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據中央社報道稱,三星電子生產芯片不足,韓國車商現代、起亞嚴重缺乏車用芯片,庫存量最多只剩3至6個月,因此,韓國也向中國臺灣求助。相關官員證實,韓國方面人士3月初親訪中國臺灣經濟部門主管王美花,表達迫切需求,盼中國臺灣協助。
全球車用芯片大缺貨,繼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向中國臺灣求助后,身為全球半導體業強國的南韓竟也鬧“芯片荒”。南韓現代汽車、起亞汽車生產所需的芯片庫存拉警報,缺貨缺到南韓貿工能源部(Ministry of Trade, Industry and Energy)日前向中國臺灣駐韓代表處尋求援助,點名要臺積電代工的芯片。
圖源:souhu
全球汽車制造商最近拉警報,首先是美國通用汽車,2月3日在美國、加拿大、墨西哥3座工廠暫停生產,位在南韓的通用產線產量也減半,如今車用芯片缺貨潮,連南韓政府也束手無策,包括現代汽車、起亞汽車的車用半導體庫存量,最多只剩下3至6個月。
盡管南韓身為全球半導體業強國,但安裝在汽車內的半導體卻高度依賴外國供應商。為因應斷炊危機,南韓政府正在召集國內芯片商與汽車廠成立車用芯片“國家隊”,除為解決車用芯片短缺問題外,也為成立1家合資企業奠定基礎,看好未來車輛對芯片與日俱增的需求。
官員也指出,王美花日前已召集晶圓代工臺積電等大廠召開因應會議,討論出1個共識、3個方法,包括廠商將優化生產線,將100%產能提高至102%至103%、優先解決車用芯片供給,并協調其他客戶需求等。官員強調,無論是美、日、德還是韓國,經部立場一致,已請廠商盡量擠出產能。
據韓國汽車產業協會統計,韓國IC設計公司多無自設工廠,開發的車用芯片僅2.2% 委托國內業者代工生產,而大部分韓國整車廠考量安全性及購買價格,仍偏好向長期合作的德國英飛凌(Infineon)、荷蘭恩智浦、意法半導體等海外業者購買。但英飛凌、恩智浦、意法半導體等國際芯片大廠雖自有產能,部分仍委托臺積電代工。
此外,高通CEO史蒂夫·莫倫科夫近日也表示:“現在,汽車芯片短缺是廣泛存在的問題,市場其實可以更快地去反應,一些新興的技術可能反應相對較慢,我們一直在看到一些改進,但是我們還是需要時間去出貨、供給”。至于改善之處,他解釋說,采用成熟制程節點的產品或許能改善缺貨問題,但對于先進制程的產品,要解決的情況仍較為復雜。
據了解,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芯片短缺的問題就成為半導體行業的熱點,時至今日,芯片短缺問題日漸嚴重,其中包括汽車、手機、游戲機、PC等產業相繼受到影響。
目前,三星電子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和消費電子產品制造商之一,它對芯片短缺蔓延至汽車制造業以外表示擔憂。三星電子聯席首席執行官兼移動通信業務總裁高東進表示,目前該公司IT部門芯片以及相關零部件的供需失衡狀況非常嚴重,可能在第二季度出現小問題,但該公司正在繼續解決供應問題。??
高東真表示,三星可能會決定在2021年下半年不推出Galaxy Note,從而打破該名目系列連續多年的年度發布會。他說:“Note系列被定位為我們業務組合中的高端機型,在一年內推出兩款旗艦機型可能是一種負擔,所以再發布Note機型可能會有困難。Note機型的發布時間可以改變,但我們爭取在明年發布Note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