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新冠疫情影響了半導體行業的發展,但線上辦公、視頻會議、網絡授課等新興應用需求的興起也為半導體產業發展帶來新機遇。
在10月14日舉行的第三屆全球IC企業家大會暨第十八屆中國國際半導體博覽會上,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張立表示,隨著資金、技術、產品、人才等全方位的競爭加劇,當前全球集成電路產業已經進入到發展的重大轉型期和變革期。
“5G、人工智能、智能汽車等新興領域將成為半導體市場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預計到2030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有望達到一萬億美元,市場前景非常廣闊。”張立說。
30多年來,全球半導體市場保持高速發展,市場規模從1985年的215億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4123億美元,年均增長速度達到9%,同時,集成電路供應鏈國際化程度在不斷地提升。
張立表示,集成電路具有顯著的全球化特征。例如,集成電路相關產品的生產、貿易涉及30多個國家和地區。一個芯片從硅片、晶圓制造到最終用于整機產品,通常要經歷3~4次甚至更多的跨國貿易。
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輪值主席、安森美半導體總裁兼CEO Keith D.Jackson(基思·杰克遜)也認為,半導體行業依靠全球市場和全球供應鏈而蓬勃發展,大家需要關注開放的貿易與創新,這既是成功的基石,也是消費者繼續享受科技福祉的必要前提。
“這是全球性的業務,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獨立提供整個產業鏈,中國政府恪守承諾堅定不移地實行開放政策,穩定對外貿易和投資,這是令人鼓舞、振奮人心的。這堅定了外資公司的信心。”杰克遜說。
作為全球最重要的集成電路市場,近十年,中國集成電路市場規模年均增速達到10.3%。2019年,中國消費了全球約50%的集成電路產品,產業規模增長率達21.1%,高于全球同期的6.8%。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的統計數據,上半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為3539億元,同比增長16.1%。
張立說,從貿易規模來看,我國集成電路貿易金額占全球貿易額的比例常年保持在25%左右,中國市場對全球供應鏈安全和穩定發揮著越來越重要。與此同時,全球集成電路企業也在共享中國市場的紅利。
“全球主要的芯片設計企業在我國均有研發中心或者分公司。全球主要的代工廠、封測企業,也在我國有所布局。比如在我國前十大(芯片)制造企業中,外資企業營收占比超過2/3。”張立表示。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9月10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今年1—8月,我國集成電路累計進口1.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3%,高于我國外貿進口17.6個百分點。作為全球電子產品制造大國,我國半導體需求量穩步上升,成為全球半導體市場增長的主要動力。