不說。
美國總統的會議給我們很多啟示,美國已經在行動,那我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